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有这些宝物的话,你会用来做什么呢? Back

菩提心|有这些宝物的话,你会用来做什么呢?

文殊密语 2019-10-23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3课(摘录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槃,愿成资生因。





颂词


今日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上师讲记


现在学习的还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其中已经讲了修七支供、布施身体以及做善事回向一切众生舍弃我执这方面的教言,今天继续讲“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这种回向,可以说是对未来的一种回向,前几天也讲了,未来、过去、现在的善根都可以回向。


那未来的善根怎么回向呢?

就是通过发愿的方式,

将自己未来帮助众生、

利益众生的功德提前回向。


颂词中是这样讲的: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我愿生生世世变成赐予众生一切所需的如意牛,满足心愿的妙瓶、如意宝,成办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祛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出生所需的如意树。


如意牛:


有关经论中记载,

如意牛产于西牛货洲

那里的众生依靠它而生存;

有些书籍里说,天界也有如意牛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到,

如意牛是在初劫人寿十万岁时,

以众生福报而显现的一种珍宝,

它的形状酷似牦牛,

能产生犹如甘露般的乳酪,

满足一切众生所欲,

并养育人们得以维持生命。


我们现代人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如意牛”,古人所享用的物品和珍宝,会因众生的福报不够而一代一代消失。如今人寿100岁的时候,若要享受如意牛的一切所赐,这可能有点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应该心里发愿,希望自己变成如意牛来满足众生、帮助众生。


妙瓶:

在受用贫乏、欲得财物的众生面前,我愿变成如意宝瓶,自然出生用之不尽的财宝,令众生得到暂时安乐。


如意宝:


佛教的一些历史中记载,以前有许多商人依靠智慧和能力,到大海里面取出真正的如意宝,给自己乃至整个国家带来圆满的财富。


汉传佛教第一位前往印度的法显译师,

在他的游记中说过:

“到了末法时期,

佛陀的舍利全部沉入海底变成如意宝,

以满足众生的所需。” 


如意宝能给世间众生带来暂时的利益,但从很多故事中可以看出,依靠它不可能获得解脱和无上圆满的果位。然而,从暂时满足众生愿望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珍宝能超过如意宝的。


现在一些高僧大德也被尊称为如意宝,如法王如意宝、托嘎如意宝、海外观音菩萨化身的上师,这些高僧大德们自己承诺,可以给他取“如意宝”的名称。缘起是什么呢?因为如意宝始终没有自我的分别念,完全都是满足众生,《宝性论》、《入中论》等大乘殊胜论典中也以如意宝为比喻,宣说了佛陀无分别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像如意宝般的这种心,一点自私自利的成分也没有,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全部都是利益众生,作为大乘修行人,谁会不希求呢?因此我们也应该效仿传承上师,生生世世像如意宝那样来满足众生,这样观想或者发愿回向。另外,如意宝的一些功德,《悲华经》中也有描述。


明咒:

我愿将来变成满足众生心愿的明咒,成办息、增、怀、诛一切事业。


然而,有些注释里说,此处的明咒是指持明咒的上师或瑜伽士,他们通过等持力来持诵咒语,很容易帮助无量众生,当然这种理解也可以。


在世间上,明咒的能力不可思议,按照密宗的教言,咒语跟本尊无二无别,不管是观世音菩萨也好,金刚萨埵也好,真正的诸佛菩萨,实际上就是我们口里念诵的这些心咒,除了这种语音的种性之外,没有其他的佛菩萨。因此,明咒是利益众生非常好的一种方便方法,我们应当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世间中力量强大的明咒来帮助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


灵药:


我愿将来变成灵丹妙药,治疗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大家也知道,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怪病层出不穷,如果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出现能制止这些病的妙药,那对众生来说确实是莫大的利益。尤其是平时身体不好的人,医生和妙药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怙主一样,看到一个医生,不管他长得难看也好,人老了也好,自己就算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产,也要对他特别恭敬,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经常给自己打针、开药。


