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生命轮回的次序:《十二缘起支》 Back

生命轮回的次序:《十二缘起支》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1-03-16

生命轮回的次序:《十二缘起支》

---内容目录---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二、十二缘起支的内容概述

三、缘起还灭的锁钥

四、三个阶段及两重因果

五、区分两重因果的意义

六、依十二缘起,反观自省,精进修行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的内容:

  主要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的人或者其他胎生有情,经过前世→现世→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为什么要了解十二缘起?

  1、轮回永不停止:十二缘起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轮,从不间断。每个众生都经历过成千上万轮的十二缘起,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

  2、身在轮回,不由自主:众生走时是不自愿不自由的。同样,众生来时也是不自愿不自由的。否则没有一个众生愿意去作牛作马,都愿当国王等。

  3、没有停止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缺少面对它的方法。如果还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永远不会停止

  4、不了解十二缘起支实际上就是不了解我们自己。里面所讲的内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5、轮回可以断除:众生总是身不由己地穿梭于六道之间的根源是有因缘的,找到根源并消灭它,也就真正找到了解脱轮回的出路。

 

二、十二缘起支的内容概述。

  佛经里将十二缘起支分成三个阶段:前世、现世、来世。

  1.前世阶段:了无明和烦恼,就会产生一些身、语、意的行动,造作善恶业,这些善恶的业就叫作行

  2.现世阶段:(识,名色,入,触,受)为现在果。是凡夫的贪欲;是为了满足贪欲而作的行为;就是轮回的因(善恶之业), (爱,取,有)虽属现世,却是后世的因

  3.来世阶段:生, 老死。


三、缘起还灭的锁钥。

  缘起流转:有无明就有行,有行就有识,乃至有生就有老死。有了前前的因,就会产生后后的果。

  缘起还灭:若无明停止则行自然停止,行停止则识停止,识停止则名色停止,乃至生停止则老死停止。

  缘起流转则轮回,缘起还灭则解脱: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是缘起的流转,而需要做的是缘起的还灭。

  还灭和流转的最关键问题:无明支(如火车头)。

  只要第一个无明支不停下来,后面的就不会停止;无明支若停下来,后面的也就无法继续,所以就会解脱。追根究底,就是要推翻无明断除无明。

  无明(愚痴):我们把原本如幻如梦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就有了那么多痛苦。

  断除无明的方法:出离心,菩提心,最关键的是证悟空性

  证悟空性,前期的修法:最具体的最精华的修法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为今后修大圆满铺路奠基。。后期的修法:最终当然还是要用大圆满的修法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好的、最快的、最容易成功的。推翻无明也就推翻人我执和法我执。


四、三个阶段及两重因果。

  两重因果:前世因 à今世果,,今世因 à后世果

  第一重因果:是“能引”和“所引”,其中“引”是指引来了后世的五蕴。

  第二重因果:是“能成”和“所成”,其中“成”是指成立了后世的五蕴。

  十二个缘起支在每一世中都有:前世阶段主要的是无明支和行支,其他缘起支并不很重要。后世只说生支、老死支,因为老和死就是生支的过患。

  1、第一个阶段:前世。

  有了无明,就产生了人我执;有了人我执,就会造善恶业。这样就产生了第二个行缘起支,行就是善恶的业。

  为什么前一世只有无明和行两个缘起支,而没有其他的?

  其实前世也有识、名色、触等八个缘起支,但这八支并不很重要,主要的是无明支和行支。八支中的爱支、取支、有支实际上就是无明支和行支,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其他的识支、名色支等五支,都不是很关键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前世有无明,又因无明而造业的缘故,正是因为这两个缘起,所以才有了今生的投生,以及一大堆的痛苦

  2、第二个阶段:现世。


  第3支是识支:中阴身的心识融入父母受精卵的时候,第一剎那的意识(神识)叫作识缘起支,它只有一剎那,没有第二、第三剎那,第二、第三、第四剎那就属于名色支了。识缘起支就是阿赖耶识(大乘)或心识(小乘)

  第4支是名色:从投胎的第二剎那起,直至尚未形成眼根、耳根等六根之前的这个住胎阶段就叫作名色支,在此期间有一段漫长的过程。

  第5支是入支:也可以说处支,是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刚刚开始形成,虽然逐渐在发育成熟,但是眼睛还看不到东西,耳朵还听不到声音,……,六根尚无法接触到六尘的阶段,这个过程叫作入支。

