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1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FG0R_Ibw88hTB32U9wP1g
提取码:s1o5
档案编号B06121-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一
三身曼茶罗
(一)解释三身曼茶罗
1、化身曼茶罗
(1)略说
化身曼茶罗,表示一位化身佛所化的世界。
(2)详说
A. 所供、供养对境等
在不可胜数、不可思议这样的刹土中,天境人间的轮王七宝、八瑞相等,有主、无主应有尽有的上等物品,加上自己的身体受用、寿命福德、权利地位、三时中所积累的善根、幸福安乐的事情等,凡是最为喜爱的一切的一切,都无一遗漏地堆积起来,不带有芝麻许的贪爱执著之心,全部供养上师化身尊众。
B. 化身曼茶罗供堆有九堆
a. 意义:代表所有世界中的一切微妙供品,并以此作供养。
b. 具体来说:中间一堆是须弥山,四方四隅八堆,是代表这个世界的八方。
2、报身曼茶罗
(1)所供、供养对境等
A. 如何观想:用心观想,幻化出无数个五大庄严刹土,均由不可思议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作点缀,以此供养上师报身尊众,这就是不共报身曼茶罗。
B. 为何如此观想:一地至十地菩萨的清净所见,在这些菩萨的所见中,也有天人的良田、无量殿及嬉女等,当然,这也是报身刹土的自性。
(2)报身曼茶罗有五堆
分别为中间、东、南、西、北。
3、法身曼茶罗
所供、供养对境等
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一个智慧供堆的形象,以此供养上师法身尊众,这就是殊胜法身曼茶罗。
(二)供修三身曼茶罗
1、动作
(1)第一种
擦拭基盘。念化身曼茶罗偈颂时,就把第一个圈放上,里面供九堆;念报身曼茶罗偈颂时,就放第二个圈,里面供五堆;念法身曼茶罗偈颂时,放第三个圈,只供一堆,表示法界清净,然后把宝顶放在最上面。
(2)第二种:简易一点的供法
只用基盘:一边念三身曼茶罗的偈子,一边就在基盘上加供堆,九堆、五堆、一堆,不用加圈,就这样堆在一起,然后擦掉,再供。
2、计数
(1)供量
修十万曼茶罗时,上等者,供宁提派的三身曼茶罗十万;中等者,供三身曼茶罗三万,供七堆曼茶罗七万;下等者,全部供七堆曼茶罗。
(2)计数
A. 一边供,一边计数。
B. 到了用餐、喝茶等间歇阶段时,先收好前面所供的曼茶罗,然后再去。当重新开始时,再如前一样,首先供养三十七堆曼茶,并且继续计数。
3、念诵
(1)发心
应该怀着强烈、诚挚的信心和恭敬之心念诵。
(2)偈颂
A. 化身曼茶罗
a. 偈颂
嗡啊吽 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
b. 释义及分析
(a)“嗡啊吽”
加持咒。
(b)“转法轮王之国政”
化身佛的果位:供曼茶罗,把三千大千世界中最好的事物,全部堆积起来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漂亮、开心、发财,而是为了让自他都成就佛果。
B. 报身曼茶罗
a. 偈颂
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无量欲妙供云悉供养,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
b. 释义及分析
(a)“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
五部密严刹土,具有五种决定或说五种圆满,是五部如来所居之地。
(b)“无量欲妙供云悉供养”
将报身刹土中的各种各样极其殊胜的无量欲妙供云,以普贤云供的方式,全部供养报身刹土一切圣尊。
C. 法身曼茶罗
a. 偈颂
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明点身持净刹悉供养,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
b. 释义及分析
在现前成就的童子瓶佛,也即众生皆具的如来藏上面,大悲是不灭的,并呈现为法性游舞的一种现象,同时还有明点、身持、清净刹土等,也都清净于法身刹土中。
(三)教诫
1、供曼茶罗是三清净供养
刚开始,你是根据条件置办曼茶盘及供品的;中间修持时,也主要是作意幻供养;供养之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吝啬、后悔,轻易就远离了这三种垢染。
2、每天都应该供曼茶罗
(1)乔美仁波切:每天最好都能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如果做不到,那每天供一百遍三身曼茶罗;这个也做不到,每天供一百遍七堆曼茶罗;连这一点都困难的话,那至少也得念一百遍咒语。
(2)朗吉日巴尊者:“所谓供曼茶罗,伸手便可积累广大资粮,所以,再没有比它更为甚深的法要了。”
(四)供七堆曼茶罗
1、念诵
(1)偈颂
涂香鲜花遍大地,须弥四洲日月饰,观想佛刹作供养,愿诸众生行佛刹。
(2)偈颂来源
国王赤松德赞迎接莲师时,奉献自己的国土、臣民及一切受用时所念诵的供养偈。
2、供堆有七堆
A. 供堆布局:中间一堆是须弥山,然后是四洲——东、南、西、北,东是靠近自己的位置。最后是日和月,日东、月西,这样一共七堆。
B. 观想:将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供品、欲妙,天上、人间的一切珍宝之物,也包括自己的身体、善根、圆满、快乐、福德等,全部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五)供三身或七堆曼茶罗的共同要求
1、念诵供养咒
供三身或七堆曼茶罗之后,最后还要加上咒语:章格日RA那曼扎拉勃匝梅嘎萨莫扎萨巴RA那萨玛意啊吽。
2、三殊胜摄持
二
供品洁净
(一)供品要新鲜、洁净
1、新鲜
在供曼茶罗期间,用青稞、小麦等谷物供养时,如果自己经济富裕,绝不能重复使用陈旧的粮食,完全要用新鲜粮食作供养。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更换所供的粮食及供品:一天换一次可以;一个礼拜换一次也可以;或者准备两份,洗净、晒干,不断换着供,只要没有吝啬心,这样也可以;如果实在太穷了,一次供养的粮食,反反复复来供,也是允许的。
2、洁净
要先将供品中的土灰、稗子、鸟粪等所有杂质清除干净,有时还要用柏树芽烧烟熏过以后,做到所供物清净、清洁,并且用藏红花等香水浸湿后,再来供养。
(二)供养之后的供品如何处理
1、应行
将所供的粮食施给鸟类、鼠类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经、佛塔前,或倒在一些干净的地方等,都是可以的。
2、应断
不能归为己有。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1-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一
关于三身的理解
(一)为什么是”三”?
