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02)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02)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4-01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二者立宗:


光明法身净佛性,无明执故漂此有,

业及烦恼旷野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心之自性是本来光明、超越有无常断四边之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即普遍具有此佛性。《宝性论》中云:“心性光明故,见惑无本体,证众本无我,寂灭真实际,见佛普随行,具足无障慧,见众净无边,具智尊前礼。”众生虽然自身具有本来清净的智慧,但因为没有认知其本面而漂流于此三有中。也就是说,以无明我执之业与由它所产生的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而流转于此三有中。

到底是如何流转的呢?众生依靠留存在阿赖耶上的各种习气,从而以小品不善和愚痴之业而转于旁生中;以中品不善和贪心之业而转生饿鬼中;以大品不善与嗔心之业而堕入地狱;以相应我慢之随福德分善业而转生到天界人间;以相应嫉妒之善业而转生于非天中。如此分别在各趣中受苦、享乐、不苦不乐,行善和造罪,不由自主地漂泊在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难以行走的三有旷野中,将本不存在的如梦显现执为我和我所。若详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切根本不存在,然而迷乱的当时似乎确确实实成立。《三摩地王经》中云:“三有众生如梦动,此中谁亦无生死。”《梵天请问经》中云:“如梦显现诸众生,分别为自业所缚,不断感受多苦乐,虽为无我真如性,凡愚执我及我所,三有痛楚屡屡生。”

虽然诸法无我,可是为种种束缚所系的三有众生,却执著为我,为使他们睁开摆脱此等束缚之眼,有必要宣说了义精华法。为什么呢?自己了知此理后仅仅追求个人寂灭是不应理的。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漂泊于此轮回中时,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所以,舍弃这些老母有情只求独自解脱实不合理。《致弟子书》中云:“亲友入于轮回之大海,现见彼等堕落浪涛中,不知生死流转若舍彼,唯求自我解脱无惭愧。儿时怀中出生无何能,母以乳汁慈爱而哺育,于此历尽辛劳之慈母,除非极下劣者谁愿弃?”思维其中所说之理,目睹了长久漂泊在此轮回中被无量痛苦重担压得精疲力竭的一切有情,我甘心情愿撰著能使他们于佛圆满福德所严饰的休憩处——大涅槃之果位中得到休息的窍诀论典,这是在以圆满无量悲心引导飘荡在轮回中的众生。《华严经》中云:“奇哉!善男子,观想有情界,身语意所作所为乃真实引导漂于轮回众生,以无量大悲结合世间或出世间之典籍真实造论,劝勉他人行善,此等同承侍昔日佛陀、供养善逝、树立法幢、开创解脱通衢大道,说为圣士、如意宝顶。”这以上已经宣说了立宗句。

二(广说真实论义)分十三: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痛苦;四、业因果;五、依止善知识;六、皈依;七、修四无量;八、发菩提心;九、生圆双运;十、证其不住二边之智;十一、道禅定无垢止观双运;十二、修等持方便;十三、任运自成之果。

第一品 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乙一、略说暇满难得:

现在述说真实论义。最初修持菩提的所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

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缘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值得赞叹。《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之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