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往,在最亲密的家人面前,我们抛掉了平时工作中的谨慎克制,以最真实的面貌和最放松的心态去和他们相处,有时候过程并不美好,磕磕碰碰不断,甚至硝烟四起。虽然被动无奈,但我们也可将这种相处转换为修行的方便。
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切,只是为以前的行为负责,所以没什么可怪的。而未来如何,则需观待我们现在的行为。曾经的恶业导致了现在的痛苦,而痛苦并非只能默默承受,我们可将其转变为未来安乐之因。
比如夫妻吵架,以前我们会比着谁更厉害,锅碗瓢盆能摔的都摔了,要以怨报怨。现在知道这是往昔业果所致,所以不再以嗔报嗔,而是以慈悲心看待这些争吵。这样一个善念,不仅可以改变当下,也会让未来越来越安乐。
思惟业因果,用欢喜心消除往昔的恶业,让感受果报的每个当下,都成为未来安乐的来源。
我们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衣食住行和恩恩怨怨上,修行人要学会放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心有爱欲的人,就像拿着非常大的火炬逆风而行,风不断吹向自己,就会有火烧伤自己手臂的过患。
只要我们心有执着,痛苦就一定存在。我们肯定会在生活中碰壁,要想远离苦恼和种种束缚,就要在痛苦中学会放下爱欲,放下执着。
我们拥有的所有痛苦,包括和家人相处的无奈,不仅仅我们有,其他人也有,甚至动物也有。当下承受的痛苦,可成为我们理解他人的因缘。
我们可以发愿,愿以自己所受的苦代受一切众生的苦。比如我和父母无法沟通,那我就以此代受所有众生无法和父母沟通的痛苦。这会使我们的心量越来越大,堪为菩提心的法器。
《大游戏经》中讲:“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众生的生死如同一幕幕戏剧,没有任何实质。
当初结婚时,觉得婚姻会幸福一辈子,会因为宴请宾客不到五十桌而觉得丈夫亏待了自己,让自己没面子,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不过像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罢了。当年的五十桌也好,一百桌也好,对现在的生活都没有意义。
轮回中我们随业漂泊,有时成为亲人,有时成为怨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一个稳定、永恒不变的本质。这种关系是如梦如幻的,因缘聚合就会如戏剧般呈现,而因缘终会消散,所以了不可得。通过思惟如梦如幻,我们可以放下执着。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普贤讲堂
基础班课程《如何与家人沟通》慧灯法师 讲释
图 | 来源网络
★ 佛学基础课程:每周周五、周六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