说实话,世间中真的有很多可怜的病人,如果我们有一些能力、有一些医术,就应该尽量地帮助他们。在座的道友中,有些人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若让你们长期发心为别人看病,可能对自己的闻思修行有一点影响,但你们毕竟学了这么多年的医,有时候半年或几个月当中发心帮助别人,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意树:


有些大乘教言中说,天界中有如意树;

佛经里面讲,极乐世界也有如意树;

无垢光尊者说,所谓的如意树,

在人寿九万岁时因众生的福报而现前,

当时每个人一降生,就出现一棵如意树,

人们把树果和树味作为食物,

树叶作为衣服,

这棵如意树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生存来源。


初劫时的人类不像我们现在有很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他们只要有吃有穿就过得非常快乐了。现在的人虽然经济条件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好转,但相续中的欲望和贪心却越来越膨胀,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钱很痛苦,心里一直得不到满足。


记得小时候,我们隔壁有一个老乡放牦牛,他比较懒惰,但心情却特别开朗,他经常告诉我们:“现在的家庭每天都有很多麻烦事,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得太多,要经常说我家里很好、工作顺利、什么都很快乐,有了这样的习惯,就会过得很快乐。否则住在人世间是很痛苦的,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事情非常多,所以平时心情快乐很重要,什么都不要太在乎。”他整天就是这样,什么都“可以可以”、“很好很好”,好像有吃有穿的、很顺利很快乐,别人也觉得他说的对,否则自己整天都说“我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忙啊”、“我伤心”,说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见,一个人的苦乐其实跟自己的心态很有关系。


我们在座的修行人,

心情也应该快乐一点,

不要说“我今天背得也不好,

考得也不好,身体也不好,

吃的也不好,穿的也不好,

走路也不方便,心情也不舒服,

房子也漏水……” 

似乎整天都很痛苦。


应该反过来说“我考得还可以,

吃得还行,天气也可以,

下雨也可以,不下雨也可以,

什么都可以”,

有了这样的心态,

生活始终都是充满阳光。


以前的如意树、如意宝,现在我们享用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难,别说远在人寿八万、九万岁的事物,就连几百年前的人类生活,也跟现在大相径庭。那天我在上海看了“十年革命”,当年在文革期间,人们的生活、穿着、衣饰,几乎跟现代人截然不同。所以时代一过,人们回顾起来,可能认为是一种传说。


其实不能这样想,如意树、如意宝确实有这样的功用,在世间中也曾经存在过,到了今天,虽然我们肉眼不一定能看见,但是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存在。


比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网络和电脑,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整天依靠它,为社会、为国家、为个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些东西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之后,可能只成为一种历史的影像了,真实的事物不一定存在,这就是人类的福报所致。但不管怎么样,过去的也好,现在的也好,未来的也好,只要能够帮助众生,我们应心甘情愿地变成这些资具财物。


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概念,昨天我问有些道友学《入行论》感觉怎么样,他们说:“挺好的,有一种新鲜感。


以前总认为诸佛菩萨只变成众生的形象来帮助我,从来没有想过道路、大桥这些也是佛菩萨的化现,现在听了《入行论》,想法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过去我们常把诸佛菩萨的境界,观在非常渺小的范围里,所谓的观音菩萨,就是一位女性拿着净瓶,在你特别痛苦的时候来帮助你,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的一位净饭王子,最后出家悟道了,就这么一回事。


如果以这种想法来看待佛教,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就非常微小了,根本解释不了广大无边的内涵。


所以,我们只有经常学习大乘佛法,才会对《华严经》所讲的玄妙不可言说的甚深奥义生起定解,到了一定时候,自己的思维领域才会逐渐扩大,不然的话,眼光始终专注在极小的范围内,这样不太好!