1、小乘佛教
只承认化身和法身,不承认报身。
《俱舍论》中只提到了化身和法身。其法身所诠释的实质内容,与大乘所指也有所不同。
2、大乘佛教
不仅承许三身,甚至承认四身或五身,但除了三身以外,四身与五身都是不同的分类而已,实际上也不外乎三身。
(二)三身也分胜义谛的三身和世俗谛的三身
1、世俗谛的三身
也即一般公认的三身:
1)清净法身佛
法身,是常住不灭的,它实际上就是佛的智慧。
2)圆满报身佛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3)千百亿化身佛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于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2、胜义谛最了义、最究竟的三身
也即心的本性——心的本性空性为法身,心的本性光明为报身,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为化身。
(三)三身的区别、联系
1、共与不共的区别
1)不共报身:从某种角度而言,也就是说要现见报身,需要更多不共的功德和因缘
佛陀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报身,报身可以很广大,可以恒时说法,是有相的。
2)许多凡夫众生也可以见到化身,故称共同化身
佛陀在凡夫和声闻等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化身,比如三十二相,或者其他各种形象。比如,如果你生活在古印度佛陀时代,你见到了悉达多太子,那就是见到了佛陀的化身,而如果你通过修行获得了一地以上菩萨的果位,在你的境界中就会见到报身。
“化身佛的所化刹土”——意思是说,是化身佛所调化、度化的刹土。
3)法身是佛陀自己的境界,法身无相
宁玛巴和觉囊派认为:佛的法身根本不是种子或将来可以发生的可能性,而是真正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德,任何时刻都在我们的心里全部具备。
(四)众生本具三身
1、法身
亦名如来藏,所谓生佛不二,就是从法身层面上来说的。
2、报身
是报应所得之身。
3、化身
佛陀常常化现化身。
二
同样是苦行,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一)你是什么苦行?
1、雪上加霜型
1)表现形式
印度至今尚有许多苦行外道,用种种残酷手段逼迫身心,或烧烤刺戮自身,或终生独脚站立,或将头埋入沙土等等。
在汉地也有形形色色的气功流派,如同精神不正常者一般,以种种闭目臆想的方式寻求安慰。
更多的人崇尚物质至上主义,为金钱物欲终生劳累不息。
2)危害等级——五颗星
这些作为毫无意义,他们所作皆是常见、断见的邪见恶业,都是轮回生死的苦因。
2、内道的苦行
1)以智慧发心为主
内道修行人的苦行是以智慧发心为主,以外表坚忍的行为为助缘,故不同于外道依行不依心的愚行。
2)现量可以证明是正法
内道修行者的苦行,世世代代依照上师善知识的传授而行,在历史上有众多修行人依此道净除了罪业,现前了殊胜菩提道,如莲华生大士、布玛莫札、那若巴、米拉日巴尊者等,从现量上即证明了这些苦行是正法,依现在诸修行人的经验也可完全证明。
(二)苦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1、苦行对解脱起作用的关键
有情要清除罪业、获得解脱,必须以清净自心为主,若心净则身行清净,若不净心,身体再苦行也只是徒劳无益的愚行,因此,若真正希求解脱,不应随顺外道邪宗,而应远离彼等,修学真正顺解脱行的内道正法。
2、解脱必须依赖于苦行吗?
1)并非在佛教中要成就都必须苦行
从历史上看,像国王恩札布德,还有很多高僧大德,没有修苦行也获得了成就。
2)苦行的力量很强大
A. 上师的故事
刚到佛学院时,公路、商店都没有,房子也是草坯房,三顿饭都吃糌粑,每天只是早上烧一次茶,一个礼拜吃一顿面条都很困难。但那时除了佛法以外不会想其他的,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好好闻思修行。当然不仅上师是这样,像慈诚罗珠堪布、齐美仁真堪布等,都是这样度过的。虽然当时条件很差,但上师觉得在人生中,那时的生活最美好。为什么呢?因为,除了闻思修行以外,其他杂念都没有,心非常纯净。
B. 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
“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杀了很多众生,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上师传授的密宗甚深要诀,经过一系列苦行,才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功德。而你们,由于对因果生不起诚信,故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倘若你们也能发自内心诚信因果,像我那样刻苦精进,那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尊者(米拉日巴尊者)就将衣袍撩起,只见他周身上下都是多年苦行而结成的网状老茧!尊者继续说:“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窍诀了。我是经过这样的苦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坚忍来修行才好。”这件事在冈波巴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一生对上师的教诲也没有忘记,依靠不断的苦行,最后获得了无上成就。
3)苦行对修行的作用
高僧大德之所以强调在修行的道路上要苦行,其原因在于艰苦的环境对增长智慧有帮助。
就像现在很多条件特别好的家庭,不一定能培养出最好的孩子,而吃、穿等条件都是一般的,连手机都没有的,那些孩子反而身体健康、思想清净。因为人遇到好的环境,感官、脑海都会受刺激。
4)结论
不一定绝对要苦行,但苦行对修行有帮助。
参考资料:
《慧灯之光》、《前行备忘录》、《四百论广释》、《梦中佛事》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1-定解B19-008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21课讲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