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公布答案 | “有奖问答”17届净土随堂小测 Back

公布答案 | “有奖问答”17届净土随堂小测


考试题


1.佛陀在大小乘经典中说,什么是所有财产中无与伦比的?

正确回答:

A.知足少欲。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8课 第二册法本P6。
人天导师佛陀说:所有的财产之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无与伦比的,因此应该恒常知足少欲。

2.哪些教证说明无常的死期不定? 

正确答案:

B.“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E.“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F.“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12课 第二册法本P66-71。
①法本P69,“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思维必死无疑而修无常。故选项A错误。
②法本P70,“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思维他理而修无常,故选项C错误。
③法本P71,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全部是无常的。佛经中说:“三界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 思维他理而修无常,故选项D错误。

3.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全部的作用。

正确答案:

A.正确。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13课 第二册法本P85。
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识而产生,这不是凡夫人说的,而是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当时阿难说:“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一半的作用。”佛陀说:“错了!不是一半,而是起到全部的作用。”

4.修行人越修越倒退,什么感应都没有,连梦中也得不到本尊和上师的验相,原因是什么呢? 

正确答案:

A.没有出离心。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14课 第二册法本P109。
有些修行人越修越倒退,什么感应都没有,连梦中也得不到本尊和上师的验相,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

5.下面哪些是顺解脱的善根?

正确答案:

B.空性。

C.菩提心。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14课 第二册法本P99。
什么是顺解脱的善根呢?就是能斩断轮回根本的空性与菩提心。

6.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做什么?

正确答案:

D.调伏自心。

答案解析:

《亲友书》第20课 第二册法本P185。
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学会调伏自心即可,不要被贪嗔等恶心所转,而应恒常处于善心中,对众生心怀慈悲,内心寂静调柔。

7.对于“有些人说:不能杂修,一心念佛才能往生。”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净土经典没有所谓的不能杂修、杂学的说法。

C.对个别人来讲这确实很好,但不能一概而论。

D.没有教证作为依据,很多甚深的道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解释。

E.自己专修也未尝不可,但中断别人的善根很可怕。

F.往生净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因缘,一定要有经典的依据。

答案解析:

《藏传净土法》第1课 第二册法本P204。
有些人说:不能杂修,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对个别人来讲这确实很好,但所有的人都一概而论恐怕也不行。而且,净土经典并没有强调不能学其他的法,也没有所谓的不能杂修、杂学的说法。藏地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汉传佛教的净土经典在藏传佛教基本都有,这些经典我都反复看过,但里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教证。如果没有教证作为依据,那往生净土这种甚深的道理,我们就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解释。我想,某些人肯定不知道别人的根机,只不过听过一些上师的讲法,然后就以自己的理解到处宣扬。当然,你自己这样专修也未尝不可,但中断别人的善根,甚至对莲花生大士的密法传承也加以毁谤、舍弃的话,那就非常可怕。

8.往生净土的障碍有哪些?

正确答案:

A.诽谤密法。

B.相续中充满五毒为主的种种烦恼。

D.不承认前世后世。

E.诽谤其他传承的教法。

答案解析:

《藏传净土法》第3课第二册法本P235-236、P238。
大家一定要深入闻思,因为闻思佛法并不会成为往生净土的障碍,相反它还是往生的资粮。那往生净土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呢?比如诽谤密法,乃至诽谤其他传承的教法,以及相续中充满五毒为主的种种烦恼,这些都是往生的障碍。现在很多人连前世后世都不承认,却想往生极乐世界,甚至还想证悟大圆满,真的非常稀有。

9.以下哪些做法能将大乘修行人的善根毁灭无余?

正确答案:

A.愿我的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

B.希望我健康发财。

C.没回向。

D.赶紧发朋友圈把自己供僧的事告诉大家。

E.今天放生害的我没参加公司聚餐,好可惜。

F.和师兄们每人随喜了500块钱放生,我的钱啊。

答案解析:

在积累福慧二资后,一定要将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后,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后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当然,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讲,大乘修行人将所积累的善根回向健康发财,也是颠倒回向。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后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
第三是宣扬。一般来讲,善根不能在别人面前宣扬,因为宣扬会导致善根毁坏;而过失则应尽量宣扬,因为发露过失可以摧毁罪业。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么供养上师、要么供养僧众,或者在佛前供养,但过一段时间就生起了后悔心:我当时错了,那天不应该作这样的供养。

10.关于念佛的见解,了义的观点的是?

正确答案:

B.当下忆念佛陀的心就是佛陀,除此之外别无他佛。

C.忆念阿弥陀佛时,能忆之心念就是阿弥陀佛。

D.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E.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答案解析:

《藏传净土法》第16课 第三册法本P73。
若按不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观想阿弥陀佛时,遥远的佛陀也了知我们的心念。若从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当下忆念佛陀的心就是佛陀,除此之外别无他佛。故密宗认为,忆念阿弥陀佛时,能忆之心念就是阿弥陀佛;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像或念观音心咒时,当下的心就是观世音菩萨。蕅益大师也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观经》亦云:“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可见在究竟观点上,显密并无二致。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