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坚守菩提心,无悔入大乘 Back

坚守菩提心,无悔入大乘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1-12-07



中华民族具有秉持善良、相信因果、乐于奉献的精神,千年文明滋养了我们这片弥足珍贵的佛法中土,大乘佛法在此得以扎根,并将利他的大爱之心浸润到国人的文化传承中,成为人们心目中难以磨灭的价值观,也成为实现国泰民安的内在力量。

当有人羡慕财富名利的时候,有人选择舍弃自我。

当有人执著自我成长的时候,有人选择放下自我。

当有人期盼诗与远方的时候,有人选择奉献自我。


慈诚罗珠堪布曾在微博中分享过,“大体上说,佛教的价值观为:利他比利己更有价值;解脱的自由比轮回中的任何幸福更有价值;未来的永久幸福比眼前的任何幸福更有价值……”那些愿意放下自私心,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勇士们,他们的善举将不断地鼓舞着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守持本性的善良、勇敢与无私,同时也鼓舞着一批批立志趋入大乘的佛子们,不忘菩提初心,牢记大乘使命!



通常世俗人也有一些慈悲心,但他的慈悲是针对父母亲友的,相对陌生人而言,平等的慈悲就难寻难觅。而菩萨的慈悲心就可称之为“无缘的慈悲心”,也就是无条件、无意识、平等地利益众生——无论跟他有没有关系,无论是经常来往的亲朋好友,或是萍水相逢的陌路之人,他都以平等的慈悲心相待,这叫做“无缘的慈悲”,也可以叫无条件地付出,这才真正是大乘菩萨的行为。除非你不想修学大乘,那就另当别论,人各有志,你也可以从小乘法起修,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但是,只要想学大乘法,即使举步维艰,也必须迎难而上。

佛陀曾经讲过,想成佛的人不要学太多,只需要学一个法,这个法就是大悲心。为什么只需学大悲心呢?如果有了大悲心,一切都很好办。如果没有大悲心,那么不要说为了自己现世的健康长寿,就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闻思修,在大乘佛法中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有大悲心,就有了菩提心的根机,那么,无论你目前的能力有多大,无论你目前的境界有多深,你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会为其他众生打算。这是佛经上的标准。

我们要反观自心,看看自己与菩提心有没有距离,有多远的距离。若是相距甚远,就一定要精进;若是近在咫尺,就应该更加努力精进,因为这样做就可以很快走上大乘资粮道。虽然走上大乘资粮道的人也有可能退转,也无法避免永远不堕恶趣(如果这种人犯了菩萨戒,或造了比较严重的罪业,也会堕入恶趣),但是,这种人即便在恶趣中,也会度化众生。




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

发菩提心和不发菩提心的利害,无须多言,只要看看佛陀与凡夫,便可一目了然:凡夫,从无始以来始终只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得,依然在轮回中受苦;佛陀,虽然没有希求自己的解脱,没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众生的事业,但是他早已成就,圆满了一切功德。《入菩萨行论》里就是这样讲的,事实也是如此,这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我们虽然是凡夫,还没有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若能将自己的问题置之度外,首先考虑众生的解脱,为众生修行,那么,自利就会自然而然成办,不用单独去做。如果为众生修行,不为自己修行,自己便不能成就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是不会成佛的。因为,自从发了菩提心以后,他再也没有为自己着想过,但事实上他却成就了。这说明,如果我们能够舍弃自私心,一切就都会圆满。





大乘菩萨的发心,是不仅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更要解决所有生命的生老病死。

要完全做到这点是极其困难的,单凭个人的力量去度化所有的众生,即使是佛陀,在一世之中都无法完成。但佛的能力和愿力是永无止尽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度化有缘众生,即便如此,佛也无法度尽所有众生。能否度尽不是首要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在为此而奋斗。

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生起真实不虚的菩提心难度很大。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串习着一切为自己打算,而一心一意、诚心诚意为其他众生打算的念头少之又少,即使有,其范围也非常有限。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自私自利之心,却从未串习过利他之念,所以,要发起菩提心确实很难。但纵使困难再大,也要励力修习。

凡夫从无始至今,都对自己珍爱有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打算,很少考虑别人。即使考虑,也是有条件的,从不会无条件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想成就世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难,而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却并非易事。可是,一旦缺少这些根本,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功。

因此,无论发菩提心如何艰难,我们也要向这个方面努力,要挑战自我,挑战自私心,并坚持不懈地与它做斗争。如果肯下功夫,我们最终必定是会胜利的。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一册《三个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慧灯之光》第二册《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慧灯之光》第三册《菩提心略修法》

《慧灯之光》第四册《加行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