  第6支是触:就是接触(聚合),是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都已经成熟,不仅是成熟,而且能够接触到外境的阶段。能够辨别外境的这种能力就叫作触,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第7支是受:在有了接触以后,就有了痛苦、快乐的感受,这些苦乐感受就叫作受支。受是指从能够辨别苦乐感受的因开始,逐渐成长,直到造业之前的这一阶段。小孩子为了生存而造业的比较少的。这一期间有十几年。

  以上七个缘起支就是两重因果中的第一重:无明和行叫作“能引”,它会引起现世的“所引”识、名色、入、触、受。

 

  第8支是爱支:爱就是喜爱世间圆满的贪欲心,意思就是贪欲。

  第9支是取支:取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而去做很多营生的事情,它也属于业,又在准备下一世再回来的因素。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成年人天天都在做的,就叫作取,做这些就是在造业。
  第10支是有支:有解释为轮回的因。轮回的因和行支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回事。行支是上一世造的业,同时又是这一世的因;有是这一世造的业,同时又是下一世的因有支就是善恶的业。

 

  3、第三个阶段:来世。

  和前面讲的识是一样的,也就是投胎的第一剎那。接下来是老死,前面所讲的从名色到受之间的全过程都包含在老和死里。

  以上五个缘起支就是两重因果中的第二重:现世的爱、取、有这三个缘起支叫作“能成”,而后世的生和老死叫作“所成”,这就是第二重因果。


五、区分两重因果的意义。

  轮回的远因:远因是前世的无明和前世造的善恶业

  轮回的近果:近果是指现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个缘起支。

  轮回的近因:近因是指现世的爱、取、有

  轮回的远果:远果是指后世的生和老死。

  修行解脱的原理:

  即使有远因,但如果近因不具足也不会投胎。也就是说,虽然有前世的因--无明和行支,但是若能在这一世中修行成就,没有爱缘起支,彻底地断除了对轮回的贪欲心,那么即使在往昔所造恶业尚未完全清净的情况下,下一世也不会再投胎转世了。“能成”主要是欲望,欲望断除之后就不再有下一世。

  解脱的方法:通过出离心解决粗大的贪欲,通过人无我解决细微的贪欲。

  例如阿罗汉:阿罗汉有远因,但是没有近因--爱支(贪欲),因为贪欲属于烦恼,而阿罗汉已断尽所有的烦恼。他这一世因为前世的因缘,也会感受很多果报,尽管如此,下一世他却不会再入轮回,因为他没有了贪欲。其他例子:龙树菩萨的故事、高僧大德也还有违缘病痛。


六、依十二缘起,反观自省,精进修行。

  一个事实: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轮回。

  若是善轻恶重,则回到恶趣;若是善重恶轻,则回到天趣、人趣,但是,在短暂的利乐过去以后,终究还是会堕落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再怎么反反复复作人或天人,也没有多大意义,在没有完成了脱生死的任务之前,我们始终是不太安全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堕入恶趣。

 今生的生死大事:依靠修行 断除轮回 获得解脱。

  如果不愿意这样下去,就要将十二缘起还灭。该怎样去还灭呢?烧香、拜佛、念咒可以做到吗?它们也可以成为还灭十二缘起支的一种因缘,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呢?是修慈悲心?还是修不净观呢?它们也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最后只有依靠证悟空性才能解决。若能证悟空性,则远因、近因都会停下来;若远因和近因都停下来了,则远果和近果也都会停下来。

  三主要道:说来说去,还是要从出离心、菩提心,最后是空性着手。除了这三个之外没有第四个,这三个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这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题

    1、什么是十二缘起?

    2、为什么要了解十二缘起?

    3、十二缘起支的三个阶段:前世、现世、来世,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4、什么是缘起流转?缘起还灭?

    5、为什么说:还灭和流转的最关键问题是无明支(如火车头)。

    6、什么是断除无明的方法?

    7、解释什么是三个阶段及两重因果:前世因 à今世果,今世因à后世果。

    8、区分两重因果的意义:解脱从十二个缘起的哪里下手?

    9、为何阿罗汉已断尽所有的烦恼,以及高僧大德修有所成,有的却还要受苦报?

    10、学了十二缘起支之后,阐述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