《离幸福很近•来世生命与往生净土》学习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引言
一、对来世存在的不同态度
1.来世问题极为重要
2.对前世后世的态度
3.本课对三种人能够起到的作用
二、怎样证明来世存在
1.史蒂文森博士研究的转世现象
2.塔克尔博士坚信人有来世
3.历史上的投胎转世实验
4.催眠对来世存在的佐证
三、端正态度探索未知领域
四、略述往生净土的意义
结语
展开分析
一、对来世存在的不同态度
1、来世问题极为重要
▶ 如果来世真的没有,我们现在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也可以,但来世若是存在怎么办呢?
▶ 假如从不考虑这个问题,所作所为就会非常可怕。“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 人的来世非常漫长,不能不做任何准备。
2、对前世后世的态度
▶ 藏地与汉地的不同:
▫ 藏地普遍承认前世后世,假如一个人声称它不存在,人们就会觉得他的思想有问题。
▫ 汉地情况却与此恰恰相反,倘若一个人认为有前世后世,大家反而觉得他的精神有毛病。
▶ 常见的三种态度:
▫ 认为必定存在:学佛多年的出家人,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坚信前世后世决定存在。
▫ 认为可能存在:对宗教一知半解的人,尽管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却并没有细致地去研究过,所以就容易半信半疑。
▫ 认为绝对不存在:支持无神论、唯物论的人,肯定不承认它的存在。
3、本课对三种人能够起到的作用
▶ 对第一种人,有点提醒作用而已,可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念。
▶ 对第二种人,在听受的过程中,怀疑也许会当下遣除,但也许更加疑惑重重。
▶ 对第三种人,听了以后,最好能重新考虑一下:“前世后世绝对不存在的理由,到底是不是颠扑不破?”
二、怎样证明来世存在
1、史蒂文森博士研究的转世现象
▶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和精神病学教授,研究轮回转世四十多年。
▶ 收集2500多个案例,出版《二十案例示轮回》、《欧洲典型的转世案例》。
2、塔克尔博士坚信人有来世
▶ 现实案例:4岁儿童忆起前世好莱坞生活。合理解释:
▫ 以理说明: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因为观察的行为破坏了波动方程,所以意识不应该是大脑的副产品,而应该是与物质分开、可作用于物质的独立存在体。
▫ 以喻说明:就像电视机和电视传送,电视机可以解码信号,但并不能产生信号。同样,大脑也许是意识表达所必需的,但并不是产生意识的来源。
▫ 以教证说明:法称论师《释量论·成量品》中讲到心识有延续下去的功能,所以,心识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与塔克尔博士所讲的比喻完全一致。
▫ 以实例说明:无头鸡存活18个月的公案。
3、历史上的投胎转世实验
▶ 《印度佛教史》中记述月官论师以额间朱丹记号和口含珍珠为证转生,使外道完全信服的公案。
▶ 当代泰国女子手握护身符转生的公案。
4、催眠对来世存在的佐证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魏斯医生对凯瑟琳进行催眠治疗使其回忆起多个前世经历,自己也从坚定的无神论者彻底转变。
三、端正态度探索未知领域
1、应断:世间人的错误态度
▶ 表现:不情愿接受新观念,即便已累积了相当多的证据,也连看都不愿看一眼,因为抵触了原先的信念。
▶ 过患:“智慧”成为邪见。“信若无解,信是无明;解若无信,解是邪见。”
2、深入分析
▶ 以故事趋入:通过老太太依次驳斥三位博士的故事揭示“科学”的盲区,说明需要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而不是一概否认。
▶ 以教证引申:《三摩地王经》:“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
▶ 连发三问,破斥谬论:假如心识依靠身体产生,为什么尸体不能产生心识?假如说因为它不具足一些外缘,那外缘是什么?身体归根结底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假设身体可以产生心识,那外境的地、水、火、风为什么不能随时产生心识?
3、应取:通过正确途径来培养正确见解
▶ 反复研究,而不要盲信权威的说法。
▶ 好好思维,多翻阅古今中外的书籍。
▶ 全面认识自己的生命,同时要观察周围人的困惑。
四、略述往生净土的意义
1、有了承认前世后世的基础,往生净土就不会遥不可及;
2、极乐世界的安乐与庄严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藏传佛教的修心窍决和利他行为行之有效、非常实用;
4、应以开放的心态研究生命科学,了解佛教的真谛。
结语
▶ 应以开放的心态研究生命科学,了解佛教的真谛。
本课重点
对未知领域应该如何端正态度?
👉 不要被自己原有的知见所束缚。
▫从历史上看,人类总是不情愿接受新观念,即便已累积了相当多的证据,也连看都不愿看一眼,因为抵触了原先的信念。但是,假如你要彻底否定这一切,就必须要有可靠的理由。
👉 不要盲信权威的说法。
▫ “信若无解,信是无明;解若无信,解是邪见。”
👉 好好思维,多翻阅各类书籍。
对自己所不了知的道理信口开河,就会如莎士比亚所说:“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名词解释
【净土】
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名相】
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虚妄不实。楞伽经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学习藏传佛教也就意味着同时学习了汉传与南传的佛教,如此将各宗各派摄为一体而普皆弘扬,无疑是藏传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密宗断惑论》KB SDJ 讲著】
是故,皈依法是皈依所有教法。另一方面,须了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各派平等皆为佛教,皆是在闻思修学佛法,且最终皆可获解脱。【《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阿罗汉果】
阿罗汉义为胜敌,表示战胜三界烦恼敌人之意。【《金刚功德经》KB SDJ 讲著】
悟位谓之果。以是为对于修行之因之结果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班智达】
古印度的一种学位,精通十明学的学者能获此学位。【《藏传佛教辞典》V1.1 中华佛典宝库 编】
【缘起】
凡是在世界上显现的这一切有实法,无一例外都是依靠里里外外的因缘,以缘起的方式而产生的,例如种子生芽、无明生行等等。【《解义慧剑论释》KB SDJ 讲著】
【中观宗】
龙树菩萨所传大乘佛法之中观派,又称深见派。深见派主要以抉择正见为主,见地方面之破立较多,最后确立空性正见,如中观六论都是抉择见之论典。【《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索达吉堪布著】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转法轮,其中第二转法轮,着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现涅槃后,弘教者分两大派开阐般若深义:其一,无著菩萨以《现观庄严论》为宗纲,开创了广大行派,以隐义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龙树菩萨以《中论》为根本论,开创了甚深见派,直显般若空性深义;【《中观四百论广释》KB SDJ 讲著】
【娑婆世界】
佛教宇宙观,在《俱舍论》里有较详的说明,以须弥山为中心,日、月、四大洲、欲界天、梵天,这样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因为具足“小千、中千、大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一个佛陀所化刹土,我们所在三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入菩萨行广释》KB SDJ 讲著】
【窍诀】
(例如)修菩提心,按照论典的观点,先要通达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的基本道理;但从窍诀的角度而言,则用不着学很多理论,关键是内心中要生起“一切众生都是我母亲,跟今生的母亲一模一样”的念头。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实修,这就叫做窍诀。所以,窍诀的实修,跟理论的讲法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太多的教证和理证。【《前行广释》KB SDJ 讲著】
【正见】
离诸邪倒之正观也。华严经三十曰:“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曰:“非颠倒见是名正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法门】
指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往期回顾
《离幸福很近•佛法的生命科学观》
《离幸福很近•幸福的根本是心》
《离幸福很近•问佛陀情为何物》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