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广解》40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寂天菩萨通过教证和理证来宣说不认真修学必将堕入恶趣的道理。前课以教证作为依据,根据《杂阿含经》等有关经典的比喻说明获得人身极为难得,教诫后人对我们这个暇满所依,要谨慎取舍。本课用理证继续分析说明:没有认真修学就会堕入恶趣,这是非常容易的,想从中解脱是相当困难的,劝诫我们最好不要堕入恶趣。
🔹本课用5组颂词来宣说。
1. 我们活着的时候有意无意中对特别严厉的对境生起多少刹那恶心,就要堕入地狱感受多少大劫的痛苦。造下一个重罪就会堕入地狱很多劫,何况是无始以来的罪业,肯定会“积重失善趣”。(详见颂词1)
2. 有人想仅仅受完以前的恶报,之后还能获得人身。其实不然,身处三恶趣的众生很难生起善念,受恶报的同时又造了新罪,所以一旦堕入恶趣,就像盲龟遇木轭一样,一百年才有浮上来一次投生善趣的机会,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详见颂词2)
3. 现在已经得到闲暇的人身,如果不依靠此身修持善法,在所有自欺当中,没有超过这样一种自欺的了,在所有的愚痴当中,也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事情了。(详见颂词3)
4. 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暇满难得的道理,但由于愚痴的习气深厚,整天还在散乱懈怠中度日,临终时四大分解来袭,“定生大忧苦”。(详见颂词4)
5. 死后,一旦堕入地狱,被狱火烧身,再加上难忍的悔恨烈火炎炎,结果自心必定痛苦不堪。(详见颂词5)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颂词1-1
科判分析
上节课从教证方面阐明人身难得,我们当谨慎利用难得人身造善业。本颂开始通过理证来推理说明,我们如果没有认真修学,堕入恶趣是非常容易的。
颂词1-2
消文释义
刹那间造重罪者也将在数劫中沦陷无间地狱中,那么由无始以来在轮回中积累的罪业而不得善趣、下堕恶趣这一点就更不言而喻了。(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刹那:分为时际刹那和成事刹那。
时际刹那:正常男士弹指间为一时际刹那。
成事刹那: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
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的寿命是一个中劫。
中劫: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再到十岁之间,为一个中劫。之后上升到八万岁并下减到十岁之间,也是一个中劫。
颂词1-3
本颂重点
重点1. 通过举例说明造恶业不是特别困难,故要反观自心。
①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每个人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造过多少罪业?杀害了多少众生?相续中生起了多少恶念?说过多少中伤别人的恶语?
②思维一刹那间的罪业都有如是严重,那我们无始劫直到现在所造的恶业若积累起来的话,肯定比山王还高、比大海还深。
重点2. 强调因果细微,分毫不虚。
①所谓的因果,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细微的因果只有十地菩萨或者佛陀才能了知。
②粗大的因果,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生会堕恶趣、供养布施获人天善趣,学佛的道友都应明白。
重点3. 引导思维。
①无始以来所造的业会不会现前?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所造的罪业全部积累在阿赖耶上面,一点也没有耗尽,一旦因缘成熟,这样的业一定会现前的。
②对比说明:一刹那间的罪业都那么严重,那无数劫来自相续中有多少随眠烦恼和种子习气。
重点4. 以阿底峡尊者非常重视因果的行为,劝诫我们在现在自由自在时,多思维自己相续中肯定积累了很多很多罪业,若没有清净就死了,来世必定不堪设想。
重点5. 教诫趁活着的时候要精进忏悔。
①很多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们都要求,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精进忏悔。
②上师希望我们要对想得起、想不起的所有罪业,依靠金刚萨埵的窍诀来励力忏悔,最好在临死之前有一点把握。
③希望立誓:以前我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随便造恶业,这种行为非常愚痴,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宁可饿死冻死,我也决不像以前那样造罪!
重点6. 教诫:有些人可能不信因果,或信的程度不深,怎么办?
①佛陀不可思议、微妙深奥的因果,一定要深入研究、思维,不要只停留在极为粗浅的层次上。
②大家应该“深”信因果,不要“浅”信因果,不是表面上信一信因果,认为做坏事不太好、做好事比较好。
③要学得深一点,不要太浅了,不要停留在表面。
重点7. 驳斥:贡高我慢、眼高手低。
①上师通过有些知识分子学习《入菩萨行论》的学习态度,以法王如意宝的教言,教诫我们不懂高深的法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要将基础打好,学习《入菩萨行论》,要将每一字每一句,不仅能从字面上解释,而且要细细地去思维品味。
②修行学佛,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应该在实际行动中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恶劣的习气,才有解脱的希望。
总结。
①发愿:
A. 将来不要造任何恶业。
B. 对以往所造恶业诚心忏悔,令自相续得以清净。
②要求:以上是修行人经常要做的事情。
颂词1-4
法相名词
随眠烦恼:出自《瑜伽师地论》:“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
(颂词2)
然仅受彼报,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复生余多罪。
颂词2-1
科判分析
上一颂讲了刹那造罪业也会堕入恶趣,没有获得善趣的希望。这一颂寂天论师破斥有些人认为在恶趣中受报结束后,再得人身后再修持也来得及的心理。
颂词2-2
消文释义
单单是感受以往罪业的果报,尚且无法摆脱痛苦,而在遭受这些苦楚的同时又要积累其他苦因的罪业。(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2-3
本颂重点
重点1. 罪上加罪,何日度脱?
