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4) Back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4)

麦彭仁波切 著 求学足迹 2021-02-20
 【编者寄语】
编者寄

FIND YOURSELF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阿底峡尊者说:“当内心感到低沉的时候,我们尤其应该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

《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中也说:“走上善逝解脱之道的众人,需要伟人指示前进的道路,最能显明笔直道路的向导,乃是尊胜师长的生平传记。”

高僧大德的行持充分显明了圆满教法的心要,使我们明了佛法应该如何学、如何修才能获得证悟。无数大成就者一生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行谊传记是佛法最深刻的写照,对我们最具真实性的启发。通过学习高僧大德们的事迹,可以让我们见功德而生信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Great Biography of Buddha Shakyamuni-the White Lotus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Written by Omniscient Mipham Rinpoche

索达吉堪布◎译

Translated by Khenpo So Dargye




嗡牟尼牟尼 玛哈牟纳耶梭哈


禅定品
八品
 Great Biography of Buddidha Shakyamuni


喜求禅定,成办二利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嘎西嘎国王手下一大臣,名为查见。他精通一切论典,并具性格沉稳、行动调柔等诸多超人功德,且常为众人宣说如何取舍善恶之道理,众人因此都像对待上师那样对他恭敬爱戴。


他有次想将国王心中不合理之念头全部除去,于是就与国王来到一寂静地后说道:“胜身等国王都犯有同样过失,但国王们自身却皆未察觉。”


接下来他便首先宣讲饮酒之过:“饮酒后能令人生起嗔恨心,且哭哭闹闹,说话也语无伦次,并能导致各种疾病等过失产生。”


然后他又讲赌博过失:“为赌博获胜,人人心烦意乱且毁坏事业,赌徒各个不能安睡,且要忍住大小便,这样必将导致各种疾病产生。”


随即他又宣示了打猎、女人等诸种过患:“打猎会被毒蛇、蚊子等动物伤害,且要被冷热、饥渴、劳累等折磨。路上还可能从马上摔下,又或者遇到怨敌损害等令人恐怖之情形,更何况来世尚要承受难忍果报。


再看女人,女身之过为:令男人威望降低,出现无明黑暗,贪欲之火焚毁自己,如毒蛇一般心生嗔恨,尚有说粗语之嗔恨过失。为国王自己福德考虑,若能调伏自己根门,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即能增上一切功德。”


尽管查见奉献给国王诸多教言,不过因国王心性散乱,他听闻后心知自己并不可能将其全部如法行持,但为顾及查见情面,国王只得说道:“你像上师一样赐我教言,我从今往后定不违越。”


待查见说完,国王即自行回宫,又与王妃呆在一起。夜晚降临后,国王依旧开始沉迷于歌舞、美酒等放逸行中。



另有些大臣对查见智慧及福德心生妒意,他们便向国王进谗言道:“查见欲与胜身国王里应外合、推翻王位,你应在各方面小心提防。”


愚笨国王嘎西嘎根本不经观察,自此之后便对查见心生不满。查见了知国王心态后不觉悲哀想到:人们并不看重说真实语之众生,这世间肤浅之人就如毒蛇一般。我本无任何过失,但他们偏偏就要离间,以致国王对我不满。


居住、生存于这种众生中有何利益?我实在应前往远离一切过患之寂静地,此等寂静地方适宜于修持善法。


查见心意已决,于是便将家财、亲友统统如杂草般抛弃,自己前往寂静地精进苦行,并终获四禅五通。


国王后来驾着马车并携带兵器、率领军队,奔赴森林中打猎,且一路驰驱进入尊者苦行森林中。查见此时已知晓国王就在林中活动,他心想:我应将这喜造恶业之国王从恶性道中解救出来,并使其趋入善道。


念讫,尊者便于刹那间幻化成胜身国王,拥有四种军队。军士各个握有坚利兵器,且时时擂鼓助威、吹响嘹亮海螺,军威气势可谓撼天动地、力拔山岳。


当四种军队威风凛凛出现在嘎西嘎国王面前时,国王立刻惊恐万分,他不禁恐惧想到:我现在该皈依谁好?久闻大尊者查见居住于此森林中,凭其苦行功德一定会保护我。


及此,他连忙命令驾车者速将马车驶往查见所居之地。众人依其吩咐如是照做,等见到查见后,立即就被他以善言款语好生安慰,查见边招呼边将国王迎进茅棚、安置于坐垫上。


这时军队已消失不见,国王向查见纳闷问道:“刚才气势汹汹之大军现在何方?”查见对国王道出实情:“我是为调伏国王才以神变力幻化出四种军队,其实这里根本就无胜身国王及其大军。”


