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弟子规另解】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Back

【弟子规另解】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5-03-07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做事情不能急急忙忙,否则就会越来越紧张,到最后完全没有头绪,错误百出。做事还要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包括修行在内,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而应发起勇猛心勇往直前。当然,一味畏难不好,但太小瞧一件事情也不合理。


像这次学《弟子规》,个别人觉得内容很难,没办法做到,所以不敢学。其实这没有必要,它毕竟是一种学问,别人能学,你为什么不能?而有些人又觉得太过简单:“堪布应该讲甚深的法,像我这样的大学生,了解《弟子规》有什么用?”实际上,讲这个还是有必要,即使你学得比我好、表达得比我清楚,但行为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求任何学问、做任何事情,既不能畏缩,也不能轻视。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有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甚深的法门修不成,简单的法门又不愿修,这样一来,最后只能一无所得,空手而返。


“事勿忙,忙多错”:做任何事情,要先有一个计划,不能等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这样急于求成很容易出错。尤其是成办一些大事,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说,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时间短了不行。比如我们修建尼众大经堂,若要求一年内必须完工,这绝对不可能,即使有人答应,质量也不会好。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不然的话,肯定会忙中出错。


民间有这样一则故事:胖嫂生了个可爱的小宝宝,不久她收到母亲的来信,拆开一看,信中说:“我生了重病……”还没有看完,胖嫂就心急如焚,立刻抱着宝宝要去看母亲。结果宝宝的小被子一时不见了,她翻箱倒柜找到之后,抱起宝宝连夜赶路。


路过一片西瓜地,胖嫂被瓜蔓绊倒了,手中的宝宝也飞了。黑灯瞎火的,她忍着痛,到处摸,摸到“宝宝”后继续赶路。


终于来到母亲家,结果大门紧锁,胖嫂觉得好像出事情了,就拍门痛哭。结果她母亲正好从外面回来,她一看母亲很健康,忙翻出那封信再看,原来信后面还有一句:“现在病已经好了,不要挂念。”


母亲想瞧瞧自己的外孙,打开襁褓一看,外孙不见了,竟然是个大西瓜。她们马上到瓜地里找,结果拾到一个枕头。她们又赶紧跑回家,发现小宝宝被扔在家里,因为睡得特别香,滚到床底下了。


虽然这只是民间故事,但却有很深的寓意。有些人性子很急,这样任何事都做不好,因为心态对做事很有影响。对我而言,平时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或遇到重要的事情,首先看能不能挽救,如果不能了,就先让心平静下来:“不要紧、不要紧,慢慢来。”比如,人都已经死了,着急也没有用,那去看的路上,我会让司机慢慢开,毕竟很多意外是在匆忙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沉稳的习惯,否则,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修行同样也不能太急。有些人想解脱的心很迫切:“我现在已皈依了,一个月要把五十万加行全部修完,修不完,我实在是睡不着。”“我非常非常着急,您可不可以马上给我灌顶、传个窍诀?否则,我心里一直不安。”还有些人一下子观想很多,一会儿观金刚萨埵,一会儿观上师瑜伽,“我马上要成就,马上要成就”……这样过不了多久,肯定会出问题的。


修行是重大的事情,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务必要循序渐进,依照次第来。学院有些道友真的很好,修行非常有次序,时间也安排得很合理,自己最初所发的愿,遇到任何违缘也不会退,慢慢完成就可以了。比如你打算一年完成的事,只要提前计划安排好,中间就不必太着急。像我的话,前前后后想了很长时间,才决定用两三年来讲《大圆满前行》,如果没有其他违缘,你们不用急,我也不用急。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任何困难也不会退,不可能刚过两天就觉得“这事不重要,算了,放弃吧,另外再找更重要的事”,不会这样,而是会一直很认真地对待。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勿畏难”: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任何违缘,心都要有一种力量。古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一次就学通的,我花上百次的功夫,也一定能学通;别人十次能掌握的,我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如果真能这样去做,即使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勿轻略”:当然,有些事不能看得太难,但也不能看得太简单,进而轻视它。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隔行如隔山”,外行看一件事情,似乎轻而易举、易如反掌,但真正去做的时候,有些地方并不像想象得那样容易。比如,你觉得辅导一点也不难,但让你去讲的话,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因此,对待任何一件事情,应详细观察有经验的人怎样操作,虚心好学、认真对待,不要感觉很简单就不重视。


有些人也许是智慧不够,不管是讲什么、学什么,都习惯于轻视:“这个很简单,对我来说没什么;那个也不难……”很多法被略视了。但我不是这样,以前在上师面前得了那么多法,深法也好、浅法也好,每一部都乐于接受,认真学习。这一点,现在我也随喜自己。


如今正在同时传讲三部论典 ,原本我担心大家接受不了这么多,就要求三部论分开报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结果大多数人都报了三个,并一直坚持在学,对此我心里很高兴。但也有人抱怨:“太难了!三部论典同时在学。”那也不怪我,这是你自己选的。不过,实在太难的话,你少学一个也可以。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