举例监狱中的犯人在服刑期间又不断积累新的罪业而导致刑满释放的日子遥遥无期。阐述同样的道理,真正堕入恶趣的众生,造了那么多罪业,每种罪业又有无量苦报,前面的罪业加上新造的罪业,想要解脱非常困难。
重点2. 遣疑:有人无恶不作却生意兴隆、工作顺利,家庭快乐,难道因果不存在?
答:
①业力中最细微之处,唯有佛陀才遍知。
②感受果报时间不同:顺现法受业、顺后受业、顺次生受业。
A. 顺现法受业:今生造的罪业,今生感受果报。
B. 顺后受业:今生造业,很多年或很多劫以后才成熟果报。
C. 顺次生受业: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果报必定成熟。
重点3. 果报一定存在,但不一定马上成熟。
公案说明:卡绕巴格西观察了常造杀业的鹞鹰的后几世,发现果报几世后才成熟。
重点4. 果报何时成熟?因缘和合时。
①以农民种庄稼为例说明果报需要因缘聚合时才能成熟。
②龙猛菩萨:所谓的业力,并不是像用刀子砍身体即刻就出血那样立即感受果报,但是在因缘聚合时,往昔所造的罪业之果必定会丝毫不爽地现前。
重点5. 谨慎取舍因果。
①以听法王如意宝传讲《百业经》的感悟,表明抉择因果要小心翼翼,不敢乱来。
②树立因果观念。教诫不要口头上说因果不虚,讲得动听,但实际行动中,把这些道理抛到九霄云外了。
重点6. 尽量思维因果的微妙。
①因果的微妙,大家应当尽量去思维,做任何事情,不要太放荡不羁、没有什么约束了,假如随便造恶业都无所谓,那就不像修行人了。
②如果我们身口意真正与佛法相应,就像《中观宝鬘论》里所讲的,白天也快乐,晚上也快乐,即使做梦的时候,梦乡也是快乐的。
③观察思维那些不相信因果,造各种恶业的人,尽管生活中什么都有,可他白天也不快乐,晚上也不快乐,甚至经常做一些噩梦。
重点7. 修行窍诀。
①在修行过程中,多谈论因果问题,多看因果报应的书。
②聚在一起少谈些无聊的话题,多讨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话题。
③闻思修后产生的变化。
A. 心态(境界)变化,原来没有敬畏,现在敬畏因果。
B. 学会取舍因果,该做的尽量去做,不该做的尽量舍弃、不敢去做。
这对修行人来讲极为重要!
(颂词3)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颂词3-1
科判分析
本颂宣讲获得人身以后应该精勤修持,如果舍弃修持善法的机会,是非常可惜,也是最愚痴的表现。
颂词3-2
消文释义
已经得到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之后,如果我未修习善法,那么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欺惑了,也再没有比这更为愚痴的了。(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3-2
本颂重点
重点1. 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
①在具足修法自由的善妙因缘情况下,如果没有认认真真地去修持,把暇满人身充分利用起来,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欺惑了。
②修行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因缘聚合时没有修持的话,是自己欺骗自己。
重点2. 亦无过此愚。
通过对比脚踏实地的老实学法人vs自作聪明的学佛人,说明如果没有好好利用人身,是最愚痴的表现。
重点3. 人身来之不易,应抓住当下时机,好好行持佛法。
①获得了暇满人身,价值远远超过十万个如意宝,如果用来造恶业,就象用镶嵌着珍宝的金器来盛放肮脏不堪的呕吐物,非常可惜。
②教证说明。龙猛菩萨说:若有人用镶嵌着珍宝的金器来清除肮脏不堪的呕吐物,就会被众人嘲笑为“愚人”。
③如果投生为人却为非作歹,更是愚不可及。
④为取舍,利用人身修持:
A. 不要整天迷迷糊糊,行持善法要有勇气和力气。
B. 根基不错,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菩提心、空性、出离心等法要。
C. 安住不了(根基差一些),多看佛教基本知识。
D. 书也看不了(根基再差一些):每天多持咒。
E. 总之,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不要空耗浪费暇满人身。
重点4. 呵责以发心为由,什么善法都不做的行为。
①发心不能成为不修行的理由,教诫每天空余时间可以念一些咒语。
②修行不要自欺欺人,这并没有多大意义。
③日积月累,能修积很多的善法功德,往生时
总结:
①以法王如意宝突袭检查念珠一事,教诫我们每天随时要尽量行持善法,不要空耗。
②上师教诫希望学习《入行论》不仅要在文字上通达,日常积累善法也必不可少。
③教证:法王如意宝:我们修行人一方面要好好地修持空性法门,学一些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应该多念一些咒语,有一些简单的修持。
