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5课-法师辅导
法师辅导
一、课前/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一)《前行》是修心、成熟自相续的过程
1、《前行引导文》中的修行主要是对心的引导
在身语意中心是主要的,调心、修心是佛法中的核心修行部分。
身和语是辅助,主要是修心。如果心修好了,身语自然而然也会调正,在修心过程当中身和语的配合也可以帮助修心。
共同前行是为了让我们的相续成熟为能够修持不共前行的法器,不共前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修正行的法器。
通过这样次第的修行,我们的心就从一个纯粹的世间凡夫人逐渐到了一个修行者,最终可以通过修行正法成为觉悟者,成了觉悟者自利圆满了就可以利他。
2、只有成佛才能利益一切众生
(1)相似利他
现阶段也可以行持
在成办自利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随自己修行的进步,通过自己掌握的智慧等去帮助他人。
(2)真实利他
在自利圆满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可以真实地利他,因为自利的能力和利他的能力是挂钩的。帮助众生也在自利的功德基础上。
《大乘经庄严论》:
凡夫人在初地之前的利他,很少的众生可以得到利益;
登地之后到八地之间有一部分众生得到利益;
八地之后可以让绝大多数众生得到利益;
成佛之后可以用自己圆满觉悟的力量真实帮助所有的众生,让一切众生都可以得到利益。
(3)发愿成佛
凡夫人自利很欠缺,所以在利他的能力上也是不圆满,所以我们要发誓成佛。
(二)菩提心是大乘道的核心
1、发菩提心是入大乘道的标志
菩提心是正式进入、选择大乘究竟觉悟之道的标志。在进入大乘的时候我们要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发誓成佛。
菩提心的修法是进入大乘道的仪式。你必须要发了菩提心,受菩提戒,这个时候就标志着你进入了大乘了。
2、菩提心是整个大乘道的核心
(1)菩提心的分类
世俗菩提心
愿心:发誓要利益众生。
行心:我要实践发心的种种行为,体现的方面就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等四摄。
胜义菩提心
(2)菩提心的修法只是基础
菩提心的十万遍或者一百万遍的念诵观修只是生起菩提心的一些训练;
菩提心生起来之后所有的修行都是在真实的利他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它来摄持我们去做布施、持戒、安忍、修持空性、修持密乘等等。
(3)整个大乘道都可以包括在菩提心当中
我们所有的显密修行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菩提心即便是念大乘经也不会变成大乘种姓;
展开利众事业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去开展。
菩提心如点金剂
以菩提心摄持,即便是造一些罪业也会变成功德的;
以菩提心摄持,即便是修小乘的法也会变成大乘;
有了菩提心之后行、住、坐、卧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全部都可以变成大乘的资粮,都成为相应于大乘道了。
打着“发了菩提心”的幌子当借口另当别论
3、大悲心与菩提心
(1)大悲心是菩提心的灵魂
有时候大悲心等同于菩提心。
(2)有了大悲心才有柔软的心、勇猛精进
菩萨不忍众生苦:菩萨的心通过大乘的修行修得非常柔软,他根本没有办法忍受眼睁睁看到众生受苦。
菩萨化悲心为力量:菩萨会把这种很柔软的悲心,没办法忍受众生受苦的悲心转化成修行的动力:为了让自己尽早获得帮助众生的力量,而不是永远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他就会非常精进,修行会非常殷重、认真、严格。
对法有了殷重心,我们的心也就被调伏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们觉得法是法,我也许不需要这样,这时就说明我们的心还没被法调伏,法还没有入于我们的心。
二、法本开显中重难点
(一)借助模拟感受众生苦
1、涉及到的原文
现在我们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道理,看到那些旁生痛苦而观想感受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样?我们不妨试一试,自己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停留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何等的恐惧?经过这样一番慎重观察之后,心里默想:连续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一切众生实在可怜,如果自己有能力将他们从所有不同的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对于以上的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2、分析
(1)借助什么来模拟
法本
视频
(2)如何模拟
模拟对方的痛苦:把自己带到那个场景当中去,观想如果是我会怎么样?如果我遇到这个痛苦会怎么样?去体会现在正在遭受痛苦的人的身心上的痛苦。
