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国际佛学网 >> 不对治烦恼,修行徒劳无益 Back

不对治烦恼,修行徒劳无益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19-05-10

修心八颂略释
朗日塘巴尊者 造颂

索达吉堪布 释



颂义


3

第三颂 疾断烦恼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上)


于日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都应省察内观自心,正当烦恼刚刚于内心萌生,要危害自身与他人之时,愿及时觉察并速疾作严厉呵斥令彼断除。


在娑婆世界里,众生皆有烦恼,而其根本来源,显密宗都有各自的说法。显宗认为,烦恼的根本是心所烦恼和无明;密续中说:彼心起二取之缘,即是微细业风或微细精血气能作三现迁移习气。因此,显密二宗在对治烦恼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显教是将因转为道用,密宗是将果转为道用,但在此不作广述。


阿底峡尊者承无着菩萨的意趣,而朗日塘巴尊者又继承阿底峡尊者的宗风。阿底峡尊者说:“求法若不对治烦恼,修行则成徒劳无益。


我们求法修行的目的是对治烦恼,那么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呢?于此处朗日塘巴尊者的窍诀是:于一举一动等四种威仪中观察自心,这个心是善?是恶?还是无记?如果是恶,则属于五毒烦恼里的哪一个?有来去?有形状?有颜色?有本体吗?……这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每一刹那的心相续,有智慧的人就能以正知正念来对治烦恼。若生起烦恼、恶念立即舍弃,并痛加忏悔。而没有智慧的人却正好相反,辨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甚至将善恶颠倒,更谈不上去对治烦恼了。



烦恼由心起,如果心不起烦恼,纵然遇到某些违缘,比如身体不适生病,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危害。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痛苦与快乐主要由精神所支配,如果精神快乐,身体感受痛苦的程度就会减少,如果心里痛苦,那么身体感受痛苦的程度就更增强了。


佛法认为,烦恼是自心习气的显现,通过对治可以完全消除。比如我们汉族四众弟子中,有的刚到学院时,个性刚强,烦恼粗重。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修后,他们的人格逐渐变得善良,智慧逐渐增长,烦恼也随之减轻了。但在他们放松对治的时候,往昔的烦恼习气就又渐渐抬起头来了。若再加以对治,久而久之,精进不懈,心就会逐渐调柔,也就将粗重的烦恼转为道用,这是每个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可以现量体验到的。


(未完待续)

敬摘录《修心八颂略释》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