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了无常,我们仍然要热爱!
热爱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我们试图去寻找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时代,他们保留了自己的独特一面,选择找到“自己”,不但把日子过出有趣、坦然,甚至过出信仰来。
我们去体会空气不同的密度,去认识不一样的人,去看不一样的颜色,一起用心去倾听、去感受这一切!
01
一场文化茶会
听波波老师讲茶道
饮客踏舟来
遇见陈浩波老师的时候,他正忙于布置茶托展,名曰:饮客踏舟来,饮客代表喝茶的客人,踏舟,指茶托,以前也叫茶船、茶舟。喝茶的人带着情意而来,我们用茶托承载着茶汤迎接他们,代表我们的热情。
波波老师已是圈内有名的茶道老师,国家一级茶叶审评师。一壶茶,对坐品茗,在茶香中,我们慢慢了解到,他热爱的,是器物经岁月沉淀后超脱世俗的样子;他信仰的,是带着虔诚找到内心的宁静;他生活的,在面对得失之间,不如饮一壶茶,无畏悲喜。
器物是一种传承
我喜欢用老茶具泡茶。大概在七、八年前,看到一个日本器物展,当时有个印象非常深刻:原来在日本,可以把100多年前的老茶具保存得那么完好,对我来说很震撼。一个老的器物,对于不懂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古玩或者是古董,但我认为它是一种传承。它的上一个主人和下一个主人都是很珍惜它,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很好地保护它。买了就应该一直用下去,持续热爱,器物折射出主人对生活的尊重,最后提升到精神,我认为这种尊重非常重要。
用“尺八”练习专注力
我们对生活也是这样子,不会随意去决定做一件事情,一旦决定了,就会坚持下去。这也是教我“尺八”的老师讲的,他不是一个修行人,但这句话却很有修行的意味。他始终告诫我们,不要随意去学习“尺八”。
我们很容易随意去决定一个事情,随意索取、然后又随意放弃,我们现在缺少就是坚持,包括学习佛法也是如此。
“尺八”最早的发明者其实是一个出家人,他在杭州的护国仁王禅寺,为了更好地修行打坐而创立“尺八”。在日本镰仓时代,日僧心地觉心入宋参禅时,东传日本并发扬。“尺八”的声音沉稳,非常适合修行,可以很好地练习气息和专注,所以我觉得它更是一种法器。不说韵律,光是把它吹响,就需要极高的专注力,这一点不管是在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很重要。比如禅修打坐,也需要缘在一个法上,需要专注力。
活在当下,认知当下的觉受
所以,现在我在娱乐放松的时候,和以前有所不同。现在是因为喜欢而喜欢,并希望能够对修行也有帮助,尺八它要练习气息,而气息在我们修行中是很重要的,一切不离世间觉。
比如喝茶,它是一种当下的觉受,在泡茶的时候,我会专注于茶叶、注水、茶汤及出汤的时间。我们平常很容易受外境影响而散乱,但在专注泡茶的时候,必须把外境这些东西全部丢弃掉,这也是一种修行。然后它在每个当下都是很美好的,我注水的时候可以很美好,把茶汤给客人的时候可以很美好,喝的时候可以很美好。对我来说,这种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的状态,是我喜欢的,要活在当下。
生活需要平衡,让自己慢下来
生活需要平衡,学习佛法也需要一种平衡。
作为在家人,你有家庭、有孩子、老人,这个平衡就很重要,因为这个平衡不是不够精进,而是为了以后更好、更长久地修行。每个人情况不同,多少都会碰到一些违缘、障碍,我们可以在善巧方面,寻找一下平衡点。
很多人学习佛法后,要么变得没有朋友,要么朋友全是佛教徒。但一些修行好的师父,不管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够交往,这也是他们圆融、善巧的地方。当你的见解越高时,你的行为其实是越自在的。
还有一句话我觉得蛮好的,叫“身忙心闲”,就是在行为上,可能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可是内心是“闲”的,这个闲不是说很空的意思,而是心能够安住下来,能够静下来,可以面对五花八门的外境,而内心却不为所动!
