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藏医药学的根源是佛教 Back

【大学演讲】藏医药学的根源是佛教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6-30

大学演讲

《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根本论典,它源于佛教,里面有许多佛教教义,所以不了解佛法就很难通达。

 

佛教对医学的认识很完备,不仅有阐述人体结构、疾病来源、治疗方法的理论,这在《金光明经》、《佛医经》、《医学陀罗尼》等众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同时也有丰富的实践,像佛陀住世期间就有一位耆婆医师,他可以做开颅手术,这和现代医学相比,显然是超前的。

 

由于佛教传入,藏地早在7世纪时,已经有了胚胎发育的研究,《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述了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比欧洲早得多。今天的西方医学家们看到《四部医典》时,感到惊讶:这么完整系统的医学,何以那么早就出现在雪域高原?他们认为不可思议。

 

《四部医典》源自宁玛派。藏地有几大主要教派——格鲁、萨迦、觉囊、噶举、宁玛,五世达赖、格日秋吉旺修等大德都认为,它源于宁玛。

 

当这一学问被传承下来后,多数的教学和实践都留在寺院,一直到今天。寺院里设有门巴扎仓,即藏医院,在这里,学者们要经由一系列程序来继承这门学问,有些深邃意义还要灌顶后才能听受。

 

作为一种知识,今天它已经被普及了,不过遗憾的是,进入大学后只剩下了理论和学术,传承与传统的实践部分几乎消失殆尽。所以,你们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就已精通藏医,远远不是。大学四年加实习一年,五年时间不可能有一个很透彻的了解。

 

下面我就自己的了解,简单讲讲《四部医典》的来源:

 

当时,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从心间幻化一位“明智大仙”,从舌尖幻化一位“意生大仙”,接着两位大仙一问一答,成就了《四部医典》。

 

到了公元八世纪时,这部医典由莲花生大士的大弟子贝若扎纳译出后,被雪域公认为第二大药师佛、国王赤松德赞的上师兼御医——第一世宇妥云登贡布,伏藏了起来。

 

伏藏是隐密保存的意思。有些学者用“埋”字,说这部医典被埋在桑耶寺的殿堂里,沉睡两百多年,但“埋”字不足以表达这种意思。因为那些大师们为后代保存伏藏品时,会用神通力把它藏在虚空里,藏在大海或湖泊里,甚至藏在意识里,这显然不是简单地“埋”了。

 

后来到了公元11世纪,扎巴吾西(懂俱舍的僧人)从桑耶寺取出《四部医典》,并辗转传给了第一世宇妥云登贡布的第十三代子孙——第二世宇妥云登贡布。之后又经五世达赖喇嘛、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蒋扬钦哲旺波尊者、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在不同时代与环境中将这部医典传承下来。如今,它已然成为这个世间的如意宝。

 

有人在撰写藏医药学历史时,说《四部医典》是贝若扎纳和另外几人编著的,也有人说是宇妥云登贡布撰著的,其实它来源于续部。在佛经里面,显宗部分称经,密宗部分叫续,而这部医典就是续,密续。所以按藏传佛教的传统,如果你要看或者学习《四部医典》,必须得到灌顶后才有资格。

 

虽然这部医典是医学著作,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因为它的佛教渊源,有些传承它的祖师们,也有极高的佛教修行成就。其他的不说,宁玛派的两大祖师都是大圆满虹身成就:第一世宇妥云登贡布,125岁时不舍肉身前往不动佛刹土;第二世宇妥云登贡布,77岁时不舍肉身前往药师佛刹土。这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总之,藏医药学的根在佛教,希望大家多少了解一些佛教的道理。


摘自当代藏医药学者的历史使命——成都中医药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佛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