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前行第117课学习笔记和随堂小测 Back

前行第117课学习笔记和随堂小测

仰望虚空 2023-07-02

学习笔记|加行 第一百一十七课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科判坐标


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乙一、共同外前行;乙二、不共内加行;丙一、皈依;丙二、发殊胜菩提心;丙三、念修金刚萨埵。丁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丁四、念修百字明。



正式发心


正文脉络

一、念修仪轨。

(一)观想脉轮充满甘露。

1、观想身体的脉轮。

(1)身体的自性:

🔸观想自己的身体是内外透明光的自性。

(2)中脉:

🔸身体中央有一个中脉。

(3)四轮:

🔸中脉分出的四轮形如伞辐,脐部幻化轮有六十四个脉瓣,瓣端朝上;心间法轮有八个脉瓣,瓣端朝下;喉间受用轮有十六个脉瓣,瓣端朝上;头顶大乐轮有三十二个脉瓣,瓣端朝下。

2、获得四灌、清净四障、生起四喜、获得四身果位。

(1)大乐轮的所有脉瓣遍满菩提甘露,得受宝瓶G顶,清净了业障,获得喜智慧,现前化身果位。

(2)甘露流经喉间受用轮,得受秘密G顶,清净了烦恼障,获得殊喜智慧,现前报身果位。

(3)甘露流经心间法轮,得受智慧G顶,清净了所知障,获得极喜智慧,现前法身果位。

(4)甘露充满脐间幻化轮,得受句义G顶,清净了习气障,获得俱生喜智慧,现前自性身果位。

3、关于道G顶。

🔸这里是金刚萨埵与上师瑜伽合修的一个窍诀。G顶有在上师面前亲自得受的,也有依靠观想得受的,比如观想金刚萨埵、文殊菩萨,或自己的根本上师等,这种G顶叫道G顶。


(二)观想罪业已清静。

1、念诵。

(1)藏文:

滚波

大讷莫西梦巴意

大策累讷嘎扬年

喇嘛滚布加凑戒

凑喔多吉怎巴得

特吉亲波大涅坚

昼哦凑拉大加切

大荡思坚他加戒革颂特匝瓦荡烟拉各大

策年巴踏加透漏夏瘦的巴荡这巴尼洞

这莫凑踏加向扬大巴匝德索

(2)汉文:

怙主!

我以愚昧无知故

于三昧耶有失犯

上师怙主予救护

亦即主尊金刚持

具足大悲体性者

众生主尊我皈依

发露忏悔自他一切众生身语意所失悔的一切根本支分三昧耶,祈求赐予加持一切罪障、堕罪、垢染全部清净。

2、观想罪业得以清净。

🔸忏悔文念诵完毕以后,紧接着观想上师金刚萨埵,和颜悦色地安慰自己:“善男子,你的一切罪障、所失毁的戒律均已清净。”一定要这样观想。

3、如此念诵、观想之功德。

🔸《胜马游舞续》云:“无上密咒王,仅一次念诵,亦灭一切罪,成办诸事业。”


(三)自身成金刚萨埵。

1、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成金刚萨埵。

🔸上师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身,以此为缘,自己以前的平庸身体,也变成了与前面所观想的一模一样的金刚萨埵。

2、观想咒轮。

(1)月轮:

🔸金刚萨埵(即自己)的心间,观想一个如扁芥子大小的月轮。

(2)咒轮:

A、中央:蓝色的藏文“吽”字。

B、吽的前面是白色的藏文“嗡”字。

C、右边是黄色的藏文“班扎尔”字。

D、后方是红色的藏文“萨“字。

E、左边是绿色的藏文“埵”字。

(3)修法介绍(提示)。

🔸整个忏悔修法的内容实际是圆满次第的修法。有个G顶是最好的。但不管是德巴堪布,还是法王如意宝,都没有说听受《大圆满前行》之前非要受G顶。

(4)关于金刚萨埵心咒。

A、金刚萨埵心咒在《大藏经》里也有。

🔸法贤、般若等译师所译的经续中,就有这一心咒,只不过发音稍微有点不同而已。

B、没见到的,不能说没有。

 a、阿底峡尊者到藏地时,发现了很多经续都是印度佛教未遭毁灭之前,由大成就者及译师们,从邬金、香巴拉等刹土,以及印度各地迎请来的,自己根本没有见过,进而摧毁了自己的傲慢。

 b、我们未见、未知的肯定更多了。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之见,障碍对善法的行持。


(四)自他二利之缘起。

1、观想供养诸佛,自利法身之缘起。

(1)供养诸佛,积资净障。

🔸在念诵“嗡班扎尔萨埵吽……”的同时,观想五咒字放射白、黄、红、绿、蓝五色光,光的顶端有嬉女等供养天女,挥手散出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无量供品,供养居于十方广大无边、不可思议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令他们心生欢喜,从而圆满了资粮、清净了罪障。

(2)诸佛菩萨放光加持令自己现前果位。

🔸观想所有佛菩萨的一切大悲、加持,变成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光融入自身,自己现前了殊胜与共同成就、与学道相关的四种持明以及究竟果位——无学道双运果位,这是准备自利法身的缘起。

2、观想布施众生,他利色身之缘起。

(1)五咒字向下放射光芒,照耀三界六道众生,消除罪障、痛苦、习气。

(2)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

(3)内情众生变为金刚萨埵的自性。

(4)全部口诵“嗡班扎尔萨埵吽……”

3、如此观想之功德:

A、《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也说:“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

B、一瞬间便可圆满不可思议的福慧资粮,同时,也能够成办利益天边无际众生的事业。

4、教诫:依靠善巧方便修行。

(1)有了善巧方便的功德。

🔸有了善巧方便,不管是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是利益众生,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2)当随学自宗大德。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除了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之中念咒外,未曾在心、口散乱时念过一串佛珠的咒文。”