首先了知某一场景中众生受什么苦,如地狱、饿鬼等处众生所受的苦。
然后把自己带到那种场景当中去模拟受苦的那种情况,就是自己在受苦,感受身心上的痛苦。
思维众生的苦因:我们现在根本没办法去感受很多众生正在感受的痛苦。我们现在在听法,正在种下安乐因的时候,还有很多众生正在种下以后受苦的因,这个也是我们要观修的。
借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相似去体会。
素材随处可见:众生痛苦的素材在娑婆世界太多,关键我们要去寻找,寻找把它转为道用,成为自己修悲心的一个素材。
(3)如此模拟的结果和功德
对他人由漠不关心到能体会他人痛苦:经常这样观修的话,我们的心就会从以前的漠不关心逐渐软下来。软化了之后就能够相似感受得到对方的那种绝望、痛苦。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希望能够从这种痛苦当中抽离出来,一秒钟都不想呆在这种环境中。
借由体会他人痛苦而寻求出离:以前很多众生受过这个苦,现在很多众生正在受这个苦,以后还有很多众生将会受这种苦,只要轮回存在,这个苦就无法终结。如果真正要摆脱痛苦,必须要在因上面去下功夫,必须要修解脱的道,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的缘故,我要认真地修行。
开始对修行有殷重心:这样观修之后,对闻思修就会有殷重心,以前没有把修行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修行要为所有的事情让路,现在观修之后,对于修法的重要性就会重视起来。
开始成熟大乘种姓——开始发心承担利益众生的责任
受苦的众生的确是愚痴,没办法了解,但是我要主动发起利益他们的心,我一定要承担利益他们的工作,这个是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做的,我也是有责任,有义务的,这时候就说明他的相续当中种姓已经苏醒了。
(4)重要的事情说两遍——再来复习一遍串修悲心生起菩提心的过程
观修众生苦:有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变苦或者行苦都是痛苦的,但其实也是一种痛苦的体现。当自己了知到这个,观修越深入,自己对众生痛苦的体会也就会越深刻。
生起造作的悲心: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从大悲的种姓出发,会发自内心地希望所有的众生从不同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
持续性地生起造作的悲心:持续性、稳固地生起那种非常愿意让众生从痛苦当中解救出来、完全看不了也忍受不了众生受苦的感觉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相续当中的悲心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了。
生起纯净的悲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再进一步升级的话,他就愿意代受众生苦,情愿自己受苦也不让众生受苦,这种心态、行为慢慢就会被引发出来。
(5)修行一定要多管齐下
闻思+观修
要多闻思:修行佛法的人必须多学法,一定要闻思经教。闻思经教知道道理之后,就会触发我们深层次的动力,这时候生起来的热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消耗掉了。
我们只是靠一些很肤浅的动力推动的话,走不了多远的。
也需要观修:在闻思之后,要座上去观修,把法义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去,深入到自己的骨髓里面去,让自己的心有个转变。还要依靠三宝的力量
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违缘,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多祈祷上师三宝、供护法。
护法主要是保护修行佛法的人和佛法本身的,如果我们要修行他就会保护你、护持你。
(6)修悲心的结果
自己不愿意再给别人制造痛苦和痛苦的因;
如果别人有痛苦和痛苦因的时候,自己就有走出去真正主动去帮助他的动力。
(二)没有修悲心的过患——即使是上师、僧众、佛弟子依旧是损害众生之因
1、没有悲心会损害众生——以损害看得见的众生为例
(1)涉及到的原文
尤其是,所有的上师和僧人本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已经是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往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将转轮王的王位弃如唾液而毅然决然地出家(通过修道最终证得了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当时世尊与眷属阿罗汉众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的,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世尊也从没有乘过一匹坐骑,正是因为佛陀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的宗旨,否则世尊怎么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骑呢?