尊者接下来又循循善诱说:“世间不仅有怨敌造成之恐怖,就连得到王位亦能产生诸如安乐稀少、引生堕落地狱等众多过患。若将王位一直保留下去,将来必堕恶趣。为断除恶趣之因,国王理应前往寂静地出家求法。”



查见紧接着又为国王宣示了贪著世间妙欲之过患、远离世间法之功德。国王对其神变力生起大信心,对其宣说佛法生起欢喜心,于是就将自己随身衣物、饰品全部交与驾车者并令其返回,自己则于尊者前出家。


查见为他传授教言,他自己亦严护根门、戒律,并于苦行修持后逐渐获取禅定境界,享受寂灭安乐。


驾车之人及余众返回城中后,王宫中人皆心生悲伤,他们纷纷打探国王去处,众人回复说已在查见处出家。王妃等眷属闻已不觉失声痛哭,众大臣想方设法才使其从忧伤中自拔出来,并立大太子当上国王。


若具足禅定境界即可获取神变,以神变即能令众生欢喜,再以佛法则可利益众生。故而对圣者禅定功德,我们理应生信、恭敬。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森林中一精通一切论典、摄受众多弟子之苦行者,他恒喜在树叶丛中坐禅。当时森林附近滴雨未降,树干叶枯,众多苦行者均感身体乏力、难以支撑。


正当大家商量欲前往城市中时,苦行尊者便及时向众人宣说进入城市中之种种过患,并安抚诸人道:“你们均可暂时从我这里取走食物,以后亦可常至我处取食,但切记勿轻易离开我们苦行的森林。”


等众人将苦行尊者所有食物分光享尽之后,大家就集中于尊者身边。而他则手拿土制钵盂,依神变力当下飞往北俱卢洲,并将此地甘露般美食通过化缘得于手中。他将化缘所得拿回来后分与诸位苦行者,他们各个欢喜享用,并立即复元身力。


尊者即如此为苦行者日日提供饮食,他并且发愿道:“以我未被世间分别念染污之谛实力,愿天王降下雨水。”结果刚刚言毕,瓢泼大雨顷刻便从天而降。庄稼谷物开始滋长,树木也开始发芽吐绿,众人则尽皆欢喜满足。


待尊者为他们宣讲佛法后,众人都远离恶道趋入正途。他们对尊者感恩说道:“你首先对我们行财布施,后又以法布施救度我们,将来必能引领我们获取佛果。”如是赞叹后,众人又开始各自坐禅。



久远之前于梵施国王执政时,在鹿野苑森林中,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五百苦行仙人中之尊者。以其慈悲力感召,所有林中苦行之众均能和睦相处、互不损害。


中有一位苦行者因风湿病而身体欠佳,大尊者以天眼观照,知其乃因贪执王位而致心有疾患,非身病也。病者向尊者询问得病缘由,尊者回答说:“于此苦行森林中,以树根、树叶恐难治愈你所患病,看来必以畜生肉汤方可治你顽疾。”


尊者随即便以幻化神变变现出一动物,并要求病者将其杀死,且云:“杀了它,你即可喝汤矣。”病人则说道:“大上师,我如此行事必定会与佛法相违,苦行人怎能杀害众生?”


尊者即反唇相讥道:“设若尽管你为顾惜自己生命,但以悲心仍连一众生都不肯杀死;如果成为国王,必定要杀害众多众生,就连无辜野兽亦会被兵器砍杀,这难道不更与佛法相违?


那时你所谓慈心悲意又向何处寻觅?王位实乃一切病苦之因,千万勿贪执于此。”尊者接着又向其宣说了心被染污后会再三堕入恶趣、感受痛苦之教言。


病者惭愧说道:“大上师确实已将我内心洞悉无遗。”他于是边赞叹尊者相救之功德,边摧毁自己恶心,最后又向尊者询问道:“我在苦行时总是将心执著于女人,以致心常常因女人而散乱,如此贪欲如何对治?”


尊者又对他开示道:“你应了知:女人之眼、手、脚、脸面等都为暂时美丽而已,待到年华逝去后就会变得丑陋无比,且肮脏污秽,完全是恐怖本性。若不明此道理,必将感受无边无际之痛苦。”尊者又继续向他开示了有关这方面之佛法道理。


苦行者听闻后即前往其他静地,并按上师教言精进修持,且终获四禅五通。等他得到四禅五通果位后,此人又回到上师所居寂静森林,并对上师赞叹不已,还以报恩之词句对尊者大加赞赏。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手下有一大臣名为夺施,夺施有两子,一为夺子,一为夺顶。两人到森林中苦行后获得五神通,经常都以神变飞行空中,并因此而受到国王及众人恭敬、供养。