(五)收座回向。

1、观想:

(1)现喜刹土的一切外器世界,全部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之中。

(2)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依次化光融入自身。

(3)自身也从边缘逐渐化光融入心间的“嗡”字中、“嗡”融入“班扎”、“班扎”融入于“萨”、“萨”融于“埵”、“埵”融入“吽”字的“雅布杰”、“雅布杰”融入“小阿”、“小阿”融入“哈”、“哈”融入头部的日月明点中,到“那达”之间次第融入,最后“那达”也如彩虹消于空中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4)就这样,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稍许放松而入定。

2、总结“念修百字明”的观修顺序:

(1)自己的庸俗之身,在这个不清净的身体上忏悔罪业。

(2)忏悔以后,自己也成了清净的金刚萨埵,没有庸俗的我。

(3)之后,连清净的金刚萨埵也变成文字,文字融入法界,最后一无所缘,光明离戏。

(4)如果有大圆满或大中观的离戏境界,就在这一见解中安住。如果没有,那就毫不执著地坐一会儿。

3、回向发愿。

(1)观想:

🔸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再度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埵刹土。

(2)念诵。

A、藏文:

给瓦德噫涅德达

多吉森华哲杰内

桌瓦久江玛利巴

得耶萨拉够巴秀

B、汉文: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金刚萨埵尊

令诸众生无一余

悉皆安置于此地

(3)发愿、回向。

🔸以此来作回向、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全部成就金刚萨埵的果位。

4、座下行持:

(1)以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来行持。

🔸在行住坐卧中,所见所闻都要观为金刚萨埵的自性,一切都是清净的。这就是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是将行为转为道用的窍诀。

(2)上师瑜伽的修法与此类似。

🔸如果入定时修的是上师瑜伽,那在出定以后,就观一切显现都是上师的化身,一切声音都是上师的声音,一切分别都是上师的智慧,这样修是非常关键的。


念修注意事项

(一)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1、念诵质量的差别。

(1)引用教证:

A、续部中说:“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所谓“无果”,个别大德解释说,是指果很小,并不是毫无利益。

B、续部中又说:“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清净与不清净念诵的差距,是一千倍;有等持与无等持念诵的差距,是十万倍。

(2)教诫。

A、例说:

🔸曾有一位大德来学院化缘建寺院,当上师等人前去送钱时,其侍者告诉上师等人,“上师念诵时不接见任何人,请你们在外面等一下吧。”

B、教诫:

🔸要养成清净念诵的习惯,心一定要专注,有些杂念是正常的,但尽量不要夹杂闲言碎语。

2、念诵时不应夹杂闲言碎语。

(1)不清净念诵的过患。

A、何为不清净念诵?

🔸念修密咒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来念诵,那么他所念的密咒就是不清净的念诵。

B、过患:

 a、喻说:

🔸就算是在纯金、白银中掺杂微量的黄铜或普通铜,也只能被人们称为非金或伪银了,它们再也起不到纯金纯银的作用。

 b、教说(害己):

(a)效果差: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b)后世入三涂:《法苑珠林》云:“但诸绮语,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长诸不善,死落三涂。”

 c、理说(害他):

(a)如果念经的人既不能明观等持,也不具足清净戒律与誓言,而且口说绮语、心思散乱,结果中阴身知道了,便对这些人生起邪见或嗔恨,以此为缘,中阴身自己将堕入恶趣。华智仁波切所说:“这类上师或僧人,有还不如没有的好。”

(b)旁述如何利益亡灵?

Ⓐ亡灵的特点:

🔸中阴身是有神通的。某些中阴窍诀说,中阴身比正常人聪利九倍,对我们的所念、所言、所行都很清楚,为了获得饶益,会满怀希望地跑到上师僧人们面前。

Ⓑ 如何利益亡灵?

🔸有生圆次第的功夫是最好的,对亡灵最有利;没有生圆次第的功夫的话,只要心怀慈悲,以诚信仰赖三宝,这样念诵的利益也极大。

C、教诫。

 a、断除绮语等。

🔸要有正知正念,念经期间最好关掉电话,不要说闲话。

 b、随文入观,专注所缘。

(a)原因:

🔸因为密宗仪轨都是“明观生次词句门”,修金刚萨埵、阿弥陀佛等生圆次第的仪轨时,都要靠词句来观修。

(b)若不能如此则害人害己。

Ⓐ形象佛事的表现:

🔸该观的不观,对所缘毫不专注。

🔸一到最关键的讽诵心咒时,很多人的心情顿然放松下来,端坐的姿势也成了东倒西歪。

🔸甚至吸起百恶之源的烟草。

🔸谈论“沟头沟尾”的无聊事件,开启了众多绮语伏藏之门。

🔸手上也像捋黑色肠子一样,空空地数着念珠。

🔸到了下午时分抬头望望天空,便开始念诵“班扎布白得贝……”,吹打法器发出巨响(而念完仪轨)。

Ⓑ过失:

🔸害人:依靠这种不清净的念诵及形象的仪轨,会将亡魂引入恶趣。

🔸害己:活人做佛事也是弊大于利。这类人享用信财的话,确实好似食用炽燃的铁丸一般。

(c)教诫:

🔸做诸如此类的形象佛事,真不如以清净心念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文》或《普贤行愿品》。因为,这些念得清净的话,只要如理如法,时间短一点也加持很大。


(二)以菩提心摄持念诵是关要。

1、不同能力的人都不能离开菩提心。

(1)应舍:

🔸切切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肉块大小、油饼薄厚等供养的好坏上,而应当尽心饶益那些病人或死者。

(2)应取:

A、具生圆次第能力的人:

🔸应当对于那些处于紧要关头、倍受痛苦、无依无怙的病人或死者一视同仁,发心利益他们,以慈悲心、菩提心摄持而行事,专心致志勤奋努力念修自己所了达的生圆次第法门。

B、不具生圆次第能力的人:

