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112 | 疲劳心性今休息!(显宗部分圆满)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112 | 疲劳心性今休息!(显宗部分圆满)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6-18


传讲时间:2016. 4 .28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戊二、宣说诸法无生:




现本无生如影像,无有本体现种种,
见性清净缘起后,速得不住殊胜果。





这里讲,一切万法都是无生的。其实在汉语里面,“万”字用得比较多,比如“万物”“万法”。那么,“万物”是不是真的表示一万个事物,“万法”是不是真的表示一万个法呢?也不是。

原来有个老师对我特别不好,他经常说:“知道吧,万事万物全部是……”因为他完全不承认因果轮回,我在下面举手他就觉得特别讨厌。不管怎么样,我们所说的“万事万物”也不是真正有一万个事和一万个物。

我们在闻思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比较好的智慧和理解方法,而且要懂得各个地方的传统、表达方式和生活习惯。比如说,你学藏传佛教的话,就要了解藏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表达习惯;学南传佛教的话,也要了解南传佛教国家的表达方法和生活习俗。这些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想不通、看不惯的就肯定是不合理的、是不对的,于是就马上否认、马上抛弃,这不是很合理。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好好观察,观察以后,如果有一些疑惑的话,可以跟有智慧的人进行探讨、辩论,这个很重要。

“现本无生如影像,”万事万物的显现本来是无生的、空性的,但在显现当中如影像、如阳焰、如梦如幻,好像都有一样。

“无有本体现种种,”万法本来是没有本体的,但可以有种种显现。就像水月,在清澈的湖水里并没有真实的月亮,水月的本体是空的,但它可以显现。我们对一切法也应该这样了知。

拓展内容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如《三摩地王经》中说:“犹如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湖中现,然水月空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知。


“见性清净缘起后,速得不住殊胜果。”见到这样的缘起清净之后,我们会迅速获得不住一切的殊胜智慧。

其实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这很重要。现在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都可以用因缘生来解释,我那天也讲过,互联网时代的很多科技成果用因缘来说明确实是最恰当、最适合的。比如,现在美国人和中国人可以用音频和视频进行对话。

以前我们觉得发传真很稀有,但现在都不觉得稀有了,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音频和视频都可以传递了。这就是一种因缘——这是最好的解释。在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现在根本想象不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实现。

因此,如果善的因缘或恶的因缘具足,我们就会在这一生或下一辈子感受很多快乐或痛苦。所以佛陀说,一切法是因缘生。

但是这个因缘的本体的确是空性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的各种现象,其实是因为空性才得以呈现;如果因缘不空,这些法也没办法呈现。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去观察,都会发现所有因缘的本体都是空性的。如果不空的话,你看我现在这个视频,它是以怎样的速度越过大海,到达其他地方的呢?没办法用语言来说明,任何专家也没办法的。这是一个世俗现象的因缘,可以用水月等很多法来比喻。

从究竟的意义上讲,一切都是无生的、空性的。《入菩萨行论》中说:“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如果有实法和无实法在心前都没有显现,其他的相也都没有,这就是最寂灭的。到究竟的时候,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如梦如幻的,包括今天讲课现场所传出的音频视频,也全是空性的。

但是,当我们没有证到这种境界之前,还是需要闻思。所以,我们要掌握修行的分寸,知道在什么时候修什么样的法门;还要知道万法在什么情况下空,在什么情况下不空;了解佛陀在什么情况下宣说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以及一切因缘生的法皆为空性。这也是很重要的。

只要是因缘生的法,就全是空性的,我们通过思维和修行完全能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说佛陀所宣说的最深的法门就是缘起法呢?这个缘起法是很重要的,只要懂得缘起,你就会知道,你身上所发生的事情都是缘起性的。

你看有些人非常拼命地努力,但是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越来越赔,这个缘起法在哪个环节出错了呢?肯定是他这辈子或上辈子某些缘起上的因缘不对,如果没有正确的因,再怎么拼命都没办法的。就像种子没有播下去的话,农民怎么拼命灌水也不会起作用。如果有了相应的因缘,即使你现在没有特别地努力,好像很多钱也都哗啦哗啦地出来了。

所以,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相应的因缘。在世俗当中,因缘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希望大家能真正懂得如来的密意,到那时,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就不用怀疑,都很容易理解:“噢,这就是我前世种下的因缘,那将来我也会……”所以我们今天稍微有一点自在的时候,做善事、修行都很重要。

戊三、若具智慧则得解脱:




具有智慧得解脱,如毒为咒所摄持,
若无智慧方便缚,如药致病受逼迫。
是故心中当生起,证悟实相之智慧。





“具有智慧得解脱,”下面讲,具有智慧的人得解脱。具有智慧的人不管做什么,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甚至是表面上做不如法的行为,比如说妄语等,都是获得解脱的因,因为他真正具有智慧的缘故。

“如毒为咒所摄持,”就像有些毒药,通过咒语摄持就不会使人生病,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利。

