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佛教对苦的诠释,会不会为人生蒙上了一些悲观主义色彩? Back

【有问有答】佛教对苦的诠释,会不会为人生蒙上了一些悲观主义色彩?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2-07

问:听了您的讲座之后,我觉得人生真的非常苦。但是我想问一下,佛教对苦的诠释,会不会为人生蒙上了一些悲观主义色彩?

索达吉堪布答:


如果佛教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掩盖真相,将原本乐观的事情变成悲观的话,那它就是在违背真理。但如果佛教只是把人生中真正存在的痛苦直接揭露出来,这并不能叫做“蒙上悲观主义色彩”。

 

刚开始了解佛教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生活本应是很美好的,但佛教却让人的心情变得沉重,生活变得悲观,一点希望都没有。实际上,佛教并不是这样。佛教中有一部《善生经》,讲了人生可以享受的很多种快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天之中,我们保持乐观的时间很少,而悲观情绪很多,比如时常抱怨社会,或者想起伤心事等等。

 

如果你不承认佛教“人生皆苦”的观点,也可以,但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从早到晚,自己保持乐观的时间长,还是悲观的时间长。哪怕我们只观察三天。

 

中国很多大学统计到,大学生使用积极、向善、乐观的口头禅很少,而烦恼、伤心、麻烦、讨厌等抱怨的口头禅则比较多。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多使用开心、感恩、快乐、舒适一类的词才对。比如,我们可以说,“天气温暖很好”“下雨令人开心”“天气炎热,打开空调很舒适”等等。但现实中,很多人反而会说“天气太热,太痛苦了”“天气太冷,太痛苦了”“开空调对身体不好”等等。可能你们也会抱怨新加坡政府,比如,外来的人多的话,会抱怨人太多了;外来人少的话,又抱怨经济提不上去。

 

即使你不承认佛教中“苦”的观点,也一定要用公正的智慧去观察,最起码看一看,自己每天所用的词里面,正面的多还是负面的多;自己的心态中,是正面情绪多还是负面情绪多。如果真是负面的多,那佛教只是揭露了一个事实而已。

 

 

——恭摘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问答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