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从心有相续,从相续有果。先业后有果,不断亦不常。【每日一颂】《中论》
“破暂时缚解”分三:一、破轮回之本体 —— 观缚解品;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其中第一部分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讲第二部分“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分二:一、业之安立;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
子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分二:一、对方发出常断之太过;二、对此回答而剖析。
丑二(对此回答而剖析)分二: 一、说经部宗观点;二、说有部宗观点。
寅一(说经部宗观点)分三: 一、以比喻说明;二、结合意义而宣说;三、确定业果。
卯二(结合意义而宣说)分二: 一、宣说业果相续;二、远离常断之理。
辰二(远离常断之理):
此处的推理与前面种芽的推理基本相同,只不过前面是从先有种子后有果的角度宣讲种芽为何远离常断,本颂是从先有业后有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心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业后有果,不断亦不常。
从初心而有相续,从相续而有果。由于先有业后有果,所以不断也不常。
不管最初是恶心还是善心,都会产生同类心相续,并且相续无有间断,最终会无欺产生苦乐果。比如, 一个人发起菩提心之后,菩提心便会产生一种善心相续, 此相续一定会无欺生果。在此过程中,先有业后有果, 即先有菩提心这一善业,后有安乐之果,所以业果既非断灭,也非恒常。
之所以说业远离了常断,是因为,如果最初发的菩提心直至成佛之间一直丝毫未损地存在,就会有常有的过失;如果菩提心生而即灭,灭后并未产生同类相续及佛果,就会有断灭的过失,然而两种情况都不成立。发心之后,菩提心的本体便已灭尽,只是相续一直不断产 生,因此没有常的过失;发了菩提心之后,相续及果报都会无欺现前,故而没有断灭的过失。
◎ 名言中应合理安立业因果
虽然在胜义当中,因果在内的万法都不存在,但作为佛教徒,在世俗当中一定要承认因果不虚。对于昨天他宗所发的业果常断之太过,大家可能觉得很难回答, 现在按照经部宗的观点,已经做了很好的解答,表面看来也很有说服力。
如果以后有人再说做善事没用,我们就可以反问对方:如果认为善有善报不成立,那种子生苗芽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要想真正懂得佛法的道理,闻思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很可能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因果”等道理产生怀疑。但这种怀疑只是一种邪见而已,因为凡夫人想以自己粗浅的智慧否认因果根本不可能。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