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275
Back
365颗钻石的约定‖275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2 月 22 日 佛 历 2564 年
བཞི་བརྒྱ་པ་ལས།བསམ་པས་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ལ།།དགེའམ་ཡང་ན་མི་དགེ་བ།།ཐམས་ཅད་དགེ་ལེགས་ཉིད་འགྱུར་ཏེ།།གང་ཕྱིར་སེམས་དེ་གཙོ་བོའི་ཕྱིར།།ཞེས་གསུངས།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亦云:“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菩萨由于饶益众生的意乐非常强烈,或善、或不善的行为和语言,都会成为极妙的善法。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意乐以利他而得自在,能够恒时随顺于善法。
--《前行广释》第71课
菩萨由于饶益众生的意乐,身口所行的表面上或善或不善的一切行为,都会成为随顺菩提道的极妙善法,因为菩萨的意乐能恒时自在随顺于善法故。
生起了殊胜菩提心的菩萨,在形象上所作的会有种种善、不善、无记的行为。比如说一个菩萨,他有布施、持戒等善行,而有时他或许要杀生、说妄语等,还有行住坐卧等一些无记的行为。
但是,由于菩萨恒有利乐众生的清净意乐,这些善、不善、无记的行为,全部会成为随顺大乘菩提道的善妙法行。
生起了真实无伪的殊胜菩提心,菩萨于利益众生的发心即得到了自在,随时随处举止言谈之间,他皆能自在保持饶益他人的清净意乐,即使表面上行持一些杀生等恶行,然而实际他不会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烦恼发心,而唯是随顺利他善心而行。
因此,菩萨无论行持何种身口行为,以菩提心摄持,皆成为积累福德资粮的善法,由此更可体现善心意乐于修道中的重要性。
--《中观四百论广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