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7)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7)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24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乙六、修悲心之利益:

依悲无贪得法身,现前妙观察智慧,

一切法身之功德,力等十八不共法。


修悲心使贪心清净为妙观察智并获得法身。《莲花顶经》中云:“悲令贪心清净为,妙观察智得法身。”


乙七、修喜心之利益:

依喜无有嫉妒心,获得报身成作智,

幻化种种不定相,任运成身即事业。


修喜无量心,可获得事业圆满之成所作智,清净嫉妒而现前化身。《莲花顶经》中云:“喜令嫉妒清净为,成所作智得报身,任运自成诸事业。”


乙八、修舍心之利益:

修习舍心无慢痴,现前平等性智慧,

以及法界性智慧,离戏法性本性身。

修持舍心使慢心、痴心清净为平等性智与法界性智。因本性身不变而现前金刚身与现证菩提身。《莲花顶经》中云:“依舍及与大舍心,令我慢痴清净为,法界性智等性智,获得菩提金刚身。”


四无量心的作用也有四种:


(一)修四无量心者不贪世间:《经庄严论》中云:“慈悲诸尊主,尚不住寂灭,况于世间乐,自命岂贪执?”(唐译:菩萨悲自在,寂静尚不住,世乐及身命,此爱云何起?


(二)修四无量心者不求自乐:《经庄严论》中云:“大悲见苦者,未乐何有乐,是故慈悲者,令他乐方乐。”(唐译:有苦及无智,大海及大暗,拔济以方便,云何不障尽?


(三)修四无量心者压服世乐:《经庄严论》中云:“由慈所生苦,压服世诸乐,所作皆具慈,岂有更稀奇?”(唐译:罗汉及缘觉,如是悲爱无,何况余世间,岂得不过世?


《致弟子书》中云:“佛说可怜众生受剧苦,为利他众受苦乃安乐,刹那自令他离饥渴热,何有等同于彼之欢喜?精勤利乐他众所生喜,环境受用之乐不可比,王位资具之乐不可比,妻子天非天乐不可比。”


(四)修四无量心者不厌烦轮回:《经庄严论》中云:“大悲智者知,轮回假立苦,我我所皆无,无厌罪不害。”(生死苦为体,及以无我性,不厌亦不恼,大悲胜觉故。)具有如此殊胜无量心之胜士超越世间,无有过患。


彼论又云:“贪者非无过,非为超世间,智者之慈悲,无过超世间。”父母慈爱子孙是有贪执的,菩萨慈爱众生并非有贪执,因为菩萨能救度彼等脱离轮回。此慈悲心无有过患,因为依靠此心可以救度苦难众生脱离轮回。


《经庄严论》中云:“依方便引导,感受剧烈苦,依愚暗世众,岂能有罪过?”这种慈悲是超越世间的,因为菩萨具有声闻缘觉也不具备的慈心等。彼论又云:“世菩提缘觉,罗汉亦无慈,何况说他众,岂不超世间?”(唐译:罗汉及缘觉,如是悲爱无,何况余世间,岂得不过世?如果未修四无量心,则有许多过失。


《经庄严论》中云:“菩萨皆不喜,害心损恼心,具有欲贪者,具有诸多罪。”(唐译:四梵有四障,嗔恼忧欲故,菩萨具此障,多种过失起。生于欲界中称为欲贪,生于上二界(色界、无色界)中称为有贪。


《俱舍论》中云:“二界所生为有贪。”增上烦恼的过患无量,《致弟子书》中云:“诸惑毁己毁戒毁众生,具失得微仙人导师呵,恶语相诤他世转无暇,失毁已得未得受剧苦。”失毁已得是指失去今生安乐,失毁未得是指失去来世安乐。


修四无量之利益:修四无量心者无有上述过患,并且为利益众生住于轮回中,但不是具有烦恼而流转的,因此无有痛苦。


《经庄严论》中云:“具有慈心等,不生此等过,非为烦恼者,利众住轮回。”(唐译:善住梵住人,远离彼诸恶,生死不能污,不舍济群生。


乙九、赞颂功德:

慈等功德无边际,无等人天导师赞。


《吉祥鬘经》中云:“谁修四无量,得善逝垂念,功德无有量,超过虚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