🔸应该随着词句思考意义,或者至少也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肠怜悯这些可怜的众生、对三宝的无欺谛实力生起信心、定解等等。

2、具菩提心则自他获益。

(1)因缘聚合就能利他。

A、内:

 a、心:菩提心。

 b、行:仪轨念诵音正、清晰。

B、外:

🔸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

C、因缘聚合就能利益众生。

 a、当这三种力量——我们自身清净菩提心的力量、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聚合时,就如由三种植物配成的良药一样,绝对能利益到众生。

 b、心清净最关键。

(a)只要发心清净,即使一个人在亡者身边为他念经,他也不会堕入恶趣。

(b)为病人念些药师咒、《心经》、《金刚经》等,除了定业,连药师佛亲自现前也无能为力以外,必定对他有利。

(c)为亡者,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名号及种种经典都行,也必定能遣除他的恐惧和痛苦。

(2)具菩提心则自获利。

A、正面:于人垫上净己障。

🔸我们竭尽全力地为别人修行,念经、诵咒、修法……将众生安置于解脱道上时,自己的罪障也就清净了,二资也就圆满了。

B、反面:只关心自利则不得自利。

 a、害怕享用信财、亡财的过患,甚至对病人、死者等倍受痛苦的众生连加持、回向、发愿等佛事也不肯做,这真正已经断绝了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b、只注重自利的人难以清净自己的罪障以及享用信财的罪过。

(3)教诫。

A、中道而行:

 a、大乘行人跟谁都“隔离”着,自我保护得太过了,不见得是好修行人的标志。

🔸有点境界,就跟谁都不接触了,久了以后,搞不好会出大问题的。

 b、也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付出。完全付出的话,恐怕只有大菩萨才做得到。

(a)上师如意宝,病得最严重的时候,还继续给人加持、摸顶。

(b)和人接触的话,自己的一些小问题也能被发现。

B、远离私欲之心最重要。

🔸最初以慈悲、菩提心为本,尽己所知、尽己所能、诚心诚意精进修行生圆次第等都不离开想利益众生的动机,那么无论是在自家还是到他家观修生圆次第、念经、诵咒都没有丝毫差别。



往期回顾


名词解释及教证公案|加行 第一百一十七课


名词解释

原文

观想脉轮充满甘露。

脉轮:

人体中脉分出若干瓣状旁枝形成的轮形脉道。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首先是大乐轮的所有脉瓣遍满菩提甘露,此时修行人便得受宝瓶灌顶,清净了业障,获得喜智慧,现前化身果位。

大乐轮:

人体顶际脉轮。


宝瓶灌顶:

内外续部共同传授的成熟G顶。在彩粉、绘画的坛场之中,加授水和冠冕等事物于弟子身上,使身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生起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身金刚化身缘分的一种无上M乘G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之后一步一步向下,流经喉间受用轮,得受秘密G顶;流经心间法轮,得受智慧G顶;充满脐间幻化轮,得受句义G顶

受用轮:

受用饮食味道的脉轮,位于喉间,由五百微细脉道围绕而成。


秘密G顶:

三上毕竟G顶之一。在上师双身世俗菩提心坛场中,为弟子语门G顶,使语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风脉瑜伽及念诵咒语,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语金刚圆满报身缘分的一种无上M乘G顶。

——《藏汉佛学词典》


法轮:

是指心间脉轮。人体心间的轮状脉结。

——《噶举教派史略》


智慧G顶:

三上毕竟G顶之一。在手印女坛场中,为弟子意门G顶,使意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圆满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值证得果位意金刚法身缘分的一种无上M乘G顶。

——《藏汉佛学词典》


句义G顶:

又作真言G顶。为不空三藏所立五相G顶之一。据金刚顶义诀载,修行此法时,行者观想本尊之真言及其义理布列于全部身心之中。至于所尊奉之本尊,则依各部而别。此一行法适用于已受学法G顶而未受传法G顶之真言行者。

——《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原文

当然,有个G顶是最好的。因为,这里有时会牵涉一些无上瑜伽的不共修法,而这些修法,显宗、外密中都没有。

无上瑜伽:

方便智慧无二和合,成为一切M乘至高无上,过此再无其他更上M乘,故称无上瑜伽部。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在念诵的同时,观想五咒字放射白、黄、红、绿、蓝五色光,光的顶端有嬉女等供养天女,挥手散出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无量供品,供养居于十方广大无边、不可思议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令他们心生欢喜,从而圆满了资粮、清净了罪障。

八吉祥徽:

又称八端相。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和金鱼。

——《萨迦世系史续编》


轮王七宝:

俱舍论十二卷十二页云:经说轮王出现于世,便有七宝出现世间。其七者何?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

——《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宝幢:

幢,胜利幢。八吉祥物之一。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礼品。

—— 《萨迦世系史续编》


千辐金轮:

佛书所说大梵天王劝佛说法所供金轮。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一切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一切内情众生变为白、黄、红、绿、蓝五色金刚萨埵的自性(也就是五部金刚萨埵或五部佛)。

五部佛:

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佛。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如果没有等持的力量摄持,那就像一块沉睡海底的大磐石,念诵多少天、多少年乃至多少劫,也毫无结果。

等持:

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原文

所以享用信财、亡财者,无论是上师还是普通僧人都是同样,都应在清净念诵的同时,不离菩提心,这才是关要。

信财:

1、三宝财物、庙产、僧财。

2、施主信徒奉献的资财实物。

——《佛学词典》


 教    证    和    教    言 

1、《胜马游舞续》云:“无上密咒王,仅一次念诵,亦灭一切罪,成办诸事业。”

2、《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也说:“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

3、续部中说:“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4、续部中又说:“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5、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6、《法苑珠林》云:“但诸绮语,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长诸不善,死落三涂。”