“若无智慧方便缚,”如果没有智慧或者智慧不够,即使你非常辛苦、努力地修行、寻找,你的方便也会被束缚。

“如药致病受逼迫。”就像某种东西本来是药,但是因为没有对症、没有用好,反而会致病。

为什么现在医院当中有很多事故?有些就是因为药物使用过量,或者是使用方法不对,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最后导致死亡,有这个可能的。

“是故心中当生起,证悟实相之智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当中应该生起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呢?证悟实相的智慧。

当然,我们也需要世间的智慧,比如建筑学、数理化等各种各样的智慧,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心的本性——不来不去的心的本性,或者说认识万法的本性,这是很重要的。

否则,我们如果将万法执著为实有,或者说没有认识心的本体,而用其他方法来修行的话,最后很有可能使修行变成束缚的因,不能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大车疏》中也引用了很多教证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宝积经》中说:“迦叶,具智慧者依方便得解脱;不具智慧者依方便受束缚。”我以前也引用过这个教证,《四心滴》里面好像也讲了,我觉得这句话很重要。

包括我们现在的网络,它是一个特别方便的方便法。如果由具智慧的人来使用,对获得解脱非常有帮助;如果由愚痴的人来使用,则会有很多人的相续被毁坏。

所以佛经当中也讲了,具有智慧是很重要的。我们暂且不说出世间的智慧,即使是世间的智慧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说。有些时候我觉得,很多佛教徒在与人交往和跟人相处方面比较固执。

按理来讲,大乘佛教徒在这方面应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但是,好像其他宗教徒跟人交往得更好,不管是跟他们内部的人还是跟外面的人。像天主教、伊斯兰教的有些宗教徒,他们内部非常团结,对外面的世人也很好。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个别极端分子,这个我们不去谈论,但其他人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很好的。

而我们佛教徒,大多数确实是很好的,但是,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和意趣,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搞好内部团结以及对动物的保护等。但是有时候,也许有些佛教徒没有特别地深入佛法吧,在佛教道场当中,他们之间好像格格不入,从态度上也看得出来。

我很会观察人,学院开理事会的时候,有些堪布也跟我讲过:“你对人的观察能力好像还可以。”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我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某些人之间的关系——“噢,这两个人的关系应该不太好”,“这个人说这句话是针对他的”,“嗯,他说了这句话,肯定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所以就互相……”。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人们看了太多的电影电视,已经习惯了其中的生活方式,长大之后,就对别人有一种排斥,或者对别人感到不满就一定要说出来?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大乘佛教徒应该比较宽容,不应该因为一两句话就永远对别人恨之入骨,自己马上就要怎么样。但是现在,连一句话都没办法承受的大乘佛教徒比比皆是,我有时候都觉得他们有一点可怜。

按理来讲,我们大乘佛教徒是很宽容的,不应该因为一两件事情马上就特别伤心、绝望。即使我们没有出世间的五眼六通,至少也要有一个平稳的生活和修行,这一点应该能做到。但很多人是怎么样的呢?可能每个人自己都知道,以后大家应该好好地精进。

丁七、宣说六度之摄义:




若行六波罗蜜多,当知如同魔术师,
三轮体空二善资,获得寂灭佛陀果。





在行持六波罗蜜多的时候,如果以智慧来摄持,就像魔术师玩魔术一样,不可能有真实的实相。比如我们行布施,用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布施者、布施的事物和布施的对境,就可以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最后获得如来的果位,而不会入于歧途。

甲三、回向本品善根:




如是善根之妙雨,助生净心庄稼丰,
资粮贫乏可怜众,疲劳心性今休息。





“如是善根之妙雨,助生净心庄稼丰,”这是无垢光尊者对第八品作的回向文。意思是说,这样的善根(无垢光尊者以上所宣说的智慧法语)相当于善妙的雨水;这个雨水是妙法甘露、智慧甘露,当这种甘露降下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清净心的庄稼更加丰茂。

“资粮贫乏可怜众,疲劳心性今休息。”原来,每个众生的心里是非常贫乏的,通过听闻上面的妙法甘露,我们心灵上的庄稼就越来越茂盛了。

也许真的是这样,很多人原来什么都不知道,但后来已经成为了非常好的修行者。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十年的总结,十年前,有些人的心里特别空白,什么境界都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法师们的开导,十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基本上已经有把握前往寂静刹土了。所以,很多人在十年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别。

无垢光尊者的智慧善说,能让我们心灵的庄稼越来越丰富。现在世间有很多资粮贫乏的可怜众生,他们在三有轮回里,智慧也没有,信心也没有,悲心也没有,而乱七八糟的贪嗔痴、傲慢、嫉妒、狡诈等样样齐全。这样的可怜众生,如果真的有缘听受《大圆满心性休息》,那他们疲劳的心性一定会获得休息的。

依靠无垢光尊者等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以上八品内容已经非常圆满了。

在学院去年的一次理事会上,以及弘法部的会议上,我都说过:“我将来要讲什么法呢?如果讲的太短了可能不行,我以前讲的多数是比较大的法,像五部大论等,而且基本上都会一直努力地讲完;如果讲的法太大的话,又不知道我的身体等方面能不能承受。”

