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感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盗梦空间》与缘起性空
By 雍
籍由学习《缘起赞》的因缘,重温了一遍《盗梦空间》。从佛法的角度再一次审视这部电影,收获极大。
一、剧情简介
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是一位经验老道的窃贼,他在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因为他能够潜入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梦境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秘密,因此他成为了一名国际逃犯,他也因此失去了挚爱的妻子。
在这部电影中,柯布有了一次“赎罪”的机会,只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的生活就会恢复本来面目。
与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团队这一次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如果他们成功,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
二、剧情与空性之链接
影片里面的梦与现实,多次穿插。
妻子由于他植入的理念“你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导致妻子把现实当成梦境,认为死了就可以回到现实,在现实里堕楼而亡,男主人公每每想起这件事便心如刀绞。梦想和现实到底孰更真实?电影的结尾,作者表明了立场。
影片最后,柯布回到自己真实的家,拥抱自己真实的孩子,但是那枚在梦里才不会停下来的陀螺,在桌面也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这个寓意深远的结尾非常契合缘起性空的道理,显现的当下就是空性。我们熟稔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此时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众生是如何沉沦于梦境
由于无明,众生无始以来以梦为真,过着颠倒的生活。
就像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在梦里建造了他们庞大的帝国,曾经在里面生儿育女,相伴老去。妻子十分享受这样的生活而不愿意回到现实……
反观我们凡夫,自无始以来也是这样沉迷于轮回,不愿意解脱。
这一世,以无明推动,我们转生为人,我们是怎样建造一个自己梦想中的王国的呢?
无明产生五种情绪,贪嗔痴慢疑。五种情绪增长成熟时,就形成了五蕴。接着我们便有了我执,对自我非常执着,认为我及我所是真实的。
我们落入了阿底峡尊者所说的世间八法中——
“
希望受到赞美
不希望受到批评
希望得到
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乐
不希望痛苦
希望声名远扬
不希望默默无声或受到忽视
看,这就是我们构筑现实的整个基础和愿景。
四、佛陀如是说
但是佛陀告诉我们,你所认为的世界只不过是一场空!佛陀在因地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积累了无量的福慧资粮,最后在尼连河畔苦行六年,方于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证悟。证悟后,佛陀转了三次法轮。分别是:
第一次:讲了以小乘苦、集、灭、道等内容为主的四圣谛法。
第二次:开演般若,佛又讲了很多大乘空性方面的法。
第三次:讲了《解深密经》《如来藏经》等,专门开演如来藏光明的法。
可见,第二次和第三次转法轮都是讲大乘空性智慧的法门,缘起性空是佛法中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宗喀巴大师在他证悟后所写的第一部论典,就是《缘起赞》,以此来赞颂佛陀的空性法门给众生带来智慧的功德!
那么空性的智慧是怎样影响、改变众生的无明的呢?
一直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梦的世界里,我们以梦为真,和这个世界纠缠不休。我们哀伤、痛苦、快乐、沮丧,以五根感受着五识带给我们的种种觉受,恰如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所言:“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在这个世界辛苦地摸爬滚打几十年,死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什么也带不走。死的时候,也是我们从这个轮回大梦中暂时醒来的时候,如果不脱离三有,我们就会再次投生,继续做梦。
《佛本行集经》中,把众生比喻成关在瓶子里的蜜蜂,飞来飞去都逃不出这个瓶子。善趣的人间天境如瓶内上面的空间,三恶趣就像瓶内底层的空间。《俱舍论》中云,六道众生以有漏的善业、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流转。
而上师三宝,就是一语叫醒轮回梦中人的智者。而叫醒梦中人的唯一法宝,就是空性法门。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
我们在生生世世中积累了多少福报才得以听闻空性法门啊,每念至此,弟子都会内心无比欢喜,对佛陀的慈悲恩德感激涕零。
这种智慧会让我们的心接近实相,实相就好比《盗梦空间》里的现实。得到这种空性智慧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教奉行,闻思修行。因为我们虽然好像明白了这个道理,承许了缘起性空,但是我们没有现量见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必须通过闻思修对佛陀的教法产生定解,精进地行持,才能获得缘起性空的证悟。
五、以梦为马,超越轮回
海子在《以梦为马》一诗里写道: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这个如梦的人生啊,就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以梦为马,它可以载我们驰骋至远方,那就是证悟的所在。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如梦的人生里,如梦地行持善法,积累如梦的福慧二资粮,继而走向证悟空性的光明大道。
📧:wybuddhist@163.com
-欢迎投稿-
写作有助于内化、提升。
每期沙龙结束后,欢迎大家撰写感想,踊跃投稿。
稿件一旦录用,可得神秘礼品一份,以兹鼓励。
沙龙直播、讨论、重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