   智诚堪布

辅导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里面讲了六种能够利益众生的事物。有些东西可能还存在于世间,有些在当下的娑婆世界、南瞻部洲实际上已不存在了,但我们还是要如是发愿:愿自己修学的功德,变成如意牛、如意宝、妙宝瓶、明咒、灵药和如意树。



如意牛在人寿十万岁时在人间出现过,那时人们的福报很大,所以世间有如意牛。现在天界中有如意牛,四大部洲的西牛货洲也盛产如意牛,西牛货洲的众生福报是很殊胜的。如意牛的乳汁、奶酪可以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从中可以显现一切众生的所需,是能让众生心意得到满足的一种宝物。我们要发愿愿自己成为如意牛,或者回向功德显现如意牛以利益众生。


如果有了这种如意牛,可以得到资具生存下去,或者获得暂时的安乐。菩萨行的原则就是这样的,虽然资具不一定马上能够成为解脱之因,但是能够暂时利益众生,也是菩萨利他的一部分。


前面我们再再提到,

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

不单是布施如意牛、其他单纯的一些财物

——把这些东西给众生,满足了众生,

而是因为菩萨相续中具足菩提心的缘故,

只要和菩萨本人结缘,

或者与他的愿力所化的事物结缘,

都能够成为以后解脱的因。


这与世间一般的布施,一般结缘的事物,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一个想解脱、求解脱道的人,显现这些东西让众生享受到底有什么必要呢?实际上暂时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究竟来讲,因为与菩萨结缘的缘故,通过他菩提心的摄受,可以成为究竟解脱的正因。



第二个是妙瓶。这种妙瓶在很多经论中提到过,现在的世间中很难出现。以前民间传说中有聚宝盆,妙瓶就相当于聚宝盆,聚宝盆中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现宝物,妙瓶中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现很多的财富,随心所欲满足众生的愿望。菩萨发愿愿自己或者自己的功德能够成为这种如意妙瓶,以此方式满足众生的心愿,利益众生,与众生结下解脱的因缘。



第三个是如意宝。如意宝在众生福报很大的时候会显现。以前很多商人到大海里去取如意宝。有些传记中记载,龙王的头上有如意宝。龙王的福报很大,拥有很多如意宝,商主到了海岛中的时候,通过各种方便,就从龙王那里取得很多如意宝,回去利益自己和家人。有时菩萨也显现商主的身份,到宝洲取如意宝,回来利益整个国家的人民。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时候,多次化现为商主到宝洲取得如意宝,回来利益整个瞻部洲的人民,这种事迹在佛的传记中多次出现。


如意宝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有些如意宝可以在方圆四十由旬、有时在方圆八千由旬、方圆几万由旬中随意地降下粮食、珍宝、衣服等等众生所需要的物品,可以随意地遣除众生的饥贫。


众生的争斗都是因为财富引起的,为了争夺财富,没有心思修学善道。菩萨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望,就专门去求如意宝降下很多资具财物,让众生得到满足、有了修善道的基础后,菩萨就给他们宣讲十善业道,让他们修持十善业道,最后转生天界等善趣,或者究竟来讲,和菩萨结下了一种殊胜的解脱正因,这种事迹在经典中多次出现。

 

如意宝一方面可以除贫、放射光明遣除黑暗;一方面也可以消尽疾病,只要能够接触如意宝就可以遣除疾病。还有一种说法:如意宝就是佛陀的舍利,现在世间中的舍利,到了法要灭尽的时候,所有的舍利会汇集到大海当中变成如意宝,以如意宝的方式继续利益众生。如意宝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宝物,一方面具有大福报的人才能拥有,还有当时的众生也需要一定的功德福报,否则如意宝也没办法显现。


从有些公案看起来的时候,如意宝和一般的石珠子外表上没有什么差别,不认识如意宝的人,会认为是普通的石珠。实际上有福报的人通过如法的方式:比如斋戒、沐浴,把如意宝供在宝幢的顶端,然后对它开始焚香祈祷,这个时候,首先是起风,把不好的脏东西吹走,之后是下小雨滋润大地,然后如意宝再降下很多财物,是这样一种过程。如意宝是能够满足众生心愿的很殊胜的宝物。