④利用每天空闲的时候念咒诵经,自己应该对自己要求严一点。
⑤既然是修行人应该有修行人的形象,手上应该要带有念珠,以便随时修持。
⑥上师的期望,记住我们都有一个目标——解脱,而解脱的唯一途径,就是佛陀及大恩上师们的加持摄受,所以遵从上师的教导,不要放弃修行。
⑦不要偏堕:听课时心要专注,最好不要持咒,《前行》闻法方式讲得很清楚。
(颂词4)
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颂词4-1
科判分析
本颂广说获得人身而不精勤修持,因为懈怠的果报,必定会后悔。此科判有两个颂词,第一个是讲临死时我们会后悔的;第二个是讲死亡后也会后悔的。首先这一颂宣讲因愚痴而懈怠没有修持,死时追悔莫及,而生起极大的忧愁。
颂词4-2
消文释义
假设我了知违越学处的过患,却因为愚痴所致,今后仍然懒懒散散虚度光阴,不努力修学,那么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必然会追悔莫及,忧心忡忡。(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4-3
本颂重点
重点1. 我们的行为。
①道理上明白,轮回痛苦唯有依靠三宝和菩提心的加持方可解脱。但因无明习气遮蔽了自己的佛性,行为上散乱懈怠,光阴白白流失,非常可惜。
②死亡来临,总结自己一生,好像什么善事、善法都没有做,一点把握都没有,下场可悲。
重点2. 上师的想法:
①有时候这样想:信心一直没有退,早一点死也可以,不然的话,到时候业际颠倒或是对佛法不利,那就太可惜。
②有时候转念想:千万不要那么快就死了,应该将来好好忏悔一下,多念修一些咒语,多观想一些修法,死时稍微有点把握该多好啊!
重点3. 结论:遇到正法却不修持,虚度时光非常可惜。
重点4. 临死时必须要获得一种把握,因此现在就要精进修持。
①没有认认真真修学,临死一定会非常后悔的。正如《正念经》中所讲的“一到临死际,心生极大苦。”
②死亡来临时,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有了一定的境界,那一切都是快乐的。但没有达到特别高的境界,一生中最好还多做善事,如果临死时没有遗憾和后悔,这样也是可以的。
③堪布根霍讲,临死的时候,上师所传的法要没有体会到一点一滴,肯定会生起极大的后悔心和恐怖感。
重点5. 修学要有坚固的信心。
①《入行论》这种系统的法门,要常年如一日地不断闻思。
②《入行论》只有一千多颂词,并不多,我们听一部法要善始善终。
③违缘和魔障并不可怕,关键在我们自己,如果自己的精进力很强,任何魔众和非人也是无机可乘的。
(颂词5)
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
颂词5-1
科判分析
这一颂是讲倘若浪费人身而不修持,死时会感受的痛苦。因为死后并不是一了百了,果报必定现前。
颂词5-2
消文释义
死后被地狱那难以忍受的火焰长久焚烧自己的身体时,再加上难忍的悔恨烈火炎炎,结果自心必定痛苦不堪。(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颂词5-3
本颂重点
重点1. 堕地狱后的果报:
①外:地狱火燃烧身体。
《毗奈耶经》:从人间的普通火到檀香火、末劫火、复活地狱火,直至无间地狱火之间,炽热程度以七倍递增。
《正念经》:地狱众生的身体被烈火熊熊燃烧,根本看不到身体,只听到火堆里不断发出惨叫声,这样的痛苦更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②内:悔恨折磨众生的心。
有些地狱众生能回忆生前所造恶业,自己后悔万分。地狱里的狱卒一个个揭露众生在世时的罪行,然后用各种刑具惩罚它们,地狱众生感受因果,后悔不应该造业。
重点2. 一旦自己堕入了地狱,不断被内外交加的烈火所焚,那时候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十分痛苦。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将行持善法一直往后推,作为一个修行人,有因缘的时候就应当下行持。
重点3. 驳斥:造了恶业就自暴自弃,就像有些演员经常喜欢说的“我今生已经变成了坏人,下一辈子再重新做人吧。”
龙猛菩萨呵斥:“有些人虽然获得了人身,却没有好好珍惜,只是发愿下一辈子当好人,这种人叫做愚痴懈怠者,必将感受无量的地狱痛苦。”
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说自己实在没办法,你这辈子造了这么大的恶业,下辈子还有机会得人身吗?非常困难!所以现在拥有人身之际,我们一定要依靠上师的窍诀,尽量改变自己的恶行,诚如噶当派的上师们所言,过失毕竟是有为法,通过忏悔应该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因此,大家在临死之前,要利用人身来励力忏悔。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