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赤口日,学会管好自己的“口” Back

赤口日,学会管好自己的“口”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2-02-03



赤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根据南方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了防止招惹口舌是非,人们不外出拜年,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故赤口日亦称为小年朝。

俗话说,祸从口出。可见语言的威力非同小可,用好了能够利益他人,用错了则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同样是语言,有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的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甚至成了“刀子嘴”,戳得人心里难受,误会、口角、矛盾、怨恨等负面结果由此而生。

佛教始终强调要重视断恶行善,在所要断除的不善业中,语恶业就占了四条,即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在处处充斥着语言暴力的今天,纯净真诚的爱语更像稀有难得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若了解了佛教的因果观是如何看待恶语的,就知道该怎样从语言上止恶行善。




粗语,也叫恶语。比如,对生理有缺陷的人,称呼瞎子、聋子之类不好听的话。总之,不管以何种方式,凡是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令人伤心的话语,都叫恶语或粗语。

尽管有的不是粗恶语,即便是通过温和的方式,却使对方的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当中。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对别人说过多少这样的话?原来我们早已在有意无意间,以语言的利剑无情地伤害了身边的人。





恶语的感受等流果是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总之,粗恶语在所有不善业当中罪业极为严重,比如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口出粗语会使对方突然间生起嗔心,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哪怕只是说一字一句的恶语,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从前,婆罗门迦毗罗对迦叶佛的诸位比丘说了许多“马头、牛头……”这样的恶语,结果转生为头上长有十八个头的鲸鱼,在长达一劫的漫长时间里不得解脱,当这一果报穷尽后又堕入地狱。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圣人、菩萨身居何处,理所应当对一切有情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要严重。如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中云:“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如果想远离痛苦,首先就不能做坏事。因果关系,真的是一种蝴蝶效应。现实生活中一件根本不起眼的事情,或许会导致将来在肉体或精神上的巨大打击。

人人都不愿意面对痛苦,却在不知不觉之间造作了痛苦的因, 而使自己不得不面对痛苦。不了解佛教的人,会说命运不可改变,但佛告诉我们,尽量回避、远离负能量,多创造正能量,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这一切,与任何神灵、造物主都没有关系,都掌控在每个生命自己的手里。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也即是说,圣人是怕因不怕果,所以处处谨小慎微;普通人却是怕果不怕因,做任何事情反而不考虑后果。一旦遇到痛苦,就想尽一切办法去逃避,可种子已经播下了,因缘已经齐全了,又怎能妄想果实不成熟呢?自然规律原本如此啊!





经中说:“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口中所说的话、手中所做的事都绝不能有损于其他众生,自始至终都要真诚慈爱。《入菩萨行论》中说:“眼见众生时,诚慈而视之。”甚至目视其他众生也应当和颜悦色,绝不能怒目而视。

身体的一切威仪要温文尔雅,给人一种舒心悦意之感,彻底杜绝危害他众,全心全意利济有情;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也不能带有藐视、侮辱、讥讽他人的意味,一定要说实实在在、悦耳可人的话语;心里也是同样,如果饶益他人,绝不能希望自己得到好处。不可以凭着虚伪的调柔威仪、温和的语言等手段使他人将自己看作菩萨,而要力求达到发自内心唯一渴望的就是利益他众的崇高境界。在心里反复发愿:愿我在辗转投生的生生世世中,就连其他有情的一个毛孔也不损害,一心一意利益他们。



祝大家都能以一颗真诚善良的慈悲心,把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赤口日”转变成人人欢喜赞叹的“爱语日”吧!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以下素材编辑整理

《慧灯之光》第四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慧灯之光》第十册《因果学说与现代文明社会》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