7、“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公    案

1、当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他本以为自己对M续是无所不知的,但当来到桑耶那座特别大的藏经堂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有许多经续是自己前所未见的。这些梵文本及藏文译本的经续,都是在印度佛教未遭毁灭之前,由大成就者及译师们,从邬金、香巴拉等刹土,以及印度各地迎请来的。

惊讶之余,尊者赞叹道:“我对M续可以说无所不知,而且,有空行在天空给我示现了无数宫殿,里面的众多续部我也看过。但是今日所见,的确是前所未有,连印度最兴盛时期也无法相比。可见,M法确实是无量无边。”从此,尊者的傲慢被摧毁了。


2、据传记记载,全知麦彭仁波切一生闭关多年,尊者曾说:“除了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之中念咒外,未曾在心、口散乱时念过一串佛珠的咒文。”


3、以前,有一位大德来学院化缘建寺院,上师如意宝特别重视,安排他在“国际学经堂”顶层的贵宾室住。当时学院的财力不强,但法王还是根据学院的能力,供养了一些钱,是桑管家和我送去的。

我们刚要进屋时,大德的侍者说:“上师念诵时不接见任何人,请你们在外面等一下吧。”我们只好等了,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重难点及窍诀|加行 第一百一十七课

一、念修仪轨。


(一)观想脉轮充满甘露。

1、观想身体的脉轮。

(1)身体的自性:

观想自己的身体是内外透明光的自性。

(2)中脉:

身体中央有一个中脉。

(3)四轮:

中脉分出的四轮形如伞辐,脐部幻化轮有六十四个脉瓣,瓣端朝上;心间法轮有八个脉瓣,瓣端朝下;喉间受用轮有十六个脉瓣,瓣端朝上;头顶大乐轮有三十二个脉瓣,瓣端朝下。

2、获得四灌、清净四障、生起四喜、获得四身果位。

(1)大乐轮的所有脉瓣遍满菩提甘露,得受宝瓶G顶,清净了业障,获得喜智慧,现前化身果位。

(2)甘露流经喉间受用轮,得受秘密G顶,清净了烦恼障,获得殊喜智慧,现前报身果位。

(3)甘露流经心间法轮,得受智慧G顶,清净了所知障,获得极喜智慧,现前法身果位。

(4)甘露充满脐间幻化轮,得受句义G顶,清净了习气障,获得俱生喜智慧,现前自性身果位。


(二)观想罪业已清静。

1、念诵。

(1)藏文:

滚波

大讷莫西梦巴意

大策累讷嘎扬年

喇嘛滚布加凑戒

凑喔多吉怎巴得

特吉亲波大涅坚

昼哦凑拉大加切

大荡思坚他加戒革颂特匝瓦荡烟拉各大

策年巴踏加透漏夏瘦的巴荡这巴尼洞

这莫凑踏加向扬大巴匝德索

(2)汉文:

怙主!

我以愚昧无知故

于三昧耶有失犯

上师怙主予救护

亦即主尊金刚持

具足大悲体性者

众生主尊我皈依

发露忏悔自他一切众生身语意所失悔的一切根本支分三昧耶,祈求赐予加持一切罪障、堕罪、垢染全部清净。

2、观想罪业得以清净。

忏悔文念诵完毕以后,紧接着观想上师金刚萨埵,和颜悦色地安慰自己:“善男子,你的一切罪障、所失毁的戒律均已清净。”一定要这样观想。

3、如此念诵、观想之功德。

《胜马游舞续》云:“无上密咒王,仅一次念诵,亦灭一切罪,成办诸事业。”


(三)自身成金刚萨埵 。

1、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成金刚萨埵。

上师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身,以此为缘,自己以前的平庸身体,也变成了与前面所观想的一模一样的金刚萨埵。

2、观想咒轮。

(1)月轮:

金刚萨埵(即自己)的心间,观想一个如扁芥子大小的月轮。

(2)咒轮:

A、中央:蓝色的藏文“吽”字。

B、吽的前面是白色的藏文“嗡”字。

C、右边是黄色的藏文“班扎尔”字。

D、后方是红色的藏文“萨“字。

E、左边是绿色的藏文“埵”字。


(四)自他二利之缘起。

1、观想供养诸佛,自利法身之缘起。

(1)供养诸佛,积资净障。

在念诵“嗡班扎尔萨埵吽……”的同时,观想五咒字放射白、黄、红、绿、蓝五色光,光的顶端有嬉女等供养天女,挥手散出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无量供品,供养居于十方广大无边、不可思议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令他们心生欢喜,从而圆满了资粮、清净了罪障。

(2)诸佛菩萨放光加持令自己现前果位。

观想所有佛菩萨的一切大悲、加持,变成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光融入自身,自己现前了殊胜与共同成就、与学道相关的四种持明以及究竟果位——无学道双运果位,这是准备自利法身的缘起。

2、观想布施众生,他利色身之缘起。

(1)五咒字向下放射光芒,照耀三界六道众生,消除罪障、痛苦、习气。

(2)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

(3)内情众生变为金刚萨埵的自性。

(4)全部口诵“嗡班扎尔萨埵吽……”

3、如此观想之功德。

A、《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也说:“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

B、一瞬间便可圆满不可思议的福慧资粮,同时,也能够成办利益天边无际众生的事业。

4、教诫:依靠善巧方便修行。

(1)有了善巧方便的功德。

有了善巧方便,不管是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是利益众生,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2)当随学自宗大德。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除了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之中念咒外,未曾在心、口散乱时念过一串佛珠的咒文。”


(五)收座回向。

1、观想:

