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信仰≠迷信
信仰的内容虽有很多,但我个人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今天所讲的,主要是宗教信仰。
如今全世界有无数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教义,但你不管信仰哪一个,都需要有理性的智慧。现在很多人的信仰,常常是种迷信,他们到一个寺院、见了一位上师,或者接触某个宗教群体时,身心得到宁静、安乐,就将它认定为自己的信仰。可这种信心是非理性的,很容易随外缘而转变。那什么样的信心比较稳固呢?比如你对佛陀、佛法、僧众有信心,这是依靠智慧长期观察、反复对比,最终完全明白三界最伟大的是佛陀,他所传的佛法极其殊胜。这样的信念并非只是心血来潮、人云亦云,也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发自心坎深处的一种体会,这就被称为不退转的信心。
在座的知识分子,务必要希求这种信心。否则,自己的信仰特别盲目,带有一种迷信成分,那一旦遇到不太顺心的事,就很容易对所信仰的对境产生邪见。因此,只有建立在智慧、正见基础上的信心,才是最为可靠的。
我本人而言,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同时也在给一些人讲经说法,在此过程中,自己深深感觉到,正确的信仰很重要。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拥有名声财富,就像有些球星、明星,成千上万的人便会去疯狂追逐。目的是什么呢?也不是自己想当明星,只不过想跟他说说话、拍个照而已。若用智慧进行观察,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糊里糊涂地去追随,这种行为就是源于不正确的信仰。
你们各位长期研究文科、理科等学术知识,智慧应该很敏锐。那么这种智慧——最初听受有关知识,然后再去领会、思索、观察,最终体验到那种意境,跟佛教中的闻思修也很相合。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智慧,就应该好好观察自己的信仰,并树立一种正信,而不是迷信。若能如此,则无论对你个人还是社会群体,都是发展、进步的一种动力。
摘自信仰与人生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