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颂词
今日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上师讲记
就像一位双目失明、非常贫穷的盲人在废墟或垃圾堆中获得了价值昂贵的如意宝,这是多么稀奇的一件事。同样,没有取舍智慧、犹如双目失明般的我,依靠积聚业和烦恼如同废墟般的身体,生起了像如意宝般的无上菩提心,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这个颂词是将比喻和意义结合起来说明的。从获得者的角度来看,无始以来自己都是没有打开取舍智慧双目的失明者,能获得如意宝是极为难得的;从对境上看,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在大海或国王的宝库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垃圾桶或肮脏不堪的废墟里一般不可能有,这是对境方面的难得;从所获物方面来讲,获得一些嘉奖或得到一些财物,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获得如意宝的话,没有一点福报的人根本得不到,从所获物的价值上来讲,也是无与伦比的。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比喻的涵义。
我们即生中生起了如此殊胜的菩提心,的确非常难得。在座的各位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时,恐怕人生过得没有任何实义,成天吃海鲜、吃青蛙、吃毒蛇(众笑)……,我说得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我觉得吃蛇和吃毒蛇没有什么差别,不知道你们笑什么?有时候你们不知道我笑什么,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你们笑什么,嘿嘿!有些人在过去的生活中,所吃的就是这些,所说的全是无稽之谈、无关紧要的话语,行为就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去唱歌跳舞、上酒吧,没有意义地虚度人生。
尤其我看到大城市里的很多人,
所谓的人生过得一点实义都没有,
也许他们听了以后不高兴,
认为“我过得多有意义啊,
你看我的房子这么好,
家里如此的富丽堂皇……”,
可能会这么想。
但这种暂时的价值,
从他们自认的着眼点来看
虽然是有一点,
但以我们的价值观来衡量,
根本没有丝毫意义。
获得菩提心就不是这样了,
真正的菩提心,
一般人在梦中也没有梦到过,
它的价值完全等同于真正的如意宝。
假如有人让你今天当总统,这并不值得赞叹,但如果我们相续中得到了利他的菩提心,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地位。当然,世间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开运动会赢得了世界冠军,或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无数人的赞美声中,得奖者肯定沾沾自喜,甚至高兴得要昏过去了。
但是从价值上来讲,不管你得了多少美金,任何奖的价值也无法与菩提心相提并论。因为你所获得的这种奖,在你人生过完后就没有了,今天得了个诺贝尔奖,全世界的人对你刮目相看,自己十几年中风光无限,但死后这些也不可能如影跟随的;纵然你当了总统,换任后还是个普通人,死亡来临时也跟其他人一样要去面对的。
但你若生起了菩提心,
且没有遇到任何违缘,
那么生生世世乃至获得佛果之前,
就成为了具有解脱种子的大乘菩萨,
已经踏上了菩提之道,
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座的道友当中,有些人可能认为:“我现在修也修不动,背也背不起,考试也不能参加,每天都迷迷糊糊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要不要去跳河自杀啊?”
实际上,你们不要这样自卑,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即使今生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吃得饱饱的,然后睡懒觉,什么都不发心,什么都不参加,我觉得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开玩笑,确是发自内心的话!因为菩提心的的确确千载难逢,就像《华严经》中所讲的,有位贫穷的人获得了如意宝,从此以后就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同样的道理,我们不管是什么年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或者是小孩子,只要遇到了大乘佛法,从此就改变了自己的种性。
当然,你不承认也得有个充分理由,我想这是谁也找不到的。大乘佛法在2500多年中,可以说是无机可乘,任何外道和学者都不能破斥这种崇高的精神,因此大家一定要生起欢喜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诚堪布
辅导
此处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生起菩提心是何等难得和幸运:就好像一个盲人突然在“废聚”(就是垃圾堆)中找到了一颗如意宝,实在是非常幸运、非常稀有的事。
首先,作为一个盲人,他根本看不到,只能靠手去摸索,能够捡到好东西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其次,是在垃圾堆当中居然出现了如意宝,这个机率更是微乎其微;
而一个盲人在垃圾积聚的地方居然获得了如意宝,这个机率几乎为零!
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了,当然是个奇迹。
同样的,“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我居然现在生起了菩提心,这是无比幸运的。
颂词中“盲人”比喻为没有智慧、迷失了取舍双眼的众生;“废聚”就是指我们五蕴积聚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就像垃圾堆一样,虽然从外表看起来洗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但真正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个血肉之躯从外而内,都是不清净物的积聚。身体如是,受想行识亦如是,内心每天产生很多恶念、想法,所以说凡夫人的五蕴像垃圾堆一样。然而,在这个不知取舍的、迷失了智慧的五蕴当中,居然生起了为了利益众生而求佛道的心,的的确确比盲人在垃圾堆当中获得如意宝还要困难、还要幸运。
其实,我们通过观察、思惟,就会了知确实如此。在学习《入行论》、学习大乘佛法之前,我们曾经想到过这样真实而广大的、为了利益众生一定要发誓成佛的心吗?真的没有想过。
再观察一下世间上的人,
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为了利益众生而求佛道?
非常非常少。
以地球为例,这个世界上
佛教徒的数量本身就不多,
而在这些佛教徒当中,
真正的佛教徒就更少;
形式上皈依的人多,修学佛法的人少;
修学佛法的人多,认真修学的人少;
认真修学的人多,但是真正对菩提心有兴趣并生起菩提心的人,少之又少。
此刻,在我的内心当中居然生起了菩提心,的的确确是非常幸运、甚为希有!
越是难得的、越是珍贵的东西,一旦获得了,我们就会非常珍惜、非常高兴。
这个捡到了如意宝盲人会不会很高兴,要取决于他能否了知如意宝的价值。如果没有意识到,自然就无法生起欢喜心;反之,则会非常珍惜。现在,菩提心不仅在我的相续当中生起来了,而且我也深知其伟大的价值、其难得稀有之处。所以,从成办自利的方面思维而令自己欢喜。
未
完
待
续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