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积累功德,需要恒时隐秘两件事 Back

积累功德,需要恒时隐秘两件事


本文出处丨智圆法师《自我教言》



损坏功德的方面有很多种,比如嗔心、邪见、颠倒回向、宣传自己的功德,都会损减功德。隐藏自己的功德,才能逐渐积累。如果为求名声,经常宣传自己的功德,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功德就会以暴光而消失。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

◎ 万物的孕育都要隐藏,才能深厚,如果暴露,很快就会消亡。

◎ 胎儿都是深藏在母胎里面,而且要经十月才能孕育成人;

◎ 酿酒也是要密封,不能漏气;

◎ 一切草木的根都是隐藏在地下,而且扎根越深,生命力越旺盛;

◎ 下至煮饭也要密闭才能熟。

通过这些比喻,大家应当懂得,功德是要潜藏隐密,才能不断增长积聚。

积德需积“阴德”

所以,古人教我们积“阴德”,做了善事,要不留名,不居功,不自己宣传,这样才能与道相应。如同雁过长空,不留一点痕迹,我们做功德,不要在心里耽著,做了好像没事一样,这样才清净。如果做了一点功德,天天都执著,天天都嘴在嘴边,见人都要宣传一遍,这样也不会有很大功德,因为功德都因你的口舌而漏尽了。

附:阳善和阴德的差别
行善为人知,就是阳善;行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后者果报更大。
以阳善得到世间的名声,名声也是福,享受大名,福报自然会随之而消失,所以阳善不如阴德果报大。假如名声与实际不符,名声很大,内在并没有实际的道德,那就更危险,往往会招来大祸。


隐秘修行的验相和证相

从修行产生的验相、证相上来说,也不能随便讲,讲了境界就容易消失。这是缘起上很微妙的地方。

但是现代人和古人的作法完全相反,稍有功德,就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不需别人宣传,自己首先就作广告,而且有一点功德,宣传起来可以放大十倍。这样只是贪求名声而已,最后一定会败亡的。有些凡夫人公然自称是某菩萨的化身、得了登地等等,这样说上人法妄语,根本戒都会破掉。



我们看大地的器量非常大,能够包容一切,在大地上放不净粪,大地也能容;车马在大地上行走,大地也能持。而水要是太清了,里面反而养不了鱼。这是表示有包容才能有福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别人非常宽厚,那就是有福德的相。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了过失,都不愿意让人知道,都不愿意有恶名。假如不隐恶,让恶名辗转传播,那就会使人无地自容。所以,古人说:“闻人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然而轻薄之人,往往爱听他人过失,而且听了之后,喜欢添枝加叶到处宣扬,这样坏人名声,一定会遭恶报。

在隐秘他人过失方面:
◎ 过失小的应当隐,过失大的尤其应当隐;
◎ 男子的过失应当隐,女人的过失尤其应当隐;
◎ 一般人的过失应当隐,祖先的过失尤其应当隐;
◎ 个人的过失应当隐,涉及到团体的方面,尤其应当隐;
◎ 下劣者的过失应当隐,德高望重者的过失尤其应当隐。

恶名越大,隐恶的功德就越大。不能隐的人,都是自己无福隐恶。





古代的大舜,隐恶扬善。大舜在河滨,见渔人争抢深潭,老弱只能在浅滩急流中打渔,大舜见了心里很悲哀,他也去打渔。见到争的人,隐藏其过,口中不说;见有谦让者,就赞扬效法他。一年后,渔人都以深水相让。

所以,像圣王大舜这样,能够包容人,自己首先作出榜样来,久而久之,有过失的人自己就会惭愧,不求无过而他的过失自然会减少。如果不能容人,强求他无过,反而他的过失会越来越多。这个隐恶扬善是做人很基本的修养,是贤善人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菩萨宝鬘论》中说:

发露自己之过患,

不觅他人之过失,

隐藏自己之功德,

宣扬他人之功德。

对自己,应当多讲过失,隐藏功德;对待他人,应当多讲功德,不宣扬过失。常见他人过失,就是诸恶之门;常见自己过失,就是诸善之门。

所以六祖说: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 

印光大师也教导我们:要常见自己是凡夫,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样做才会与道相应。否则,日日自赞毁他,菩萨戒也会破掉。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推 荐 阅 读 

 保证临终一定往生,你需要明白这个规律
• 这样做功课,临终时自然提起念佛的心
• 净业行人的睡前三问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才能闭关勤修净业呢?

 念佛人什么知识都学一点好吗?

 净土的念佛法门有五个要诀

 学习这部经典,对往生西方有直接利益


 重要提醒 

阿弥陀佛!由于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为了您能如常看到我们的最新文章,及不错过重要消息,请您:

1.时常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2.或者将导归极乐网星标

点击在看,随手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