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98课 * CC+笔记 Back

《入行论广解》98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我们正在学习精进品。修持精进必须要断除其违品:同恶懒惰、耽著恶事懒惰、自轻凌懒惰。前一课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断除同恶懒惰,本课主要学习如何断除耽著恶事懒惰和自轻凌懒惰。因此内容归摄为两大部分:

1. 断除耽著恶事懒惰的方法。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思维和观察。正面思维对于殊胜佛法的欢喜是众生无边欢乐之因,重点观察佛法具足的初善、中善、末善给众生带来的妙乐: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间能断除一切分别念和烦恼的善妙,最后能生起解脱智慧的善妙;反面思维身心散乱掉举是众生痛苦之因。如果我们身心散乱,由贪心、嗔心、愚痴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而引发身语恶劣行为,必然阻碍善法积累恶业。让我们今生烦恼痛苦,后世堕恶趣的无尽痛苦,阻碍我们解脱之路。(详见颂词1)

2. 断除自轻凌懒惰的方法。

①方法概要。对治自轻凌懒惰的精进,主要分为加行、正行、后行三个方面。其中加行可分盔甲精进和加行精进;正行就是依靠正知正念来护持、取舍;后行就是通过上面几种教言,令自己的心获得自在。在此基础上,便可以精进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大悲智慧双运的大力法门,自轻凌懒惰就可以断除。(详见颂词2)

②修思维因无有能力而懈怠之对治。

首先思维:

A. 脆弱的心态是修行的障碍。

B. 历史上和生活中都有年龄大或者无智慧,然而通过精进修行成功的公案。

C. 佛陀讲过:一切众生,包括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狮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来藏,若能发起精进力,亦会成就无上菩提。《宝箧庄严经》里也有观世音菩萨化为蜜蜂成功度化虫类的公案。

D.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详见颂词3)

其次思维:

A. 我们生为人身,比旁生更有优势。

B. 一切众生均能成佛。理由是《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所以我们只要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就一定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详见颂词4)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弃舍胜法喜,无边欢乐因,

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




颂词1-1

消文释义

为什么舍弃无边喜乐之因妙法的殊胜欢喜,而乐于身心散乱、说笑歌唱等痛苦之因?实在不应当喜欢这些。(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1-2

本颂重点

重点1. 为什么说对于殊胜佛法的欢喜是众生无边欢乐之因?

因为佛法具足初善、中善、末善,三个时分中都是善妙的。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间能断除一切分别念的善妙,最后能生起解脱智慧的善妙。通过闻思佛法,将佛法的真理了如指掌,相续中产生不退转的信心,对佛法有欢喜的善妙;依靠佛法的威力,遣除我们一切的恐怖和痛苦,这就有了断除一切分别念的善妙;依靠佛法,证悟空性,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获得大安乐,这种善妙是一切世间法都带不来的。所以,观音上师在西方国家说过:我们皈依三宝中,法宝是最重要的,因为僧宝和佛宝皆依法宝而来。

正如上师教诫的,值遇佛法实在是我们多生累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而首先我们应该万分珍惜,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其次要坚持闻思修。因为这样的佛法,唯有通过闻思修获得。法王如意宝的《教诲甘露明点》里面讲了三个要点:一、人格贤善,心地善良,心胸宽广,有远见、有智慧;二、戒律清净,不管是小乘戒、菩萨戒、密乘戒,都要护持好根本戒,莫与解脱有抵触;三、无垢智慧,每天要凭自己的力量,对清净的教言作闻思修行。这样就会得到这一份善法的安乐。

重点2. 为什么说身心散乱掉举是众生痛苦之因?

散乱掉举在此指内心的贪嗔分别妄念、邪见,身体作种种无意义的动作,如舞蹈、求名利的劳作等等,语言上散乱于恶语、绮语、离间语等与善法相违背的语言。如果我们身心散乱,由贪心、嗔心、愚痴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而引发身语恶劣行为,必然阻碍善法积累恶业。从今生观察,让我们烦恼痛苦。上师在法本中告诉我们,心就像无有主张的小孩,不由自主地往外散,谁都可以引诱,每天心都特别累;从后世观察,必然导致后世堕恶趣的无尽痛苦,阻碍我们解脱之路。华智仁波切说过识聚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是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颂词1-3

教证公案

1. 《随念三宝经》:佛法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间能断除一切分别念的善妙,最后能生起解脱智慧的善妙。

2. 佛经中公案:梵施国王羡慕孔雀的寂静悠闲,用仅有的干粮供养独觉,因不愿散乱而发愿生生世世变成孔雀。后来得遇佛法,最后获得正果。

3. 《学集论》引用佛经说:出家人必须要经常闻思修行、念诵经典,否则就不成为出家人。

4. 法王如意宝在《教诲甘露明点》讲了三个要点:一、人格贤善,心地善良,心胸宽广,有远见,有智慧;二、戒律清净,不管是小乘戒、菩萨戒、密乘戒,都要护持好根本戒,莫与解脱有抵触;三、无垢智慧,每天要凭自己的力量,对清净的教言作闻思修行。


颂词1-4

思维讨论

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贪执哪些恶劣事?从中你能感受到快乐吗?这种快乐与法喜相比有什么不同?



