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宝性论 Uttaratantra | ​通往佛性的旅程 (38) Back

宝性论 Uttaratantra | ​通往佛性的旅程 (38)

钦哲诺布 骑着蓝色狮子BL 2023-02-10

此刻 ChatGPT 成了热门话题

人们正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定义未来

而2600年前

佛陀已经给予我们关于真相的所有答案


周五更新《宝性论》的时间

让我们经由这些珍贵教言

去连接我们本自具足

那不可思议 不可度量

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的宝性



 校量功德(续) 

  • • 主讲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 • 地点:法国多尔多涅(Dordogne)

  • • 翻译宝性论读译小组

  • • 版权:Siddhartha’s Intent


389

施所生善是施福,戒所生善是戒福,
忍定二种是修福,精进遍行于一切。

这里解释三种福德。经由布施而累积的福德、经由持戒而累积的福德,以及经由安忍与禅定而累积之福德,后者结合安忍与禅定而称「经由禅修而累积的福德」。这很类似寂天在其《入菩萨行》第九品(智慧品)的开头,解释智慧何以最为重要;月称几乎也在《入中论》每一品结束时,以很类似的方式谈到波罗蜜多[1]。他们唯一的差别在于解释智慧的方式。在中观,智慧意味着了知空性;此处智慧则指了解此四个要点。基本上,它们表示相同的事。

390

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
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有两种遮障需要调伏。第一类是烦恼障,像是贪、嗔和无明。第二类是所知障,基本上是对有时被称为「三轮」或「三轮相」的行动者、行动与客体对象有分别心。在此情况中,你也许未必有像是欲望、贪婪或嗔恨等的任何负面情绪,但你仍有对于行动者、行动与客体对象的分别。换言之,你仍然有边见或二元分别,这是针对遍知的遮障,是菩萨尝试要降服的杂染。即使在你摧毁或中止轮回之后,仍可能有这种遮障。

391

若离智慧无余因,能断烦恼所知障,
是故智慧最第一,慧依闻故闻最胜。

〔以下〕这是我们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摧毁二障的唯一方法是具有了知空性的智慧,亦即了解法无我与人无我的智慧。获得此智慧的唯一方式是对这四个要点怀抱动机与渴望,而开始的唯一方式是听闻,因此你应该一再地听闻这四点。诚如弥勒所言,听闻而得之智慧确实最为殊胜(慧依闻故闻最胜)。

有一个关于释迦牟尼佛还是菩萨时的故事。他想要听闻一句智慧偈颂,上师要求他跳入火中,他说好,我想他照办了。这个故事传达了很多讯息。他想要的只是听闻智能,别无其他。他即将跳入火中而死亡,所以并未想要将它写下。没有意图,没有公开发表。并且,他闻法不是为了将来能夸口自己握有唯一活的智慧传承,现今我们在佛教杂志上可以看到很多这类事情!这位菩萨只是想要闻法,如此而已。这是个了不起的动机。

在我有生之年,非常幸运能从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体验到这点。但不幸的是,当我谈到他的伟大功德,人们并不相信我所言。他们认为我夸大其词,或以为我带有偏私或是心存善意,说这些只是因为我喜欢他。这真让人泄气!我只是出于自身微小有限的领受力与观点而说。当我读到冈波巴、密勒日巴、蒋贡康楚与蒋扬钦哲等往昔祖师的佛行事业时,不明白他们是如何设法做到他们声称完成的每一件事。然而看见如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这样的人存在时,便能说服自己,是的,那些必定曾发生过。但如果你告诉其他人,他们会认为那只是传说。不幸的是,我认为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佛行事业将成为传说。我称它「不幸」,因为人们不相信传说。

