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死都可以,这13年里,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前·言
2019年冬,72岁的土登仁青预知时至,最后一次拜见了上师,不久后安然离世。纪录片《来自香巴拉的约定》结尾这一细节,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老人用他几十年精进的修行,为去极乐世界做足了准备。他潇洒自信地走完被佛法浸润的一生,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和启发。日前,笔者整理了与土登仁青的交谈记录并编辑成文。希望这场“香巴拉之约”成为你我修行路上不竭的动力,每每想起,便对脚下的道路愈发坚定。
土登仁青出生在川西藏地高原的一个小山村,从小与牛群为伴,在溪水、树林、草原中度过无拘无束的童年。小时候,他很喜欢跑去离家不远的寺庙,那是一个让他十分向往的地方,在那里,他饶有兴致地模仿别人写字、念经、磕头、绕塔,虽懵懵懂懂,看上去却俨然和大人一样,每天“精进修行”。
转眼几十年过去,记忆在时光中氤氲成片,幼年的这些场景愈加散发出庄重的气息。皱纹已爬满脸庞的土登仁青微笑着回忆起这一切,心中满是温暖。
对佛法的虔信,令眼界开阔长远,不局限于一时一世,不计较于暂时的得失苦乐,这是许多藏人一生豁达自在的原因。
送儿子出家修行
24岁那年,土登仁青和同村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先后有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长大后,提出想要去附近的寺庙出家修行,土登仁青非常支持。然而妻子却十分不舍,既担心他们离开家在寺庙里吃苦,又顾虑自己年老时没有孩子在身边照顾。
土登仁青很看得开,他开导妻子说:
“即便儿子在家里,长大了也会娶妻生子,这样他们就有了别的要照顾的人,不会一直按照我们的心意生活,也无法保证一生不受苦不受累。
而且,晚年是否过得安稳是看自身有没有福报,没有福报的话,再多的儿女留在家里也无济于事,有福报的话,晚年生活自然会有保障。
本来此生成为一家人的缘分就很短暂,现在再怎么执着孩子们,到死亡时也不得不分离,那时候会更难过;而当我们临终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即使儿女在身边也无能为力,因为能利益自己的只有福报善业,能跟随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修持的善法。”
在土登仁青的劝导下,妻子也慢慢接受了,夫妻俩便一起送两个儿子去了寺庙。唯一的女儿留在家照顾父母的生活,简单朴素的日子,一家人却过得和乐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意外突然降临。女婿在运送木头时出了事故,不幸身亡,女儿伤心至极,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家人知道用世间的方式很难真正利益亡亲,便常去绕塔、转山、供灯、参加法会,行持各种善法,希望能利益到去世的亲人。
住进养老院
一次偶然的机会,土登仁青得知上师希阿荣博堪布要建一所养老院,为玉隆一带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无儿无女的老人,提供一个可以衣食无忧、一心修行的地方,对入住者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修行。
养老院建设期间,土登仁青和妻子一直参与其中,帮忙盖房子、算账、做饭等等。由于人手不够,他们几乎什么活都做过,在能出力的地方,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土登仁青十分感恩上师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养老院的建设,他说,那是他们人生中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妻子也经常感叹,上师当年的开示全部变成了现实——有了养老院,他们的晚年生活果然完全不用担忧,只需一心修行,这都是上师福德力的护佑。
“人到了老年,走路也走不动了,腰也直不起来了,能住在衣食无忧的地方,不必惧怕死亡,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如果不是上师的恩德,我恐怕过不上这种生活。”
老人常常跟女儿和身边人说,除了好好念经修行,自己再没有更好的方式报答上师的恩德。
念诵拼写我来教
养老院建好后,附近闻讯而来的老人日渐增多。他们大多一辈子放牧,有的从来没有碰过法本,不要说拼写,甚至连阿弥陀佛圣号也不会念。
土登仁青是老人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十几岁时,藏区的学校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措阿乡开办了第一所小学,共开设汉语、藏语和数学三门学科。
来到养老院,热心的土登仁青毫不犹豫地在上师面前发愿教老人们学习藏文拼写。上师非常欢喜,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法本、文具和学习的屋子。
每天午饭后,是土登仁青的“教学”时间,主要内容是教大家拼写藏文、念诵心咒和圣号。每个发音、念诵,他都会反复教,逐字逐句、不厌其烦,直到他们心满意足地全部学会。
谈起这些好学的道友,土登仁青满脸笑容,赞叹不断:“本来上师是叮嘱65岁以下的人来学习认字,没想到70多岁的人也来学习,真是了不起!”
死亡将近无恐慌
这种忙碌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最近几个年头,土登仁青感觉身体大不如前,视力下降得很厉害,可他还是闲不住,总想着为老人们再做点什么。许多人劝他休息,他总说:“不累不累,很高兴为喇嘛们做事、为养老院做事,这是自己的福报,真的没想到能有这种机缘,特别幸福。如果我身体不生病的话还想继续为老人们做些事,如果生病就没有办法了,希望不要生病,不要生病。”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增长,病痛增多,心力体力都不济,这些变化无一不在提醒土登仁青:死亡越来越近了。
牢记着当初对上师的承诺——“好好修行”,土登仁青来到养老院后,修行上从未放松过。达森堪布说,仅是他了解到的,土登仁青已经修过1遍加行,念了1亿多遍金刚萨埵心咒,1000多万遍阿弥陀佛圣号,4亿遍阿弥陀佛心咒,平时转山、转经筒,更是不计其数。土登仁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平时经常在外面做事,他的功课做得并不算多。要说有什么值得欣慰的,那就是这些功课让他不再害怕。
对于自己的修行,他从不张扬,只是临终前不久,对前来念颇瓦法的达森堪布淡淡地说:“什么时候死都可以,我对这个人身心满意足了……我这13年里,为了去极乐世界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
希阿荣博堪布
面临死亡,没有修行过的人的恐惧,和修行有把握的人的沉着,反差极大。
2019年底,土登仁青预知时至,最后一次去拜见了上师,不久安然去世。
我们不知认真活过多少世,才挣来了此生,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知道此生蕴藏着通向自由安乐的路。
明白自己来世要去往何处,并舍得用一生的时间为之做准备,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