后来,有些道友一直说:“您能不能讲《心性休息》啊?”他们都拿着法本,那是发过的奖品——《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当时一等奖是《入菩萨行论》的全套讲记,二等奖是我签过字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有些道友对无垢光尊者特别有信心,他们就一直哭着祈祷。在有人请法或者说因缘具足的时候,我自己也想:“虽然我以前在颂词上讲过《大圆满心性休息》,法王圆寂的那段时间我也讲过《大车疏》,但是这次还是要讲一下。可能没办法讲完《大车疏》讲义,但是讲颂词也许可以吧。”

所以去年,在《经庄严论》还没有开始讲的时候,大概是二月份,我就开始讲本论了。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把显宗部分圆满了。

今天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所有的听众,你们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我也很努力地给大家做了解说。希望大家以后能得到一个珍贵的密法灌顶,并尽量地修一部分加行。在听密法之前能圆满全部加行是最好的,即使不能圆满,大家也要在忙工作的同时尽量地修。

因为我也希望很多人能有始有终,既然前面的部分已经听了,那么到了明年秋天,也要尽量听后面的密法部分。到时候至少要修完三分之一的加行,我觉得这个要求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大圆满心性休息》,我想稍微给大家放宽一点要求。因为我们的听众特别多,而且有些人,尤其是城市里面的人特别忙,也很辛苦。因此在明年秋天之前,如果有些人已经修完了五十万加行的三分之一,我可以考虑一下——教务处的人到时候也可以提醒我,因为有时候,我自己说过的话自己都忘了,如果明年我不承认的话,你们最好拿今天的话来给我发太过。

在修加行方面,大家也不要懒惰,不要认为完成三分之一的加行就可以了,其他的密法也可以听了,那不一定。《大圆满心性休息》我也许会开许,因为这次的听众非常多。我也希望,你们很多人这一辈子把这本书听圆满,这对你的生生世世来讲,也许都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原来法王如意宝讲《大车疏》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地欢喜,法王讲完的那一天,我真的很难形容当时的心情。所以,我也希望很多人能把后面的密法部分全部听圆满,因此我给大家留了一些时间。

但是,当我昨天说“《大圆满心性休息》后面部分今年不讲”的时候,学院经堂里的很多道友都非常欢喜,下课的时候还一直谈论:“啊,堪布太慈悲了,今年不讲法了!”——今年不讲法,太慈悲了!(众笑)

这个《心性休息》我们就圆满地讲完了,今天会有好几万人一起念《普贤行愿品》来回向。在回向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利益无量的众生。

我刚才忘记说了,关于静虑的分类,《大车疏》里面还讲了三种静虑:一是现法乐住之静虑;二是成就德之静虑,比如实际修持持戒、布施等法门时一缘安住分的禅定;三是利益众生的静虑。所以,当我们实在安住不下来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利益众生,这也是一种禅修。你们可以看看《大车疏》,其中有这个内容。

拓展内容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静虑之分类,有现法乐住、成就功德、利益众生三种静虑。现法乐住之静虑:即依靠内在的禅定所生的功德而获得喜乐。(此种静虑也就是指四禅,)其中一禅的未至定与相似正行之时具有寻思与伺察,殊胜正行时无有寻思而仅有伺察;二禅、三禅、四禅之正行时既无寻思也无伺察,《瑜伽师地论》中说彼等禅定也是前前作后后之未至定(意思是前一禅作为后一禅之因)。成就功德之静虑:是指实际修持清净六波罗蜜多等法门时一缘安住分的禅定。利益众生之静虑:即一缘专注众生的利益,并且由禅定正行的境界中随心所欲示现幻化饶益有情等等的禅定。”


因此,我们要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上,用《普贤行愿品》来回向,让世界上所有的高僧大德长久住世,让所有众生的痛苦尽快消失;让每个众生都能暂时得到各自所需,究竟离开所有的烦恼和痛苦。我们这么多人通过《普贤行愿品》来回向的话,应该对世界和平和所有众生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圆满。这部论是我2002年翻译的,后来在2005年重新做了校对。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显宗部分)
于2016年4月28日宣讲完毕

颂词背诵打卡




现本无生如影像,无有本体现种种,

见性清净缘起后,速得不住殊胜果。

具有智慧得解脱,如毒为咒所摄持,

若无智慧方便缚,如药致病受逼迫。

是故心中当生起,证悟实相之智慧。

若行六波罗蜜多,当知如同魔术师,

三轮体空二善资,获得寂灭佛陀果。

如是善根之妙雨,助生净心庄稼丰,

资粮贫乏可怜众,疲劳心性今休息。


温故而知新


111课-112课

【知识类】
1、请说明禅定的基本修法、分类及功德
2、请解释:二大法藏、两把钥匙、了义、不了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
3、请简述何为因缘生。依靠因缘生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修行类】
1、作为修行人,修持静虑有哪些必要?你打算如何修?

【生活类】
1、获得世出世间的智慧有哪些重要性?你觉得应如何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