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6
善导大师 撰著
五、欣净缘
【五、就欣净缘中,即有其八:】
(一)正明夫人通请所求,别标苦界
【一、从“唯愿世尊为我广说”下,至“浊恶世也”已来,正明夫人通请所求,别标苦界。
此明夫人遇自身苦,觉世非常。六道同然,无有安心之地。此闻佛说净土无生,愿舍秽身,证彼无为之乐。】
(二)正明夫人举出所厌之境
【二、从“此浊恶处”下,至“不见恶人”已来,正明夫人举出所厌之境。】
1.明阎浮总恶
【此明阎浮总恶,未有一处可贪。但以幻惑愚夫,饮斯长苦。】
2.消释经文
【言“此浊恶处”者,正明苦界也。又明器世间,以是众生依报处,亦名众生所依处也。言“地狱”等者,三品恶果最重也。言“盈满”者,此三苦聚非直独指阎浮,娑婆亦皆遍有,故言“盈满”。】
【言“多不善聚”者,此明三界六道不同,种类恒沙,随心差别。经云:业能引识,世世处处,各趣随缘受果报,对面不相知。】
【言“愿我未来”者,此明夫人真心彻到,厌苦娑婆、欣乐无为,永归常乐。但无为之境不可轻尔即阶,苦恼娑婆无由辄然得离。自非发金刚之志,永绝生死之元,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免斯长叹?】
【言“不闻恶声不见恶人”者,此明如阇王、调达杀父破僧及恶声等,愿亦不闻不见。但阇王既是亲生之子,尚于父母起于杀心,何况疏人而不相害?是故夫人不简亲疏,总皆顿舍。】
(三)正明夫人以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须忏悔
【三、从“今向世尊”下,至“忏悔”已来,正明夫人以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须忏悔。】
(四)正明夫人通请去行
【四、从“唯愿佛日”下,至“清净业处”已来,正明夫人通请去行。
此明夫人上即通请生处,今即通请得生之行。
言“佛日”者,法喻双标也。譬如日出,众暗尽除,佛智辉光,无明之夜自朗。
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者,正明既能厌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也?】
(五)正明世尊广现净土,酬前通请
【五、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下,至“令韦提见”已来,正明世尊广现净土,酬前通请。】
1.眉光住顶,佛力令见
【此明世尊以见夫人广求净土,即放眉间光照十方国。以光摄国,还来顶上化作金台,如须弥山,如之言似,似须弥山,此山腰细上阔。所有佛国并于中现,种种不同,庄严有异。佛神力故,了了分明,加被韦提尽皆得见。】
2.不说普现问答
【问曰:韦提上请为我广说无忧之处,佛今何故不为广说,乃为金台普现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彰如来意密也。然韦提发言致请,即是广开净土之门。若为之总说,恐彼不见,心犹致惑,是以一一显现,对彼眼前,信彼所须,随心自选。】
(六)正明夫人总领所现,感荷佛恩
【六、从“时韦提白佛”下,至“皆有光明”已来,正明夫人总领所现,感荷佛恩。】
1.极乐非比
【此明夫人总见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故下云“我今乐生极乐世界”也。】
2.报土优劣问答
【问曰:十方诸佛断惑无殊,行毕果圆亦应无二。何以一种净土即有斯优劣也?
答曰:佛是法王,神通自在,优之与劣,非凡惑所知。隐显随机,望存化益。或可故隐彼之优,独显西方为胜。】
(七)正明夫人别选所求
【七、从“我今乐生极乐”已下,正明夫人别选所求。】
1.别选极乐之由
【此明弥陀本因四十八愿,愿愿皆发增上胜因,依因起于胜行,依行感于胜果,依果感成胜报,依报感成极乐,依乐显通悲化,依于悲化显开智慧之门。】
【然悲心无尽,智亦无穷。悲智双行即广开甘露,因兹法润,普摄群生也。】
【诸余经典劝处弥多,众圣齐心皆同指赞。】
2.密遣别选
【有此因缘,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别选也。】
(八)正明夫人请求别行
【八、从“唯愿世尊”已下,正明夫人请求别行。】
1.望修别行
【此明韦提既选得生处,还修别行,励己注心,必望往益。】
2.教我思惟,定前方便
【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种种庄严也。】
3.教我正受,觉想俱亡
【言“教我正受”者,此明因前思想渐渐微细,觉想俱亡,唯有定心与前境合,名为正受。】
4.至下广辩
【此中略已料简,至下观门,更当广辩,应知。】
【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明欣净缘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韦提夫人是如何通请生处和得生之行的?
2、韦提是祈请“为我广说无忧之处”,为何佛不为他广说,而作金台普现呢?
3、十方佛国无数,为何夫人别选弥陀净土?
4、思维、正受各是何义?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