如今我们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的时候(可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透过一头牦牛的鼻孔穿入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僧人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每拽一下,那头牦牛因鼻子疼痛难忍而转过头来,僧人就用鞭子使出全身力气连连抽打它的屁股,这时那头牛疼痛难忍而疾驰奔跑,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它又因为鼻子痛得受不了而停下来时,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这样轮番不断。到了最后,牦牛身体疲惫不堪、内心说不出的痛苦,每一根汗毛孔里一滴滴向外流着汗水,伸出驮罩般的长长舌头,实在是走不动了,在那里气喘吁吁,发出“呼呼”的声音。这时骑在牛背上的僧人认为现在这头老牛不肯好好地走,便生起嗔恨心,用鞭柄棍棒猛击它的屁股,因为嗔心大发用力过猛,结果把棍棒折成了两段。只见那僧人将折断的棍棒插入腰间,又俯身捡起一块尖石从牛鞍上转过身来继续捶打那头牦牛的脊背。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导致的。
此时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的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负担,鼻子由绳子穿着,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顶着,前后左右全部是疼痛的感觉,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食物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何等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如果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都一定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强烈悲心。
(2)分析
背景知识普及:锡杖
锡杖是做什么用的
在化缘的时候:锡杖是在化缘的时候,为了提醒里面的人,也不会打扰别人。
因为锡杖上面有铁环,走到人家门口的时候,就在外面摇锡杖,先摇三次,过一会儿,再摇五次,然后再摇七次,没有人回应就走了,再到下一家去。
防备蛇等野兽的伤害:还有一些锡杖,有时为了防备蛇等野兽的伤害,比丘也会用摇锡杖的声音就让它们走,不会伤害他们。现在怎么看不到出家人用锡杖了
因为现在印度等佛教国家都知道僧众出来化缘的时间,信众们是在路边等,出家人来了,他就把食物放在出家人的钵盂里面,所以现在不用锡杖。要把人骗人和法骗人分开:骗你的不是法,是人。
看待他人的时候:要把人和法分开看待
有些法没有入心的修行者,他跟着以前的习气走,虽然叫上师、僧人,但是应该有的上师、大乘行人最基本的不伤害众生和利益众生的心一点都没有,甚至还损害众生。个人不代表佛教,一个人的过患,不代表佛教的过患。对待自己的时候:要令自己的行为尽量符合佛教的教义,从来不学习佛法的人很容易把个人的过患划分到佛教的过患当中去,所以我们自己应该注意;
最好是内心成熟外表也成熟;如果说内心没有成熟,我们至少在外表上不要去做伤害众生的事情。我们代表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利益,有的时候也代表佛法的利益,还有众生的利益。
因为别人看到你的行为,马上会对佛法、对修行人整体做一个诽谤。因为对佛法诽谤是对严厉的对境诽谤,他自己也是造下了不好的因。
《亲友书》中讲四种芒果,四种芒果当中内熟外熟是最好的,还有内熟外生、外熟内生和外生内生。对于修行人来说,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心调伏是最好的。内熟外熟是最好的,外面行为也如法成熟,内心也调伏了;
内熟外生:看起来外面烦恼粗重,内心已经成熟了。实在我们做不到调伏内心,至少要在外表上装一装。因为一般人只看外表,不要通过我们的外表、行为、身语让别人生邪见,去伤害别人,这样做也算是对别人负责的一种心态。
内心不成熟但外表装的很贤善,有时候上师们也会批判这种思想,但是这种批评要看场合,是强调说修行者应该把法往内观;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的内心还不成熟,但是行为上表现得很贤善,这是为了护持佛法和护持众生的心,也算是一种利益他人的心,至少还是有一点羞愧的心。
佛陀为什么不通过骑马的方式给可怜众生积累福报呢:大悲心所致
为避免世间人的邪见:佛陀是殊胜对境,如果骑马的话,被骑乘的马会借此积累很多福报,但是佛陀考虑到不学佛的人、外道等群体的感受,为了不使他们对佛教、僧团等生邪见,故如此示现。
佛法的很多戒律都是为了避免不信佛的世间人对修行人心生讥嫌、生起厌烦心,连佛陀自己在修行、度化众生的时候,给弟子和后代人留下的都是——一方面自己好好修行,另一方面不要伤害别人;
法王如意宝讲过“莫舍己道,勿扰他心”,一方面我们不要失坏自己的修行,另一方面也不要损害别人的心,如果在修行的时候我们有了这种观念,悲心的影子就在里面了。
为了教诫当时的一些修行人:佛陀的示现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一些修行人心生羞愧,让他们知道没有悲心是多么可怕。不要觉得华智仁波切只是在批评没有悲心的出家人,跟自己没关系
反思自己也做过伤害众生的事儿:虽然城市里的人骑马、骑牛的事情可能没有,但是我们在对待一些旁生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获得自己利益的同时对旁生的伤害,比如毒害老鼠、杀死蚊子等等。
