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怎么样学佛》学习笔记 Back

【学员分享】《怎么样学佛》学习笔记

圆善师兄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8-02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愿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概要与重点】

一、依止善知识

二、发菩提心

三、次第闻思修行

1、听闻正法

2、如理思维

3、如实修行

1) 修行之理

2) 修行之方便

 

前言部分

【教言】

    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不了解之前绝不能轻易诽谤,否则,且不论佛教的因果如何可怕, 单单是世间伦理也说不过去。

    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 学佛才会很全面。

    不论是藏传佛教、北传佛教、南传佛,大家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诋毁,否则,除了有很大过失以外,只能说明你不认识佛教。

    那什么是佛教呢?佛教的教义归纳起来,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就是所谓的佛教。

 

一、依止善知识

【教言】

    大家要明白,学佛必须依止一位具有智慧、悲心、经验丰富的善知识,否则,依靠自力想通达佛教的教义相当困难。

    你在观察善知识时,不能以神通强、长相好、口才棒、财富多、威望高、名气大为衡量标,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

    只有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大悲心、信心、智慧, 才会如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般,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因此,道友们有机会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好好珍惜!

 

【教证】

  《法华经》:“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华严经》:“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虽慧莫能了。

 《大宝积经》:“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

 《大般涅槃经》:“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 名善知识。

 

【公案】

    忽必烈观察八思巴上师六年后对上师说: “我观察您六年了,现在确信您是一位具德上师,请收我为徒吧!”八思巴回答:“你观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观察你六年。

 

二、发菩提心

【教言】

    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发心。所谓发心,其实就是制定目标,比如你想前往拉萨,方向和目的地一定不能弄错。

    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学佛时一定要利益众生,千万不能困于自利的发心。只要你把方向搞对了,有了大乘的发心,那么成就一定很快。

    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人,难免有自私自利,但只要有一个广大的誓愿,力量自然也就大了。

    只要心能承受一切,就没有面对不了的事。即使你这辈子做不成,那就下辈子;下辈子还不行,再下一辈子......就像佛陀在因地时多生累劫利益众生一样,只要有不退的誓愿,最终一定能呈现出宏大的事业。

    有些人可能是接受过外道或小乘的原因吧,一直发不起大心来,甚至听到大乘广大的发心和行为,就有点害怕、担心、犹豫、困惑。实际上,这种心态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经常串习利益众生的念头,这些就慢慢可以消失。

    如果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劝人念佛、行善,即使自己积累的善根不多,来世也很容易往生。

 

    我希望在座的道友,从今天开始,应该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我要示现成佛!”不然,你学佛几十年,全都是为了自利,临死时还在贪执自己,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而有了利他心就完全不同了,纵然你没有为自己做很多事,修行自然而然也会成就。

 

【教证】

  《劝发菩提心文》:“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印光大师言:“菩提心者,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 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华严经》: “欲得一切佛,明净智慧灯,应建弘誓愿,速发菩提心。

《劝修西方偈》:“若能劝两人念佛行善, 超过自己精进的功德;劝十人行善,有无量的福德;劝千百人行善,是真正的菩萨;劝万余人行善,此人即是阿弥陀佛。

 

【举例】

    证严法师发利他心最终成就了慈济在全球的事业帮助世间人

    王龙舒居士《龙舒净土文》中的房翥发愿要念一万遍《金刚经》和朝五台山,这两个愿没有完成,就不想往生。

 

三、次第闻思修行

1、听闻正法

【教言】

    我们这些具无明烦恼的轮回众生,对于跟贪嗔痴相关的,生来就有意乐,串习这些也很容易,而出世间的解脱法门,则很难依靠自力掌握,此时就必须依止一位上师,在上师那里听受佛法,令心逐渐得以调整。

【教证】

《正法念处经》:“以闻法故,心得调伏。

《正法念处经》:“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应听法。

《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多闻得涅槃。

2、如理思维

【教证】

    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反反复复去思考。否则,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仅仅只听一两句佛法,不可能那么容易对治它。

    在藏传佛教中,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大家若要如理思维,就应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皈依三宝、菩提心之利益......一层一层上去,若能如此,最后定可安住于禅定的明心见性、大圆满的觉空无二、中观的离戏空性等境界中。

【教证】

《大宝积经》:“不如理思维,愚痴无解脱......若如理思维,息广大烦恼。”

《佛说宝雨经》:“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3、如实修行

1) 修行之理

【教言】

    佛经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羡慕的对境都无济于事,能全部留在人间。

    对每个人来说,尽管各自的工作压力、生活情况不相同,但肯定都有一分自己的空间,若能从中抽出一点,把它用于修行方面, 这对你的死亡和来世才真正有意义。

【教证】

《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华严经》云:“譬如有良医,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华严经》云:“譬如聋聩人,善奏诸音声,悦彼不自闻,多闻亦如是。”

【公案】

    三藏法师不实修想要通过闻思所得的理论去难道阿罗汉,最后被佛陀教导,恍然大悟实修的重要性

2) 修行之方便

【教言】

    在修行过程中显宗、密宗的法门特别多,但最契合我们,对直断烦恼、往生净土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在修持这些法门时,我们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胜窍诀来摄持,

    开悟说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但我们作为普通修行人,有生之年还是要闻思修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生。

    在学佛的过程中,各位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固有序地向前迈步。否则,随便打乱这种次第,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教证】

《华严经》:“以一方便, 入一切佛法。

《法王经》:“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