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觉体圆明”?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六祖坛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不同的佛经、不同的修法,它们用很多很多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证悟的境界,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标准。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标准,不管它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都没有关系,本质是永远都不会错的。
刚才讲,我们不是看书、也不是通过逻辑思考,就静下来往里一看的时候,就看到心的本性跟虚空是一模一样的,内心当中是无一物可见、无一物可知,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样的境界,而不是自己贴的标签。前几天说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去贴标签,是发自内心地知道,这个境界当中确实没有任何的东西可见和可知,这就叫作证悟。
“无有青黄长短”,“青黄”代表所有颜色;“长短”代表所有形相。就是说我们的内心没有任何颜色和形状。我们用感官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有颜色、长短高低、左右大小等等。然后我们往内观察,而且非常深入地了解到了心的本性的时候,这些东西一下子都消失了,本性当中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那么本性是什么样子?就说“但见本源清净”。“但”这个字理解为仅仅、只是。仅仅看见本源清净,除了本源清净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正知”这就是充分地表达了惠能大师的“本来无一物”这句话。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惠能大师当初的偈子中有没有这句话,没办法判断,但是《坛经》有些版本里面是有的。这就是真正的证悟境界,就叫作“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一物,这一句话非常非常深奥。整个《大般若经》《金刚经》,所有的这些佛经浓缩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本来无一物”。 除了本来无一物以外,是不是证悟的境界里面就没有别的呢?还有。是什么呢?
“但见本源清净”。本来就是清净的,源头上就是清净的。不是通过我们的修行就变成了清净,它本身是清净的,修和不修跟它的清净没有任何关系。那什么是本源清净呢?就说“觉体圆明”。这四个字特别重要。觉是什么呢?觉就是觉悟,觉悟的本体。觉悟又是什么呢?觉悟就是佛的智慧。如果把觉悟分开讲,那么就是佛的四种智慧;佛的四种智慧,如果是用一个字表达的话,那就是觉。
觉体,就是觉悟的本体。觉悟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是原有的佛的智慧。原有的佛的智慧是我们自己心的本性、佛性或者是如来藏。如来藏就像宝藏一样埋在我们心的最深的地方,如来藏实际上就是觉体。当我们证悟的时候,实际上是发现了这个觉体而已,没有别的东西。在我们内心深处,它本来就是存在的。理论上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每个人心的本性是佛性,但是,那个时候只是文字上了解,还没有真正地去体会到。现在体会到了内心的本质是清净的,这个就叫作觉体。
这个觉体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佛的智慧。达摩祖师的论和《坛经》当中也反复反复地讲“烦恼即菩提”,主要的理由就是这个。为什么烦恼就是菩提呢?烦恼不就是贪嗔痴吗?那么贪嗔痴再坏、再糟糕,它的本质永远都是佛性。它坏,坏在哪里呢?就是它的表面是不善的,会造业,但是它的本质不坏。菩提心和出离心的本质,跟杀盗淫妄、暴力色情这样子念头的本质,都是清净的。本质上没有好和坏之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烦恼即菩提。
但如果我们永远都停留在它的表面,对我们来说,烦恼它永远都是烦恼,不可能是佛性。所以我们就会造业,因为造了业就会受苦,然后就会轮回。如果不能突破,一直都停留在它的表面的范畴,那就是轮回了。如果能够穿透它的表面现象,看到它的本质,那它就不是烦恼,它就是智慧、就是佛性,所以这叫作觉体——觉悟的本体或者是智慧的本体。这特别特别重要。
前面讲的“了无一物可见,无一物可知”,这就是《大般若经》《金刚经》还有《心经》这一系列佛经的内容。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