国王后来有次前往别处,公主则接替父王继续对两兄弟供养承侍。公主在此过程中对夺顶生起贪心,随即便以种种方式引诱他,最后又与他做下不净行,结果终使夺顶神变力完全失毁。


夺子在林中了知此种情况后,就又将夺顶带回森林,令其继续苦行精进,夺顶后再次获得四禅五通。


当时之夺子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夺顶即为后来之那巴朗钦比丘。此比丘出家后,妻子又引诱他还俗,释迦牟尼佛则又将之带回比丘僧团,令其重新出家。那巴朗钦比丘最后终得阿罗汉果位。


无量劫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普救国王,拥有八万四千王妃,每位妃子都与天女一般美丽、善妙。众王妃待国王就如母亲般疼爱,对他又恭敬又喜欢。普救国王在能尽享各种世间妙欲时,就已凭修持获得从一禅至四禅之间的禅定,且一一修持圆满。


当他从第四禅中出定后,眼见众生因强烈贪执世间五种妙欲,以致广造恶业后纷纷转入三恶趣;有人虽转生人、天二趣,但需感受寿命短暂等痛苦;其他众生寿命有长有短;种姓有高有低;有威严亦有不威严众生;


财产有贫穷与富裕之分;聪慧程度有智愚之别;有随顺世间,亦有违逆世间众生……普救国王以禅定了知众生各种不同状态后便想到:众生实不应踏上不公平之世间道,我一定要将此等众生引入平等、清净之佛法圣道。


他边思虑边生出悲心,自此之后便常常前往大小城邑,以五神通力令众生断除十恶、行持十善,并将善根回向无上菩提,且使无量众生皆趋入不退转果位。


国王去世后转生梵天天界,当整个世间趋入灭劫中时,他又从梵天转生光明天界,并使彼处成千上万无数众生皆趋入不退转果位,且都获得无生无法之境界。


他从梵天转生光明天界后,为度众生又再次返回梵天,并偶尔降临人间。若佛陀未出世,他即以所具五通救度众生;若世尊已出世并传法,他即于佛前承侍、供养,并以此善根了知如来入灭尽定或住静处等情况。


又久远之前,当寂住如来出世时,世尊寿量长达七千万年。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一尊者,名为恭敬寂住,并获现见诸法寂止、大悲周遍集智 禅定。


他以方便法不住寂灭,依胜观显示神变,幻化出一千尊身体,对散乱众生施以布施,令其守持清净戒律,皆得以蒙佛法阳光沐浴。


无量无边众生在他教导下获法忍境界,尊者让他们修持大悲禅定、一切智智之法门,使众人趋入六波罗蜜多,并最终在各自刹土中示现成佛,又去度化无数众生。


佛陀后来说过:“是故我修禅定已圆满六波罗蜜多。”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喜世国王,在舍弃王位后前去森林中苦修禅定,对此他自己内心异常欢喜雀跃。喜世不久即了知以前入禅定之人均已获集智禅定,他就以世间饮食令坐禅者皆生欢喜心。



无量劫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仙人,名为无著吉祥,虽未曾生起过任何禅定功德,但已了知其为寂灭法。他以不畏世间心、不住寂灭心离世,于九十六劫中不入胎,专以幻化身存世。


又无量劫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贤目,了知三界众生受自地障碍束缚,并深觉其可悲可叹。


看到众生无论居于何处,都必受程度不同之损害且又无依无怙时,他就想:我不应安住于寂灭,若无相也即无动摇,我应给众人宣说以诸法无相之禅定而获大悲之法门。


于是他在自己精通后又为别人宣说,使无量无边众生获无著智慧,从而趋入无余涅槃。




未完待续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1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10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2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1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90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9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8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7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6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5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4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3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8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7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7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牟尼佛广传 (6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5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50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4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1)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0)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9)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8)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7)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6)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5)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4)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3)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2)

●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2)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菩提誓愿(1)

●大德足迹‖一生必读巨著:释迦摩尼佛广传 (1)







释·迦·牟·尼·佛·足·迹


佛在将入涅槃之前,站在大方石上回头对阿难说:“这是我最后望着金刚座和王舍城方向所留下的足迹了。

于是在大方石上留下我们眼前这双足迹。这和见到佛是一样的。他脚上的纹饰更让人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

佛的脚趾上的“卐”字纹象征火和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智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象征护法,足掌心还有千辐轮相。这些都是佛的功德所感,自然而有的。

今天你打卡阅读了吗?

跟随大德的足迹,愿我们早日找到自己真正解脱之路!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一个传记圆满刊登结束后,我们将选出3名最积极的读者,送出精美殊胜礼物一份。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