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因明里面的“圣言量” ||慧灯FM·081 Back

因明里面的“圣言量” ||慧灯FM·081

慈诚罗珠堪布 2018-06-10

——慧灯之光——





了义佛经的定义


第一,除了字面内容以外,没有其他用意。


第二,除了度化众生,让我们明白真理以外,没有其他目的。


第三,不存在其他逻辑可以否定的可能性,所讲的观点是很清楚、很透彻、很正确的。




在理解了义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另一个概念,即因明里面的“圣言量”。“圣言”是指佛经,也即佛或圣者说的教言。“量”是指能够衡量、抉择一切法之真假的真实标准。除了不了义的佛经以外,其他所有的佛经都是了义经,也是圣言量。


圣言量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阐述现前的事物不违背现量。现前,也即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五种感官能感受到的东西。佛在描述现前的时候,不能违背现量。所谓现量,即五种感官。如果佛陀在描述某个我们的感官能够感知的东西时,却与我们或绝大多数众生的感官结论有所矛盾,就可以说这个佛经是有漏洞的。





第二,阐述隐蔽的事物不违背比量。隐蔽,即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推理可以被证实的东西。佛在宣讲隐蔽事物的时候,不能违背比量。如果违背了比量,就是有漏洞的,不能成为圣言量。所谓比量,也即推理。因明的推理方法,与西方哲学讲的由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等等构成的逻辑,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些推理方法没有错,其结论也不会有错。但若深究,则因为我们的感官有漏洞,感官提供的信息自然也有错误。我们的意识根据这些错误的信息来分析判断,就必定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第三,阐述最极隐蔽的事物不自相矛盾。最极隐蔽,即最终极、最隐蔽的东西。比如善恶因果等等。由于这些东西非常隐蔽,一般情况下,不仅我们的感官无法证明,逻辑也无法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观察佛陀所说的话里面,有没有自相矛盾的部分,有没有自我否定或自己颠覆自己语言的内容。如果没有,就可以确定佛陀说的是对的。


所有的了义佛经,都必须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凡是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都不是圣言量。




慈诚罗珠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