——以上内容由波波老师讲述整理而成
02
从瑜伽转为茶道老师
原来隐藏着一个秘密
在一个下雪天,我们采访了小红老师。她所在的地方非常优美,是西溪湿地的一个小木屋。她最早是一位瑜伽老师,现在专职教茶道,并带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小红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恬静、优雅、端庄。
因为一次瑜伽课,改变了轨迹
小红老师说,瑜伽带给她最大的体会,首先是外在的改变,整个人变得更加协调,身体挺拔,有骨感。练习瑜伽需要经常舒展动作,久而久之,这些行为和动作,会融入你的生活,这种状态会让你变得很优美、自然。更重要的一点,练习瑜伽是一个调心的过程,在你特别烦躁的时候,通过练习瑜伽,把心调到非常寂静的状态,你会发现,此刻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得有一次教完体式,后面还有一段冥想课,有个学生说要先喝一杯茶。看到她泡茶姿势,我第一次被美震撼到了。她是很安静、柔美的,是让我看到内心的惠心兰质的那种美,于是我也开始学习茶道。
最大的秘密原来如此
我们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小红老师一直专注于教学,她说只想好好去做一名老师,培养出更多学生来,原来里面有隐藏一个秘密。
一方面,可以看到学生从最初什么都不会,到后面慢慢开始做店长、主管,到喜欢这个行业,他们的成长使自己也很欣慰;更重要一点,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可以教他们学比如《二规教言论》等佛教经论,他们学习以后,对整个人生价值认知,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我觉得任何财富都给不了他们,唯独可以让她们渐渐静下心来学习佛法。所谓的禅茶一味,通过茶道,可以教会她们很多东西,传递更多佛法知识,这便是小红老师的初心,而这股力量影响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这种能量到后面产生的裂变是巨大的。
坚持是最上的天资
所谓的天赋能力,比如你在这方面优于别人的话,会比别人进步更快。但在我的概念认知里,我觉得它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能否把心静下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然你学到的只是一个皮毛而已。更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坚持去做好它,哪怕你学了三年,但三年后放弃了,那其实没有一点意义,它不能对你的生活起到任何改变。
我们想获得幸福,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不幸福。佛法说人世间有八大苦,对吧,然后讲苦的来源、苦的本质。我还会告诉学生,就像女孩子想要化妆变得美丽一样,她需要一些工具,我们想要获得幸福,也需要一些工具。我会跟他们说要学会感恩、付出和坚持。
从奉茶汤中看感恩之心
端杯子奉茶汤时,平常人都会直接递过去,但如果真的带着感恩之心,你就会慎重地给到对方手里。就是那种状态。因为你的心改变了,你的言行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没有对方,就没有这一席会。当坐下来喝茶的人,花了时间、花了精力,不管你的茶汤如何,他们都能接受你的不好,包容你的过错,这点也是茶道人需要感恩的地方。
这种感恩之心,就是时时刻刻为别人去考虑,也许,这些是我们平时没有想到的,顿时让我们感到醍醐灌顶。
——以上内容由小红老师讲述整理而成
03
爱撸猫的画家
喜欢壁画佛像
高雷老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艺术系,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撸着心爱的两只猫咪,还外挂一只流浪猫。屋里堆满各种关于佛像的画,颜料、书籍,还有他修行喜欢用到的法器,行走在自己独特的空间里。
佛像它在庙堂之中、也在心
佛像不仅有着自己独立的美学领域,佛像它还在庙堂之中利益众生。比如你画了一副作品,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生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庙里的时间,最少要有十多年,在这个时间里面,就可以跟很多人结缘,当别人看到我的画时,哪怕内心升起一丝感触,对佛法升起一点觉受,也就够了,这一直是我画佛像的目的。
在佛教题材这一块,它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我们有很多表达。日本禅宗高僧很多都是画家,哪怕画一颗蔬菜、一朵兰花、一个柿子,都是很有禅意的,修行会给人很多力量、很多启发、并且把这部分思想很好地分享出去。
做到极致才是艺术
在有些画中,要画上几十遍,每次都是很薄的颜色,一遍一遍去罩、去丰富。画佛像就是这样子的。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在贪快,抓紧画完就去卖掉。可能这样说,有些人会不高兴,但现在市场上很多佛像画得确实不够传神,在神韵这一点上差一点,刚好自己专业可以用上,就想着去主攻这方面,带着虔诚的心把佛像画好。
有张关于敦煌的画,我来来回回画了三年多,到去年冬天才不再画下去了,虽然还有一些不满意,但是我感觉里面有我不一样的东西了。有些画我也经常发到朋友圈,不怕别人抄,在广州那边有几个做佛像的朋友,很喜欢看我的图,我的配色。我当时想法也很简单,只要能提升佛像,更加庄严、传神,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做佛像就要做到极致,极致才是艺术。
看清了无常,我们仍然要热爱
修行好的人,到哪里都能适应,也都很自在。像我这边工作室,也没有把它当作很长久的地方。我心里明白,这个缘分迟早一天要尽的,既然会有尽头,那么抓紧时间做事就可以了,把事情做好了就有了好的缘分,你在做一些好的事情,尤其在艺术上、佛法上自己有进步,那么好的缘分就自然会来,哪怕这里的缘分暂时没有了,可能别的地方又产生了,但前提要去做,要去热爱,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以上内容由高雷老师讲述整理而成
高雷老师部分作品欣赏:
有些人没有见过大海
就以为江河最为壮观
有些人却可以通过一片落叶
知道整个秋天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