反省自己是否符合佛陀的教导:佛陀是怎么做的?而我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我又是怎么做的?我做这个行为的时候是不是有些羞愧心呢?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这些有情的感受?如果我是这个老鼠,我会怎么样呢?如果我是这个蚊子,我会怎么样呢……
真正身处其中,我们的立场会改变的:我们觉得无所谓,它们很卑微,其实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到这种境地。如果我们杀苍蝇、杀蚊子的心态合理的话,那么纳粹军人杀人是不是也是合理的?所以不能说它是一个很卑微的生命,我现在就可以随随便便地来,不要因为我们现在属于人,比较强势,随随便便就漠视其他有情的生命。
悲心是一个佛弟子的素质:如果我们暂时利益不了众生,最低的限度也不能够伤害众生。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其他有情的生命,真正来讲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保护众生也是保护自己。
这些牦牛受苦的前因是它在前世中造过类似的罪业,今生当中就感受这样的痛苦。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对待别人,以后我们的角色就会反转过来,也会感受这样的痛苦,所以说生起悲心之后,我们不愿意去做伤害众生罪业,以此为因,未来我们也不会感受这样的痛苦。
2、有偏袒的悲心也会损害众生——以损害看不见的众生为例
(1)涉及到的原文
本来,所谓的上师僧人是无偏救护一切众生的依处与怙主。(可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心里认为对自己热情款待大作供养的施主是自方的人,口中也说“我保护你们、救护你们”并且赐予灌顶加持,而将那些由恶业之因牵引转为低劣身份、兴风作浪的饿鬼、鬼魔等看作是敌方,心里对它们生起嗔恨,口中喊着“杀杀、打打”,身体做出各种打击的姿势,真正认定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该打该杀,这说明自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也是没有生起平等悲心所导致的。
我们如果好好加以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作害的鬼神其实比施主还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加害他众的鬼神由于恶业之因感召而转生为低劣身体的饿鬼,有着无量无数痛苦、恐惧的感受,常常是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而对于施主来说,虽然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但是依此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积累恶业。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怀有恶心危害其他众生,结果必然会被这一恶业之因引入恶趣的深渊。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这种降伏的事业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否则,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作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佛陀又怎么可能宣说呢?
具有这样贪心、嗔心的人,驱逐、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非但不能使它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深受其害,不仅是怀着贪嗔之心不能降伏,甚至执著那些鬼神自相实有者也同样制服不了它们。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回来时发现魔王哦那雅嘎利用神变而幻化出五个瞪着碗大眼睛的丑角坐在他的卧室里。尊者祈祷上师、本尊不起作用,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后念诵猛咒还是不能赶走它们。尊者心想:上师玛尔巴罗扎曾经传授我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将魔障执为实有外境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现的定解中径直走入山洞。五个丑角非常害怕,眼睛骨碌碌地环视着,当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分析
为什么说害人的鬼神更可怜
a. 鬼神
从前因上看:恶业之因感召了鬼神、非人的身份,每天处于各式各样恐惧的状态当中,而且常常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当中,这些饿鬼的众生也是很可怜的。
从后果上看:它们正在感受这种的痛苦,还有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这是又在造苦因,它们这种状态又再造以后的苦因,可怜加可怜,由暗入暗。
b. 受鬼神损害的施主
对施主来讲,通过非人的障碍暂时遭受一些病痛和苦恼,但是对这种病痛和苦恼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是积累恶业的因。我们该如何对待非人
不要怕:不管怎么样它们也是有情,没什么恐怖的,也有它们自己的业,其实它们自己有时候也很害怕,所以我们没必要害怕它们。
也不要嗔恨:它们可能有些力量,有些时候给我们造一些违缘,有时候的确好像伤害到了我们的利益,似乎有一个理由可以嗔恨它们,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根据。