总之,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满溢着教法,满溢佛法与智慧。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给予教授,即使在最后时日亦然。当然,我们知道他一直教导到最后,那也许并不让人惊讶,但直到最后,他也仍在听闻并领受教法。从任何方面来说,那都让人难以想象。尽管他肯定是知道一切,但他对教法的渴望与欣赏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他总设法找到那些拥有他自己所没有的某些教法的持有者,他会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许多这样的人。我记得,1990年代我们在中国成都,当时情势还相当紧绷,没有多少佛教徒。怙主总是在做一些像是法会或授予灌顶的事。但我们在成都,谁会来领受教法呢?没什么人!有一天,他要求我们来到旅馆,一位模样让人很倒胃口的僧人正要翻开一本书,怙主要求我们全都坐下聆听。他说那是一个即将灭绝的特定口传,我们都应该领受。我们就这样度过接下来的两天!

听闻教法,仅仅聆听传法声音,怙主对此的重视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当他在尼泊尔传授大法时,会有非常多的年轻祖古和仁波切,有时候七、八十位,他们很多都跟我一样很野。我们不重视这些教法。我们当中很多人会去镇上,然后因迟到而错过某些口传,但怙主就是会知道谁错过哪些页数。我很清楚这点,因为怙主常问我,「你能念那段给他听吗?我想他错过了这两页。」我曾经很气恼那些年轻喇嘛,因为我总是必须额外多读一些内容!怙主非常关切谁错过了什么。怙主一般都很温和,绝不会提高嗓门,基本上他对我们煞费苦心。他如此重视闻法。传法当中,几乎有各种的事情在发生。我们可能写些东西,并派人去买馍馍与书本,或同时缝补法袍;怙主也知道这一切,但只要我们并未因睡着而没能聆听,就没问题。

我想,正如弥勒所言,做为好的开始,仅仅聆听就是最重要的。即使现在,即使这些家伙(祖古贝玛旺嘉仁波切与祖古吉美钦哲仁波切)已经听闻这部论很多次,他们仍在这里。他们可能对这些内容了如指掌,但并没有在上午放松,去观赏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电视转播,他们反倒在这里。我想我们从这可以学到的一件事是,我们一直保持重视闻法的传统。你们很多人为了来此而牺牲了许多其他东西。虽然是出自我口,但我想,至少它跟弥勒的言教有几分联系,就像我们昨天谈到的狗牙。我猜想,这必定至少有一些利益。

第十日 / 前言

我们所经验到最有力量的现象之一就是形色。色法为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首,而且特别是对欲界而言,色法是我们贴附标签之处,也是让我们受到吸引和生起反感的现象当中最有力量的一个。因此,形色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你可能会问形色的体性为何?形色由什么构成?现今如果你询问别人,询问科学家或任何人,他们可能提出物质、原子、粒子等,一直到最微小的实体。他们的回答是,形色是由粒子构成。或者我想你可以说,色法就是粒子。

相同的问题,如果你问一位佛教徒,问一位大乘或金刚乘的佛教徒,那么答案是,色法是毗卢遮那佛。他们没有原子、粒子之类的概念。他们说那就是毗卢遮那佛。接着你问他们,这位毗卢遮那佛是谁、多大等等。他们不说它是个很小的东西,而说它非常非常大,遍一切处。他们会说它庞大到充满整个空间。

出于好奇,你提出更多问题,因为你想了解这位毗卢遮那佛,于是他们继续描述:他处于禅定印,他的手上安放着一个很大的乞食钵,钵的上方是25朵莲花,向上数第13朵莲花当中有百千万个宇宙,每个宇宙中又有许多星球,有些大小如拇指指甲,其他的则比我们的星球大一百倍。有些没有众生,有些具有像我们这样的有情。有些只有诸佛,有些只有八地菩萨。他们都有不同的颜色、体型、语言,以及完全不同的外相。这些众生有的看似车轮,有的状若斧头,有的像一朵莲花,有的仿佛是一把剑;有形形色色的众生。有一个名为「堪忍世间」的小星球,那是我们所在之处。