(1)现喜刹土的一切外器世界,全部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之中。

(2)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依次化光融入自身。

(3)自身也从边缘逐渐化光融入心间的“嗡”字中、“嗡”融入“班扎”、“班扎”融入于“萨”、“萨”融于“埵”、“埵”融入“吽”字的“雅布杰”、“雅布杰”融入“小阿”、“小阿”融入“哈”、“哈”融入头部的日月明点中,到“那达”之间次第融入,最后“那达”也如彩虹消于空中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4)就这样,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稍许放松而入定。

2、总结“念修百字明”的观修顺序:

(1)自己的庸俗之身,在这个不清净的身体上忏悔罪业。

(2)忏悔以后,自己也成了清净的金刚萨埵,没有庸俗的我。

(3)之后,连清净的金刚萨埵也变成文字,文字融入法界,最后一无所缘,光明离戏。

(4)如果有大圆满或大中观的离戏境界,就在这一见解中安住。如果没有,那就毫不执著地坐一会儿。

3、回向发愿。

(1)观想:

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再度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埵刹土。

(2)念诵。

A、藏文:

给瓦德噫涅德达

多吉森华哲杰内

桌瓦久江玛利巴

得耶萨拉够巴秀

B、汉文: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金刚萨埵尊

令诸众生无一余

悉皆安置于此地

(3)发愿、回向。

以此来作回向、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全部成就金刚萨埵的果位。

4、座下行持:

(1)以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来行持。

在行住坐卧中,所见所闻都要观为金刚萨埵的自性,一切都是清净的。这就是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是将行为转为道用的窍诀。

(2)上师瑜伽的修法与此类似。

如果入定时修的是上师瑜伽,那在出定以后,就观一切显现都是上师的化身,一切声音都是上师的声音,一切分别都是上师的智慧,这样修是非常关键的。


二、念修注意事项。


(一)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1、念诵质量的差别:

(1)续部中说:“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2)续部中又说:“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2、念诵时不应夹杂闲言碎语。

(1)不清净念诵的过患。

A、何为不清净念诵?

念修密咒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来念诵,那么他所念的密咒就是不清净的念诵。

B、过患。

 a、喻说:

就算是在纯金、白银中掺杂微量的黄铜或普通铜,也只能被人们称为非金或伪银了,它们再也起不到纯金纯银的作用。

 b、教说(害己):

(a)效果差: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b)后世入三涂:《法苑珠林》云:“但诸绮语,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长诸不善,死落三涂。”

 c、理说(害他):

如果念经的人既不能明观等持,也不具足清净戒律与誓言,而且口说绮语、心思散乱,结果中阴身知道了,便对这些人生起邪见或嗔恨,以此为缘,中阴身自己将堕入恶趣。华智仁波切所说:“这类上师或僧人,有还不如没有的好。”

C、教诫。

 a、断除绮语等。

要有正知正念,念经期间最好关掉电话,不要说闲话。

 b、随文入观,专注所缘。

(a)原因:

因为密宗仪轨都是“明观生次词句门”,修金刚萨埵、阿弥陀佛等生圆次第的仪轨时,都要靠词句来观修。

(b)若不能如此则害人害己。

Ⓐ害人:依靠这种不清净的念诵及形象的仪轨,会将亡魂引入恶趣。Ⓑ害己:活人做佛事也是弊大于利。这类人享用信财的话,确实好似食用炽燃的铁丸一般。


(二)以菩提心摄持念诵是关要。

1、不同能力的人都不能离开菩提心。

(1)应舍:

切切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肉块大小、油饼薄厚等供养的好坏上,而应当尽心饶益那些病人或死者。

(2)应取:

A、具生圆次第能力的人:

应当对于那些处于紧要关头、倍受痛苦、无依无怙的病人或死者一视同仁,发心利益他们,以慈悲心、菩提心摄持而行事,专心致志勤奋努力念修自己所了达的生圆次第法门。

B、不具生圆次第能力的人:

应该随着词句思考意义,或者至少也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肠怜悯这些可怜的众生、对三宝的无欺谛实力生起信心、定解等等。

2、具菩提心则自他获益。

(1)因缘聚合就能利他。

A、内:

 a、心:菩提心。

 b、行:仪轨念诵音正、清晰。

B、外:

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

C、因缘聚合就能利益众生。

 a、当这三种力量——我们自身清净菩提心的力量、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聚合时,就如由三种植物配成的良药一样,绝对能利益到众生。

 b、心清净最关键。

(2)具菩提心则自获利。

A、正面:于人垫上净己障。

我们竭尽全力地为别人修行,念经、诵咒、修法……将众生安置于解脱道上时,自己的罪障也就清净了,二资也就圆满了。

B、反面:只关心自利则不得自利。

 a、害怕享用信财、亡财的过患,甚至对病人、死者等倍受痛苦的众生连加持、回向、发愿等佛事也不肯做,这真正已经断绝了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b、只注重自利的人难以清净自己的罪障以及享用信财的罪过。

(3)教诫。

A、中道而行。

 a、大乘行人跟谁都“隔离”着,自我保护得太过了,不见得是好修行人的标志。

 b、也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付出。完全付出的话,恐怕只有大菩萨才做得到。

B、远离私欲之心最重要。

最初以慈悲、菩提心为本,尽己所知、尽己所能、诚心诚意精进修行生圆次第等都不离开想利益众生的动机,那么无论是在自家还是到他家观修生圆次第、念经、诵咒都没有丝毫差别。


一、 G顶的种类和作用。


(一)G顶相关概念:

G顶,实际上是传授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全部修持过程,传授到位以后才是真正的G顶。


(二)我们能接触到的G顶。

我们通常可以接触到的G顶简单来说分为普通的G顶和比较特别的G顶。

特别的G顶:

是比较秘密的G顶,是修持某一法脉的资格。

普通的G顶:

通常是加持性的,不一定能够具有接受法的开许或者成熟法器的作用。


1、这些G顶的目的:

比如说我们要修持一个M法,通常会有一个开许,这个开许就是传法上师会给接受法的弟子一个G顶,作为修持一个法脉的开许。有清净法器,传授传承和开许的含义。

2、接受G顶以后需要做什么?

