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好的体会更长久?这个窍诀请收好
NEW BOOK
2019
往期:
没有智慧,没有诀窍去修行,就叫盲修瞎练。盲修瞎练的最终结果,就是误入歧途。
很多外道修行人的努力,远远超过了某些佛教徒,但因为没有解脱的诀窍,所以不能解脱。
现在有些人根本没有依止善知识,没有正规的闻思,只是去书店买回一些所谓图解藏传佛教的书籍:《图解藏密》、《图解时轮金刚》、《图解恒河大手印》、《图解大圆满》等等,然后按图索骥,没有灌顶,没有窍诀,就开始“修行”。这是典型的盲修瞎练,最后不会有任何结果。
小乘佛教的律经中也讲过,没有窍诀的人,不允许修练。窍诀从哪里来?就是闻思。闻思以后,才知道修行的诀窍。不闻不思,一开始就说要实修的人,会堕入危险的境地。
禅宗也非常重视窍诀,因为它是高级别的修法,其中会有很多的误区,如果没有诀窍,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净土宗对窍诀的要求稍微低一点,但净土提倡的一心不乱、一尘不染,也离不开诀窍。念佛要有念佛的方法,至少这一点也要学。
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传承,在密法里,如果没有传承,就根本没有资格传讲。如果没有灌顶,连法本都不允许看,更何况是修?如果不按窍诀去修,一定会出问题。即使没有出问题,也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
静下来修行之前,所有的疑问,都必须通过闻思解决完毕。如果修行的时候还疑问重重,困扰纷纷,就根本无法修行。即使勉强去修,但因为不懂如何修行,以为修行就是心里什么也不想静下来,所以修出来的最多也是一种寂止而已,最终也不会证悟空性。
我曾经讲过,在7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圆满成就者,叫意科喇嘛曲阳绒卓(1872~1952)。不但他本人了不起,他的学生个个都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当时他的学生中,有些人非常用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所以堕落为寂止。寂止只是一种基础禅定而已,最后的证悟必须超越这些状态。如果不超越,就无法证悟。于是,意科喇嘛叫来其中一个人,让他发誓三年内不打坐。
现代人掌握了太多的知识,要推翻这些世俗的常识,建立起空性、光明的见解,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逻辑,之后的修行,才能慢慢进入状态。所以,现代人更需要闻思。
如果修行期间有一点觉受,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停滞不前,这种感受以后就不容易再找到了。即使找到,都有可能是好几天以后,或几个月以后,而不一定是几个小时以后了。
所以,在稍稍有一点体会的时候,立即要紧抓不放,并励力串习,不能将其搁置一旁,否则它会自行消失。就像温室里的冰激淋必须马上吃,否则它会融化一样。我们的内心,像一个烦恼的高温炉,对空性、菩提心与出离心的感觉,却像冰激淋,若不及时强化它的力度,它会稍纵即逝。
另外,在闻思的过程中,如果生起了欢欣鼓舞的感觉,却没有去修,这种兴奋也会衰退。长期学习新东西,却每次都错过了兴奋、激动、震撼的感觉,没有乘胜追击继续修行,最后就会沦落成油子。
所谓油子,就是在社会上经历了很多坎坷,经验丰富老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狡猾者。如果既懂得人身难得,也懂得寿命无常,菩提心也能吹得天花乱坠,却始终不修行,没有获得任何修行上的体会,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堕落为法油子。
很多人都是这样,佛教的道理都懂,却根本没有收获和体悟,最后会认为闻思没有意义,从而退失信心,这是最大的堕落。这就像治病的时候抗生素吃多了,最后任何药物都没有用一样。佛法和世间法其实是相通的。
听了无常,若对自己触动很大,就要立即去修无常。修了以后,这种感受就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当感受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时,我们就走上了解脱道。慈悲心也是一样,一听到知母、念恩、报恩,就非常认同,激动万分,此时立即要去修,要培养这种感受。这样感受就会越来越强,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不会消失,并会越来越稳固。这都是过去的修行人亲身体会到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诀窍。
就像从苗圃里买的幼苗,必须马上栽培,它才能茁壮成长,而不会中途夭折。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所有学到的,都是全新的观念,所以会感触很深。但所有的兴奋、激动,都是靠不住的。若是听完了却没有修,这种感受不会持续很久,而会慢慢消失。若想它一直存在,就要去培养。
To Be Continue
听了无常,若对自己触动很大,就要立即去修无常。修了以后,这种感受就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当感受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时,我们就走上了解脱道。 ——慈诚罗珠堪布 |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