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任何人观想佛陀,佛陀就安住在他面前
往后应有远目光,
忍苦耐劳不放逸,
勤学稳重机灵者,
即使奴仆亦为官。
如《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佛陀在经中亲口宣说:任何人散步也好、安住也好,在行住坐卧的过程中,若能一直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会恒时住于他面前,赐予加持。
除了自己的心以外,佛陀并不存在其他本体。一个人如果对佛陀生起信心,能清楚地明观佛陀身相,那他的心念就是佛陀,此外没有一个佛陀从遥远的地方飞到你前面,然后又渐渐消失。按照上上乘的解释方法,正在想佛的念头,其实就是佛陀。前不久也给大家讲过,你何时想起莲花生大士,此时你的心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
个别道友不太会坐禅,经常起分别念,入定比较困难。其实也不用担心,只要你在前面放一个佛像(可以是唐卡、画像、塑像等),将心一直住于佛像上,眼睛也一直盯着,闭眼时心里能清清楚楚地明现佛像,这就是最好的一种入定。我经常也是这样,当分别念涌现或者产生烦恼时,就放一个佛像在前面,心里一直观想,眼睛也一直专注。过一会儿,依靠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自心会慢慢平静,暂时起到平息烦恼的作用,而究竟,哪怕一瞬间缘佛陀的功德,对今生来世都无法估量。
释迦牟尼佛,其实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尤其在末法时代,五浊横流,若没有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发愿慈悲摄受浊世众生,我们在座愚蒙可怜的众生,到目前为止也无法见到佛法的光明。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正因为如此,法王如意宝当年传讲《白莲花论》时,常常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说佛陀为了我们众生布施过那么多次头目脑髓,作为一个后学者,如果不报答佛的恩德,甚至没有感恩之情,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在修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佛陀和上师感恩戴德,否则就成了忘恩负义者!如是观想佛陀身,结果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虚空中。
佛经中说:任何人观想佛陀、作意佛陀,佛陀就安住在他面前,恒时赐予有形无形的加持,令其从一切罪业中得以解脱。观想佛陀,所积之资粮也不会耗尽,善根不会虚耗。《佛陀众行经》云:“于导师佛陀虽作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缘佛陀哪怕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善事,例如向空中撒一朵花,或者单手合十作顶,或者念诵一句佛号,这个功德永远也不会耗尽,从此生生世世转于善趣,不会堕入恶趣,逐渐获得无上胜妙的菩提果。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讲记》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要代受他人的痛苦,并将自己的安乐给予别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除苦方法。与此相关的实修法中提到:当呼气时,可观想将自己的安乐施与众生;吸气时,观想接受众生的痛苦。以此,身心会处于安乐之中。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