接受G顶都是需要守持相应的戒律的,G顶的层次越高,守持的戒律层次越高,因此如果接受了最高级的G顶,守持M乘戒,即三昧耶,就已经包含了完整的菩萨戒和别解脱戒,上乘的戒律包含下乘的戒律,但下乘的戒律不包含上乘的戒律。

前行中阿底峡尊者也说过,他的菩萨戒以下的戒律均没有违反,但违反了密乘戒,并且精进地做了忏悔。


(三)G顶的不同分类。

1、基、道、果G顶。

根据G顶的得受方式,分为基、道、果G顶。

(1)基G顶:

一生之中第一次得到的标准G顶,叫基G顶。

(2)道G顶:

在第一次G顶之后,无论是上师赐与的G顶还是自己修上师瑜伽接受的G顶,都是道G顶。道G顶是没有次数限制的,每天在修上师瑜伽时都可以进行修持,观想的次数越多越好。

(3)果G顶:

在十地末尾,十方佛菩萨发光而赐与的G顶,是果G顶。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基G顶,因为必须要有一位具格的金刚上师才可以,而道G顶我们可以自己接受,果G顶则不需要我们操心。

2、内密G顶和外密G顶。

根据G顶的级别而分:

(1)内密G顶:

四级G顶也叫内密G顶。

(2)外密G顶:

有一级、二级和三级G顶,一般唐密中的G顶只有第一级G顶。

(3)修学次第:

显宗的根基成熟之后可以先学外密,但是如果加行修得好,也可以直接让我们的根基成熟起来,跳过外密,直接修持内密。

(4)举例说明:

1)平时我们接受的金刚萨埵G顶、阿弥陀佛G顶、观音菩萨G顶、大日如来G顶多属于外密G顶。

2)只要是四级G顶,都是内密G顶。内密G顶有层次各异的差别。

3、四级G顶分别有何种功德?

(1)宝瓶G顶:

A、首先是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生起次第有关的M宗续部及论典。

B、让气脉明点中的脉,以及身口意中的身转化为佛身,没有证悟的人借助G顶赐予的力量及生起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快速地成熟。

C、断除身体的罪业。

D、播下化身的种子,并令化身成熟。

这四种作用均是从表面上来说的,并不涉及真正的胜义实相。

(2)秘密G顶:

A、首先是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圆满次第有关的M宗续部及论典。

B、断除气脉明点中气的障碍,以及身口意中的语言转化为佛语,没有证悟的人借助G顶赐予的力量及生圆次第的修法,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快速地成熟。

C、清净语言的罪业。

D、播下佛报身的种子。

(3)智慧G顶:

这一级G顶中,包含了超级的智慧,也即大圆满的智慧。其作用是:

A、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后期的圆满次第有关的M宗续部及论典。

B、让气脉明点中的明点,以及身口意中的意转化为佛智慧,没有证悟的人借助G顶赐予的力量及生起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让自己的意识快速成熟。

C、断除意识的罪业。

D、播下法身的种子。

(4)句义G顶:

是最高级别的G顶,大圆满的G顶,包含最终的大圆满境界,也包含所有M法的内容。作用:

A、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大圆满法最低境界相关的部分M宗续部和论典。比如大幻化网,但要修大圆满,必须得到大圆满法自己的G顶才行。

B、给受灌者心里播下快速得到佛的自性身的种子。

C、断除气脉明点的综合障碍。

D、消除阿赖耶识上身、口、意共同制造的罪业。

(5)最后还有一种G顶,是金刚上师的G顶:

在G顶授权之后,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可以担当金刚上师的特殊G顶,接受这种G顶之后,才有资格给其他人G顶和宣讲M宗续部。

4、在《大日经》中有三种G顶的分类。

(1)结缘G顶:

接受者不拘根性,皆是其入坛投花,授予其花所附著之尊之印明以结缘。虽G顶,作法不具足。

(2)受明G顶:

也成为学法G顶,随其投花所得之本尊,授以三密法门,须为M宗根基弟子。

(3)传法G顶:

又名阿阇梨G顶,类似于金刚上师G顶。在其他经中也有其他分类,形式不同。


二、 持明、学道是什么意思?


(一)四种持明:

即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与任运持明。

1、异熟持明:

资粮道与加行道中通过修生圆次第,虽然身体平凡存在,但心已成为本尊之身。

2、长寿持明:

得加行道胜法位时已真实获得长寿持明果位。究竟胜法位后,因获得金刚身而无有生死,心得见地。也就是说,获得长寿持明者的身体住于胜法位,彼之化身与功德皆等同于一地菩萨。

3、大手印持明:

从二地到十地间之修道九地,即身体现为坛城(本尊)的形相,心已净除九垢具有无相智慧。

(1)即二地、三地、四地、五地称为金刚持明,以如金刚般的证悟摧毁自地之障故。

(2)六地主要行持智慧度,并转法轮,所以称为轮宝持明。

(3)七地善巧方便如同宝轮,因此也称为宝轮持明。八地获得无分别智慧宝自在,所以称为宝珠持明。

(4)九地以无贪修刹土、行事业故称为莲花持明。

(5)十地圆满而行利众事业,因此称为宝剑持明。

4、任运持明者:

任运持明是指佛地。


(二)学道。

有学道、无学道指的是修行的阶段。

大乘当中,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一地)、修道(二地到十地)都是有学道,佛地是无学道。


本课涉及到的M法名词、修法的扫盲介绍。


(一)何为生圆次第?

1、何为生圆次第?