世间的如意宝能够满足众生世间的心愿,但是不能够满足众生出世间的心愿。如果在如意宝面前,祈求赐予自己证悟空性的力量,或出离整个三界轮回,世间如意宝是没有这个力量的。


但是对出世间的如意宝(有些高僧大德或者佛,称为如意宝)做祈祷的话,则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因为他们是专门发愿救度众生的,本来也具足救度众生的能力,如果自己有信心,一心一意地祈祷的话,那么自己想要获得持戒的功德、禅定的功德、种种智慧的功德或者证悟的功德,通过自己清净的信心,都可以获得。


所以佛陀是如意宝、很多殊胜的高僧大德也是如意宝。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清净的信心,如果有清净的信心,去祈祷具有如意宝一般功德的殊胜的高僧大德和上师的话,我们自己的相续也可以逐渐获得种种功德。所以说,我们也愿自己变成这样一种如意宝。不管是世间的如意宝,还是出世间的如意宝,都可以利益众生。



下面讲明咒。明咒就是力量很大的一种咒语,可以成办一切所欲之事。自己心中想要成办某种所欲之事,念诵某种特定的明咒就可以成办。在这种修法中,有很多成办息、增、怀、诛业的咒语。瑜伽士为了成办所欲之事,在特定的时间、用特定的修行方式念诵咒语成办所欲之事。


念诵咒语有一个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有疑惑心,如果信心很清净,就很容易相应。如果念诵咒语时抱有一种怀疑心,则很难成就。虽说念诵明咒能成就所欲之事,但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禅定的基础、其他的一种缘起之物,在所有的因缘都具足之后,念诵明咒也容易显现咒力。如果念诵的时候非常散乱,一边念诵一边胡思乱想,该做的供养也不做,该遮止的违品也不遮止,像这样随随便便是不可能成办明咒的。


有时我们在修法时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在法王如意宝所造的《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修法中提到:如果如理如法地念诵40万遍,可以成就无病、发财、长寿等等很多利益。可是很多人念了40万遍之后,没有出现任何一种验相,就开始怀疑法是不是不灵验。实际上,如理如法地念诵,一定会发挥它的咒力,一定会清净自己的罪障,出现各种的征兆。但是如果自己本身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念,或者以很散乱的方式念,没有达到具足四对治力的要求,虽然在数量上完成了40万遍,但实际上可能离标准还差得非常远。所以不是咒语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条件不具足导致的。


既然明咒可以帮助众生成就所欲之事,那么现在也愿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明咒,让众生念诵之后,能够成办一切所欲,不管是祛病、还是成就财富、成就殊胜的怀业,让众生能够完全成办一切所欲,自己这样回向、发愿。



第五是灵药,灵药就是灵丹妙药。世间传说中有一种能够祛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什么样的重病,只要服用,马上可以祛除。在古代也有这种药,不管怎样的重病,服用之后马上就能发挥作用。


因为古代的时候,四大的精华比较充足。在具足四大精华的山里长的药力量也大,然而现在到处破坏水土环境,四大的力量就削弱了,此时生长的药力量也不如以前。有些药是通过大规模人工栽培的,在很短的时间就长成,没有按照野生的规则去培育,所以现在的药力量远远不如以前。


不管怎样,我们发愿变成真正的、马上能够祛除众生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以这种灵药的方式来帮助生病的众生。如果有了灵丹妙药,生病的痛苦就可以很快遣除。菩萨是乐于见到众生无病、无苦、享受快乐的,菩萨的心的的确确是非常清净的一种利他心,完全不像世间人——只要自己无病、自己的家人、自己圈子里的人快乐就足够了,对其他人是不闻不问的。邻居家死一个人,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隔壁街失火了,烧掉多少财物和自己也没关系,只要不是与自己有关的人,他都不关心;甚至于对自己所痛恨的人,发生了疾病、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才高兴。但是菩萨的心不是这样,菩萨通过修炼,自心非常调柔,他把所有众生看成自己的亲人,所以他乐于见到一切众生没有疾病,处于快乐当中。只要能够利他,各种方法他都会使用。