现在你更好奇了,想知道更多。他们说,这位毗卢遮那佛的每个毛孔都容纳着整组我刚刚描述的宇宙与星球。尽管每组的大小都跟原本的一样大,但即使每组都完全含纳于毗卢遮那佛的其中一个毛孔内,毗卢遮那佛并没有变大。我正试着回答你们一些关于32相的问题,尤其是回答那些正在思索梦中大象的人。

当我们一直在谈论佛性时,我们谈的是不可思议之事。现在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当我们讨论「不可思议」,意思不是不允许你思考;而同样重要的是,那也不表示你受到鼓励或有义务去思考──意即思考之外,别无选择。如果你想从被大象非礼的噩梦中醒来,就必须接受你在做梦。如果大象并未非礼你,就完全不会有从噩梦醒来之事。因此,为了唤醒做这种噩梦的人,无论你用像是对他搔痒或捏脚趾这样的小招术,或是浇一桶冷水之类的大动作,我们都不劝阻。

但是当我们说不劝阻这些方式,并不表示这桶冷水就是大象逃跑的原因。这桶冷水并未导致大象跑开,因为一开始就没有大象。同样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受到许多大象非礼,因此你若想讨论停止这些,就得接受你正在做梦。思考已经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并不阻止思考;事实上,那是唯一我们能做的,而且巧妙地运用思考正是我们的道。因此,我们有些人必须以慈悲来思考,有些以菩提心来思考,也有些以空性来思考。为了他人,我们必须从道德行为、一些微小的道德伦理的角度来思考,并做正确的事。我们必须这样开始。

思考不会被阻拦,但同时不要忘记,佛是不可思议、超乎想象的。因此,当我们谈及报身佛的一绺头发,或他身上任何你有疑问或想象的部分时,我们〔其实〕无法想象它,因为我们对所谓头发的唯一参考是我们头上或胸口的毛发。如今世界变得如此小,过去当藏人第一次看见金发时,他们无法相信,他们纳闷那是什么东西。这其实挺奇怪的,因为大部分金刚乘行者在其修持中观想红发或金发的本尊,但是当他们真正见到时,却无法相信,他们不知如何去理解。

我们就是不知道报身的一绺头发是何样子,它就是那么不可思议。我们所知道的是,报身的每绺头发看起来都可能像是密西西比河。龙树对玛哈嘎利的礼赞能告诉我们许多讯息。玛哈嘎利被视为是能遣除障碍的护法,龙树祈请她嗅吸魔障,一旦魔障进入她的鼻子,鼻内如此宽广,以至于诸魔不知如何出来。有些魔障仍在试图逃离她的鼻孔!基本上,32相超越我们〔的想象〕,即使是此处所描述最外在的32相,例如腨如鹿王相[2]等等。这些菩萨尝试描述某个不可思议之物,我只能说,他们非常慈悲。

现在我们来到结论,大总结。

「注解」

[1]  汉译为「度」,意译为「到彼岸」,究竟圆满之意。

[2]  如来三十二相之第八相。指小腿肚如同鹿一般纤圆结实。《三藏法数》云:腨如鹿王相,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大智度论》卷四载:伊泥延腨相,又作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两腨鹿王相。即股骨如鹿王之纤圆,系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之相,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 翻译/宝性论读译小组 -

- 版权/Siddhartha’s Intent -


  如欲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与网址;
  若转载时添加图文与内容,请自负相关著作权责。


到目前为止
宗萨钦哲仁波切共讲过五次《宝性论》
在法国讲述的这一次
被认为是最完整 最深奥的一次
效法玄奘和鸠摩罗什大师
《宝性论》读译小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让这部释论的中文版得以首次呈现
我们将在每周五持续更新
相约星期五
相约在永不变易的佛性里


 宝性论 Uttaratantra下载 

我们把陆续公布的《宝性论》重新放入百度网盘中

 https://pan.baidu.com/s/1mpuEkeR_JDpVVtn7y50XJg?pwd=xb4j 

提取码: xb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