生起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观想佛菩萨、佛的坛城等等,从而清净现象。

圆满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气脉明点等修法证悟空性。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双运的修法,是将本尊观想为如幻如梦的修法。从现象的角度来说,是生起次第;如幻如梦的空性,也就是圆满次第。

2、生圆次第之差异。

生起次第的取向是向外的,比如把山河大地观想为佛的坛城,地水火风空观想成五方佛母,修坛城、作供施、念密咒等等;圆满次第却认为,外在山河大地等所有一切,都是人体气、脉、明点的投影。控制住人体结构,不需要观想、念咒,也能自如地改变外境,所以圆满次第的修行是以内在的身体作为对境。

3、宁玛巴的三种瑜伽与生圆次第。

宁玛巴的三种瑜伽,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其见解层层递进,越来越接近于心的本性。

摩诃瑜伽主要讲生起次第,其对境是比较向外的,所以有很多观想、念咒、供养方面的内容。

阿尼瑜伽主要讲有相圆满次第,其对境是内在的金刚身,所以少了很多观想、念诵等外在方面的修法,其主要的宗旨,就是控制住身体的气、脉、明点。阿尼瑜伽认为,摩诃瑜伽所讲的观想、手印、念咒和供养等等,都是多余的弯路。

阿底瑜伽是讲无相圆满次第。其主张是,所有外在与内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只要证悟了心的本性,外在与身体方面的修法都不需要,都是歧途与弯路,故其对境既不是外在的观想、念咒、供养,也不是金刚身的气、脉、明点,而是心的本性光明。

忙碌的现代人,最好还是修学宁玛巴的大圆满。大圆满虽然是上等根基的修法,但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提升、升级为上等根基。提升的方法,就是修加行。


(二)简要介绍生起次第。

见解:

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佛的坛城。

1、生起次第是干嘛的?

M宗认为:凡夫有两种执著,一个是对现象的执著,也即认为现象本来就不清净的执著;第二个执著,是不但认为世界不清净,而且还认为是实有的执著。在第二个执著里面,包含了显宗所讲的“人我执”和“法我执”。第一个执著,可以用生起次第的修法来断除。

生起次第修法是强制性地实现“万法是佛的坛城”的最佳方便。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后,凡夫所谓稳定的世界就会被彻底颠覆,一切不清净的现象也将荡然无存。在修行者的面前,将会展现出诸佛坛城的景象。从普通人到成佛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识转换为智慧的过程。

2、生起次第的三种等持。

按照宁玛巴续部的说法,生起次第可以分为三种等持(也即三种三摩地或禅定):真如等持、显位等持、因位等持。通过三个禅定,可以将轮回当中的死亡、中阴以及投胎三个阶段分别转化为佛的法身、报身与化身。佛的三身是果,三个禅定是道,轮回当中的死亡、中阴以及投胎三个阶段是不清净的基。

A、真如等持。

“真如”也即法界、法性、空性、光明。真如三摩地也即修空性。在皈依、发心、祈祷上师等入坐前的修法全部结束以后,就修真如等持。如果是证悟者,就安住在证悟的状态当中,时间不需要很长。如果是没有证悟的人,就要坚信万法皆为空性,这可以说是相似的真如三摩地——不是真实的,与真实的三摩地有点接近、相似而已。

通过真如禅定,就能把死亡转化或清净为法身;真如禅定的另一个作用,是断除常见。因为接下来要修的所有佛的坛城也都是空性,不存在常住不灭实有的法,所以真如三摩地能断除常见。

B、显位等持。

“显位”也即现象,主要指的是大悲心。在真如等持修完以后,就针对没有证悟真如的众生修大悲心,时间不需要很长。

显位等持的一个作用,是把轮回当中的中阴身转化或清净为佛的报身;显位等持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能断除断见。

C、因位等持:

真正的成佛,叫做果位。现在我们还没有成佛,故称为因位。虽然实际上万法就是佛的坛城,因和果不可分开,但在表面或显现上,还是有一个因和果的差别。

因位等持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忿怒、寂静本尊的观想。

3、生起次第的四种瑜伽。

A、佛的身瑜伽:

身瑜伽也即观想佛的身像与坛城。通过观想,就可以把众生的身体转换、显现或者清净为身体的本来面目——佛身。

刚开始修生起次第的时候,需要一个外在的对境,如唐卡。先将唐卡挂在采光比较好的地方,既不能因逆光而过暗,也不能因光线直射而过亮,并在唐卡前供一些简单的供品,然后在唐卡前面以毗卢七法坐姿坐下来,再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凝视唐卡。首先观看唐卡的整体,然后观看佛像的细节——面部、身体(左手、右手、左腿、右腿)、首饰、衣服等等。自己感觉比较熟悉的时候,就把眼睛闭上,看能不能在眼前显现出刚才所观想的佛像。如果能观想,就尽量闭着眼睛观想;如果还不能观想,就要睁开眼睛继续观看唐卡。

B、佛的语瑜伽:

语瑜伽就是通过念诵,从而将不清净的语言,转换为佛的语言。

真正胜义谛的咒,不是声音、文字、语言与符号,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我们平时念诵的咒语,比如金刚萨垛的心咒“嗡班杂尔萨埵吽”,也有六种不同级别的认识。我们目前的认识是其中最低的,认为咒语的本质,就是人的语言、声音,咒语与平时说话、唱歌的区别,只是有没有加持,有没有消除障碍、得到成就的力量而已,但本质都是自己的声音。最高层次的认识,是了知“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佛尊与我们念出来的声音“嗡班杂尔萨埵吽”完全是等同一体的。 

密法更进一步地认为,念咒与说话的本质,都是佛的语言,是因为我们认识上的偏差,才导致了念咒有功德,说话没有功德,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语言的本质就是佛的语言,还没有这样的见解,故而不认为语言有功德。在证悟以后,就能通达咒语和平常说话都是一味一体的平等法界,那时说话与念咒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了。不过,在没有证悟之前,虽然一切物质都是空性,但空性对我们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对咒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则即使喊破喉咙念再多的咒语,也只能减少语言所造的罪业,而不能得到任何成就。