我们在回向的时候,不能从某个单一的方面回向利益众生,只要能够利益众生的方面都可发愿。有些净土不存在疾病,所以也不存在妙药,但在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乃至于众生存在期间,一直都会有疾病,对治疾病需要殊胜的妙药、灵药。菩萨观照到这种情况,特意专门发愿自己本身变成灵药。比如我们现在服用的有些药,我们看也就是一般的药,但实际上药本身也有可能是菩萨化现的。


在释迦佛传记中,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世叫大药王子,不管别人看到他也好,接触到他也好,都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这就是菩萨本人的发愿力。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高僧大德,曾发愿用自己的遗体利益众生,去世之后愿力成熟了,只要人们能够服用一点点他的遗体,就可以遣除很多的疾病。在佛学院的幻化网坛城中也装藏了一部分他的遗体,法王如意宝以前在修幻化网坛城的时候专门提到,因为此位大德曾经发愿治疗众生的疾病,在坛城里装藏一些他的遗体,就能让转绕坛城的人去除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尤其对喉咙方面的疾病有专门的发愿。这位菩萨不单是在世的时候利益众生,去世之后也发愿加持自己的身体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自己变成灵药的例子。


还有就是通过发愿回向功德,只要是需要灵药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能够显现出可以利益众生的灵药,也可以从这个方面理解。



第六种是如意诸宝树。如意诸宝树实际上就是如意树,三十三天的天界中有如意树。我们经常看到公案里说,如意树的树根长在阿修罗的地盘中,但树却长在天界,阿修罗觉得树根既然在我们的国家,这个如意宝树应该是我们的,偏偏如意树开花结果都是在三十三天的天界中,天人可以享受它的果实,有什么欲求,如意树都可承办,显现众生的所需,所以阿修罗对此愤愤不平,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就与此有关,这是在经典中提过的事。


此处讲到如意树能够满足众生的愿望,如意树在三十三天、极乐世界都有显现,在众生福报圆满的时候,人间也会出现。如果有了这种如意树,众生不必为了生存去奔波劳累、互相竞争,能够给众生带来很多的安乐,这方面就是如意树的一种功德。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专门发愿自己变成如意树,通过这个方式利益众生,和众生结下殊胜的菩提缘,有了这个菩提缘之后,菩萨才可以在后世中真正把众生的心引向于解脱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菩萨就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

暂时要利益众生,究竟也要利益众生。

一般人无法理解菩萨发愿的方式,

也无法理解菩萨发愿度众生的时间。


我们在世间中救度一个人,

如果用了好几年时间没有任何效果,

我们就会放弃。而菩萨在利益众生的时候,

不是几年的时间,为了救度一个人,

他会用好几世。


释迦佛传记的精进品讲到,

佛陀在因地时,

为了让一个王子产生一念善心,

曾经在七万年中不间断地去度化他,

慢慢让他产生了善心而进入善道。

菩萨为了度化众生,

为了众生能产生一念善心,

他可以用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的漫长时间,

这样我们就知道,菩萨的心的的确确是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


我们在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时,如果稍微遇到一些违缘,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也不要马上就退失利他之心,如果众生那么好度的话,世间当中早就没有众生了;或者众生这么好度的话,我们自己也应该很容易产生殊胜无退转的菩提心、产生证悟空性的功德了,看看自己都这么难度,那么我们要帮助众生的时候,也应该理解其他的众生,他们和自己一样,有各种根性、有各种违缘。


颂词讲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该怎样发愿怎样回向,实际上给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的菩萨就应该这样,为了利益众生不带条件、一心一意地发愿,里面根本没有讲任何条件,都是一心一意去发愿利益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情都会认认真真去做。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