要如实去了解它们的处境:如实了解之后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就会改变。
细致思维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地走进饿鬼的状态,更加地走进怨敌的状态,更加地体会他们的苦和苦因,这时就会对他们生起慈悲心,就会用我们的悲心替换掉以前对他们的嗔恨心和畏惧心。
尽己所能地利益它们:用慈悲心念观音心咒,念比较寂静的法,烧施等等来利益他们,善巧回向它们。a. 应行
给它们念观音心咒,通过菩提心化解它们的嗔恨心,通过这种菩提心去消解它们的痛苦。
通过菩提心大悲心烧烟施,通过烟施能满足它们,通过仪轨化解它们的暴戾之心,让它们化解嗔恨和粗暴野蛮的心态。
悲心是最好的:对自己也好,对施主也好,对饿鬼也好,三方都得利的心就是慈悲心,这也是修行人应该有的心态。
b. 应断无论如何都不能伤害它们:遇到这些魔障的时候用慈悲心对待他,用慈悲心去念诵观音心咒也好,或者有的时候起坐之后,做一些烧施,做一些烟施,像这样去帮助它们。如果你念了观音心咒,对他发了慈悲心,对他烧施了,他还伤害你,我该做的都做了,我不可能用嗔恨心去对待你,那才是我的失败。
降服法
降伏法的本质:释迦牟尼佛通过遍知的智慧方便善巧宣讲的通过强有力和现行的方式驱除鬼神、降伏鬼神的法门,显宗也有,密宗里也有。
行持降服法的要求
真实无伪的大慈大悲心:慈悲方便的缘故,也是因为悲悯那些鬼神,所以调伏它们就像父母用悲心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其实上师是为了鬼神好,不是真正的生起了嗔心去伤害它。
具能力
精通生圆次第:一般的人通过降服法来降伏鬼神是很危险的。
不会把鬼神执为自相实有:
自相实有:不知道鬼神是自心的一种幻变、一种假立,而是认为是真实地存在鬼神。
真实能够利益鬼神
两种利益
直接利益:把它们降伏之后超度到净土当中去。
间接利益:把鬼神通过这些食子镇压在一些塔下面,相当关禁闭一样,这时候它们就不能再继续造恶业。不如法的降服的危害
害自己
贪嗔本身就是一种罪业:有贪嗔的偏袒心的人去修这个法,生起嗔恨心去降伏的话,降服者自己的嗔心是现行的一种罪业,故对自己有害。
被鬼神降伏、甚至死掉:有些鬼神的力量特别大,如果用嗔心去降伏它们,又没有能力,反而让鬼神给降伏了,这个也有很多,因此丢掉性命的在历史上也不少。
害他人
对被杀的鬼神有伤害:有些很强烈很威猛的咒语力量很强大,念了之后就会对对方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但是利益不了他,就是给他伤害而已。
鬼神很多都是幻化身、意生身,意生身不一定都是没有肉体的,只是物质的肉体比较微细,微细得我们看不到,有些非人可以穿墙过壁,可以穿墙过壁不等于他没有色身,他的色身很微细,完全可以穿过我们人间的墙的缝隙。分析米拉日巴尊者安住本性降服鬼神的公案
为什么米拉日巴尊者一开始以为五个丑角是山神
因为有些山神会开些玩笑,有时想得到一些赞叹,想得到一些供养。所以米拉日巴就赞叹他,赞叹他之后承诺了给他做些食子,这个不起作用,也不走,他自己才知道这不是山神,是魔王的幻变。
米拉日巴尊者所用的安住本性的驱魔方法
一切直指为自心:所有外境的显现都是我心的幻变。
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心的本身也是本性空性和光明的(是不是感觉没说一样?那能怎么办?大家加油,密法班会详细讲哦)。
鬼神为自现:在一切鬼神都是自现的,没有真实的本体。
空性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不执著——了知本性不执著。
如果你有执著,就有着力点;
如果你安住一切无自性,全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空性的,心也没有着力点,外魔障也没有着力点,这是最好的守护,也是最好的调伏。
借助米拉日巴尊者调伏鬼神的公案给自己的修行提个醒
现象:有时打坐的时候,在定境中也会出现佛菩萨的像、上师的像、光,听到一些声音。
应对
好的应对方法:这时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讲,最好的就是不管,那是心的幻现,这个不是什么。
禅宗当中讲,魔来魔斩,佛来佛斩,魔来我也不管它,佛来我也不管他,我都不执著,他就没办法伤害你;
佛菩萨告诉我们最好的就是安住本性,安住本性任何魔障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根本不用管,如果你执著了,他就有办法了,因为一切都是从执著而生的,你心不动他就没有办法。
千万别执著:很多修行者在这个时候就生起欢喜了,本尊现前了、上师来了,他就开始执著,执著之后这个魔障就趁虚而入。分析
如果真的是佛来了,你不用操心
如果是真的佛、上师来了的话会加持你的,你根本不用操心,而且他来了你不执著,他最高兴了,可能就回去了;如果他真正来了你很执著他,他有点失望,我这个弟子在这还有点执著,修行还不够还没到量。
如果是真的佛来了,要给我赐予悉地,我不执著会不会错过
万一他真的来了,给我赐悉地怎么办?这个根本不用管,如果你因缘到了,该给你赐悉地的肯定给你,你该成就的你就会成就的;
本来是给你赐悉地,当你执著的时候,这个因缘还差一点点,或者有可能在这里就入障碍的。
别管是好是坏,不执著就好
当你打坐的时候显现天崩地裂、显现魔王波旬也好,出现像佛菩萨、庄严的坛城、极乐世界也好,你都知道这个是假立的,都是心显现的,这样你能够护持自己的心性,这就是一个成功,而且不会因为这个误入歧途;
如果在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其实你的修行又进了一步。
真正的修行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我打坐有没有状态,或者打坐有没有什么,有些时候甚至把梦境拿出来经常讲,这些都是我们心的显现,都是习气的显现而已,出来与不出来,都没什么的。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4095-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