(颂词2)




勿怯积助缘,策励令自主,

自他平等观,勤修自他换。




颂词2-1

消文释义

比如,诸位国王通过四大军队而取得胜利。同样,菩萨胜伏所断,一开始就要做到毫无怯懦,披上精进盔甲,具备下文中要讲的四种助缘,再以正知正念直接加以破立取舍,接着集中精力以对治法主宰自己的三门,最后精勤观修自他平等与自他相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2-2

本颂重点

概述断除相续中的自轻凌懒惰的方法是什么?

对治自轻凌懒惰的精进,主要分为加行、正行、后行三个方面:

1. 加行:可分盔甲精进、加行精进。古代国王出征时,需要披上盔甲,具足四大军队,这样迎战才会胜利。同样,我们与懒惰交战时,首先自己不能怯懦,一定要有勇气,提醒自己:“诸佛菩萨也是由凡夫人变来的,他们可以获得成就,我为什么不能?高僧大德都能精进修行,我为什么不能?”其次要加行精进,即具备后面要讲的信解、自信、欢喜、放舍四种助缘。

2. 正行:依靠正知正念来护持、取舍。

3. 后行:通过上面几种教言,令自己的心获得自在。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心根本没办法获得自在,如果依靠精进、正知正念的摄持,到了一定的时候,心自然会解脱一切束缚。在此基础上,便可以精进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大悲智慧双运的大力法门。修持菩提心,生起菩提心,是我们修大乘或者《入行论》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堪能,发不起那么大的利益众生的心态,做不了利益众生的大事。这种自轻凌懒惰,可以通过自他平等观和自他相换观来断除。


颂词2-3

相关公案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米拉日巴尊者以屁股上因长年累月打坐而形成的茧而作为修法需精进的教言开示冈波巴。


颂词2-4

思维讨论

你在平时的修行中是否产生过自轻凌懒惰,请分析背后的原因。



(颂词3)




不应自退怯,谓我不能觉,

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

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

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




颂词3-1

消文释义

我们绝不能以所谓的“我怎么能获得菩提”而退缩懈怠,善逝是唯一的真实语者,说了此谛实语:蝇蜂、蚊虻、昆虫,如果发起精进力,都能获得难得的无上菩提。《妙臂请问经》中云:“此外,菩萨如是真实随学,成为狮、虎、犬、狼、鹰、鹤、乌鸦、鸱枭、昆虫、蜜蜂、蚊蝇、虻之彼等亦将成就无上菩提佛果。我想,转为人时,纵遇命难而为何失毁获得菩提之精进?”(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3-2

本颂重点

为什么以没有能力、年龄大、没有智慧为由而懈怠不合理?

1. 脆弱的心态是修行的障碍。任何事情的成功,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法,都离不开精进和努力。

2. 历史上和生活中都有年龄大或者无智慧,然而通过精力修行成功的公案。

3. 佛陀讲过:一切众生,包括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狮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来藏,若能发起精进力,亦会成就无上菩提。《宝箧庄严经》里也有观世音菩萨化为蜜蜂成功度化虫类的公案。

4.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对如来的金刚语,我们理当深信不疑,如果我们不怯懦,发起努力精进,完全可以证悟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因而任何理由的懈怠都不合理。


颂词3-3

教证公案

1. 《释量论》:佛陀断尽了一切无明障碍,彻底远离妄语之因。

2. 《金刚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3. 《法华经》: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

4. 《前行》中也说了,上等精进者有上等成就。

5. 《妙臂请问经》为主的经典中,佛陀讲过:一切众生,包括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狮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来藏,若能发起精进力,亦会成就无上菩提。

6. 在《宝箧庄严经》中,观世音菩萨化为蜜蜂度化虫类。

7. 印度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通过精进成为了不起的班智达,令曾经瞧不起他的国王羞愧。


颂词3-4

思维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旁生遇到佛法而得度的教证公案,了知这些对你日常修行有什么样的帮助?



(颂词4)




况我生为人,明辨利与害,

行持若不废,何故不证觉?




颂词4-1

消文释义

(一切众生均能成佛)的理由也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的缘故。一般来说,佛性有两种,一种是自性住佛性,一种是修增长(也叫实修生)佛性,其中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法性,修增长佛性则指垢染如应清净或存留于心中的善习气,第一自性住佛性周遍于一切众生,《宝性论》中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何况我已转生为人,明辨利益与损害,如果没有断然放弃菩萨行,那么我怎么会不获证菩提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4-2

本颂重点

为什么我们只要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就一定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1. 我们生为人身,比旁生更有优势。前面讲旁生通过精进佛法也能被度化而成就,从明辨利害的角度讲,人远远超胜旁生。我的身体可以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而旁生、天人的身体做不到;我的思想也可以明辨利害关系。虽然旁生有些比较聪明,但也不能完完全全分辨利与害。所以我们只要不懈怠就一定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2. 一切众生均能成佛。理由是因为《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宝性论》亦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对此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狮吼论》中做过详细解释。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依靠强有力的这三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颂词4-3

相关教证

1. 《涅槃经》: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

2. 《宝性论》: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

3. 《如来藏狮吼经》:一切众生具如来藏的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

4. 《释迦牟尼佛广转》: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过地狱众生,但最终可以示现成佛。


颂词4-4

思维讨论

了知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对我们发菩提心有帮助吗?为什么?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96课 * CC+笔记

《入行论广解》95课 * CC+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