C、佛的意瑜伽 :

修生起次第的时候,无论是观想、念颂、发光等任何时候,一定要知道,无论是声音还是坛城,都是空性,都是自心的现象,一切都是光明空性的投影。最后生起次第修完以后,整个佛的坛城又要融入法界,那时也要修空性,从头到尾都不能离开证悟空性的境界,这就是佛的意瑜伽。

D、佛的事业瑜伽:

事业瑜伽就是通过咒文发光,从而完成佛陀度化众生转法轮的四种事业。

比如在金刚萨埵修法中,观想金刚萨埵心咒发光,光的上端为琳琅满目的供品,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光收摄的时候,得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然后心咒又发光向下照射六道众生,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从而消除恶趣众生的痛苦等等,这些就是佛的事业。

4、生起次第的三个结果。

A、清净轮回习气。

B、圆满涅槃的功德。

C、成为圆满次第成熟的条件。

5、简要介绍圆满次第。

A、见解:

圆满次第认为,外在山河大地等所有一切,都是人体气、脉、明点的投影。控制住人体结构,不需要观想、念咒,也能自如地改变外境,所以圆满次第的修行是以内在的身体作为对境。

B、金刚身的结构:

金刚身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身体。依照M宗的观点,不仅众生的心是佛的智慧,众生的身体也是佛的身体,所以叫做金刚身。

C、气脉明点的作用:

金刚身的结构中,人的皮肤、肌肉、骨骼、大脑与修法没有直接联系,与修法直接相关的,是气、脉、明点三者。

气、脉、明点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在没有证悟或没有修炼的时候,由气、脉、明点产生轮回;另外一个,是在修行成就以后,由气、脉、明点产生智慧,产生佛的刹土等一切清净现象,所以圆满次第是从气、脉、明点三个方面入手的。

 a、气:

气还可以分为两种,业气与智慧气。

业气是指普通人的呼吸。有了呼吸的气流以后,就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或念头——善的念头、恶的念头、无记的念头,所有念头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所以称之为业气。

智慧气也叫做智气,也即气(呼吸)当中产生智慧的那一部分。

b、脉:

M法认为,在人体的脉当中,中脉是最关键的,其次是左脉与右脉,以及从三脉当中衍生出来的七万二千根大小不同的与修行相关的脉,另外还有一些与修行没有太大关系的脉。然后是脉轮——分别位于头顶、喉间、心间、脐部与密处等等,按照不同的续部,而有五种脉轮、六种脉轮与七种脉轮等说法。

中脉分三种:存在中脉、法性中脉与胜义中脉。

(a)存在中脉:意即客观存在的中脉。它是一种属于光的物质,所以在破瓦法等很多修法中,都会将中脉观想为一根明亮的管子。但这种物质不是类似于构造出人体的血肉骨骼之类的物质,医生的手术刀无法接触到,X光等等也无法看到。

(b)法性中脉:即位于存在中脉里面的一根更细微的光构成的中脉。也是修行人修行的真实对境。它不占据空间,是一种光,当人活着的时候,由于气、脉、明点都具足,那时它也存在,不是不存在(非无),当人死亡之后,人的气、脉、明点解散消亡,它也就消失无踪了,所以它也不是有(非有)。此处所说的光,并不是物理学中所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在任何一个光谱上,都找不到它的位置。

(c)胜义中脉:胜义中脉实际上不是什么物质意义上的脉,而是心的本性。中观称之为空性,三转法轮称之为如来藏光明,M法称之为中脉。

小结:存在中脉位于身体的正中,所以叫做中脉;而法性中脉处于存在中脉当中,故也叫做中脉;胜义中脉则因为不堕有无、常断等任何边际,故而称为中脉。

 c、明点:

(a)胜义明点:明点以一个圆圈表示,象征远离一切边际。借以形容无有戏论,远离边际的心的本性如来藏光明,这叫做胜义明点。

(b)世俗明点:在人的脉轮当中,有很多明点。这些明点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思维等一切的基础。在法性中脉的心口位置,有一个明点,称为五聚精华明点。五种精华,是指地、水、风、火、空五种精华。在五种精华的中间,是心的精华——如来藏。

D、圆满次第的原理:

在观想中脉的时候,有时会观想一根大小比较正常的中脉;有时又会将中脉观想得异乎寻常地大。这样观想以后,就能让气流入中脉,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是让刹那变换、永不消停的胡思乱想、意识杂念、思维活动融入法性中脉和胜义中脉——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当中,使心的本性光明显现出来,这就是登地菩萨证悟的根本慧定。

显宗行人要抵达这个境界,首先要学很多理论上的逻辑推理,用以推翻自己原有的错误观念,从而说服自己接受空性的观念。之后在多生累劫中精进闻思修行,积累六度等福慧资粮,这样才能探得清净坛城之堂奥。

M法的圆满次第修法,是强制性地停止意识活动——通过观想气进入中脉,使意识无力维持,继而显现出心的本性。另外,密宗大圆满不用修气、脉、明点,也不需要逻辑推理,在菩提心等福慧资粮足够的情况下,依靠金刚上师的加持与窍决,也能让意识活动停止下来,从而证悟空性。

E、圆满次第的结果。

圆满次第的结果是成佛。如果没有圆满次第的帮助,修单纯的生起次第,只能得到世间的成就。只有生圆双运的生起次第,才能成就佛的果位。要得到出世间的成就,必须依靠圆满次第。

5、我们怎么办?

气、脉、明点的修法很复杂,修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最适合我们的,应该是无相圆满次第。

无相圆满次第就是大圆满,但修大圆满也需要自身修加行的前提,以及有修证的标准具德金刚上师的加持。



加行思考题/随堂小测《前行广释》第117课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