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问答(一)
索达吉堪布回答香港大学学员问题
(一) 问:我是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我听说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修好福慧资粮。您能不能传个窍诀,让我们在积累福慧上来得快一点?
答:现在的人太忙了,什么都喜欢“快一点”。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餐时代”,看来挺有道理。如果有一所“快餐寺院”,传授“快餐佛法”,相信参加的人会特别多。
不过,这种来得快一点的修法,也并不是没有。从我长期学修佛法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哪一个教派,在积累福慧资粮方面,堪称窍诀的,还是前行法。
像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当你修了这些基础法以后,自心会有深刻的转变,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否则,一个连前世后世都不承认的人,要参禅、要修密是谈不上的。然后,是不共内加行——皈依、发心、忏悔、供曼茶罗、上师瑜伽,这些修法,哪一个不是积累福慧的窍诀?
又是窍诀,福慧来得又快,就看你修不修了。如果连这点功夫都不肯下,想积累广大的资粮,恐怕是很难的。在汉传佛教中,古大德为什么要先让弟子长年累月地苦行?就是为他们培养修行的福报。
所以,不论你修的是密法还是显宗法,要进入高深的修行,一定要打好基础。否则,就像冰上的建筑一样,看起来倒是很壮观,但一点也不稳固,最终会全部坍塌的。
问:请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脱,而所有文字都是苍白的。
答:既然文字是苍白的,那你让我讲的话,我的文字也一样苍白。(众笑)
心的本性确实超越了文字,诚如佛典中所说:“不可言说智慧到彼岸,无生无灭虚空之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三世诸佛之佛母。”不可言说的智慧度,是不生不灭虚空的体性,是圣者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也是出生三世诸佛的母亲。但是,你要证悟这一点,又离不了文字。因为证悟的前提是闻思修,而闻思修必须依靠文字。
当然,证悟还一定要祈祷上师,而且应具足恭敬心。印光大师说过:“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这种“随着恭敬心的比例增上,自身所获利益也随之增长”的说法,与密宗的修行教言完全一致。在我们的传统里,一个要想证悟的人,必须对传承上师、对这个法门,具有特别大的信心和恭敬心,而且要常常祈祷。
当你这样去祈祷时,虽然你的所求超越了文字,但确实可以得到它。
(二) 问:我是香港大学经济系的学生,皈依佛门不久。我有一位上师,但我们很少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向您请教:当我在修行中遇到了疑惑,该怎么办?
答:修行时有上师在身边,当然最好,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建议你先系统地学习佛法。
系统学习的好处,一是可以去除我们对佛法的误解和偏见,许多疑惑也能迎刃而解;二是在深入其中时,以前心里装的那些世俗染污,就渐渐被净化了,日子久了以后,佛法自然融入你的生活,修行也就可以独立自主了。
问:以前我烦恼的时候,出去玩一下、买个东西就过去了,但现在学着反观的时候,它反而多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并不是修行让你的烦恼增多了,而是你反观的时候,烦恼变得明显了。
烦恼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小孩子自个儿在那儿调皮,你不关心他,他怎么闹你也不会放在心上,好像看不到一样;但当你开始关心他时,他的所作所为,在你的眼里就异常敏感了。所以,你现在觉得烦恼多了,原因就在这里。
但这也是一个标志,说明你已经有能力认识烦恼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只要你不断地精进实修,烦恼和痛苦就会越来越少,这是大多数修行人的必由之路。
(三) 问:我是港大医学院四年级学生。您能不能为我们指点一些认识自心的方法?
答:在认识自心方面,我也很惭愧,虽然感兴趣,但除了一点理解以外,也没有什么证悟。
你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有兴趣,可以循着密宗的修行次第,从前行法修起,之后得灌顶、求大圆满窍诀,这样一步一步地来,最终必定能证悟不可言思的境界。或者,也可以像禅宗修行人那样,首先学习《金刚经》、《六祖坛经》、《般若经》等经论,只要有了正确的指点,并满怀恭敬心与欢喜心去阅读它,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比如说,你由此可以得到一种见解,像《金刚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就是最殊胜的见解。但“不可得”有两种:一是不存在而不可得;二是存在而不可得,就像我丢了东西,虽然它就在某个地方,但我找不到它。而心的“不可得”是前者——并非明明存在却找不到,而是它根本就不存在。
那么,单单一个“不可得”,或者说空性,是不是就是法性了呢?还不完整。你若只认识了这一点,按密法的教言看,还不是真正的认识,因为在不可得的同时,其实还有光明的一分,也就是说,在究竟的实相上,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这个明空无别的道理,在第三转法轮的《宝性论》、《大乘密严经》,以及龙猛菩萨的《法界赞》等经论中,都有细致的宣说。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会慢慢明白。
当明白了以后,即使成千上万的人说你修法错了,你也绝对不会动摇,而是会坚定不移地修下去。这种“坚定不移”,并不是因为太顽固,而是因为已经开悟了。
(四) 问:我是港大社工系的研一学生,学佛已经三年了。我现在的方向是,想从佛法、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研究中,找出一个能预防心理疾病,甚至能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方法。
但到目前为止,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虽然自己很信佛,却没有力量,也不知道该如何让更多的人信佛,该如何让他们相信传统文化的力量。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你的这种心态,我也有。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虽然问题多之又多,但人们的所作所为还是只顾金钱,不重视传统文化,不重视前辈大德的珍贵教言宝藏,所以,有时我也有点伤心,甚至很无奈。
不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逆流而上、扭转颓势的,还是大有人在,即使将来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也仍会有一大批有识之士。所以,你也不要担心太多,越有困难,就越应该发大愿:一定要以最广泛、最深刻的方式,传播佛法、弘扬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些珍贵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要我们不是以自私自利心,而是以对社会人群负责的心,尽力地去做,就必定能让一些人渐渐有所触动。尤其是年轻人,再不帮他们一把的话,可能就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以前的人还好一点,怎么说也受了一点传统的约束,但现在的人被西化久了,连传统的概念都没有了。汤恩比博士说得好:“要拯救21世纪的人类,就应该寻求大乘佛教及孔孟思想。”但是,该怎么去拯救呢?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所认识,要花些时间去潜心研究;然后,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有耐心地进行传播。
尽管现在是末法时代,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去做的话,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响应的。
(五) 问:我是香港大学的佛学研究生,也是佛教徒。通过学佛,我懂得了一些方法,让自己开心,保持平和的心境,但我该如何帮助身边的人,改变他们的命运呢?
答:在这里听到很多学生说自己是佛教徒,我心里十分欢喜,感觉气氛也似乎不一样了!
的确,有信仰的人——不论是信佛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内心一般都比较平和,而且乐于助人。刚才你说想帮助身边的人,对此我非常赞叹,因为作为佛教徒,唯一的追求就是断除自利心。你能为身边人着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那么,在去帮助他们的时候,除了尽量谦卑、恭敬之外,还要懂得善巧,要能安忍。这样经过长久努力之后,除了前世不可逆转的因缘之外,很多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在成办自他利益的问题上,我只有一句话:一定要往积极的方面努力!
分享:如您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前往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微博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