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秘密是什么?
当生活美满幸福时,要想到:今生我既有舒适的生活,又有修行的机会,这是真正的福报。但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太大意义,我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而生傲慢,我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走上解脱的道路。能这样想,也算是有出离心。佛教徒也不一定要拒绝所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到风景区旅游,到海边度假,到欧洲自驾,到咖啡厅喝咖啡,到茶馆喝茶,到电影院看电影等等,佛并没有要求我们排除一切金钱与物质享受,一定要像苦行僧一样生活。但我们不能当一个单纯的享乐主义者,不能把物质享乐作为生存目标,在拥有优裕生活的同时,也追求解脱、珍惜机会,积极闻思修行,这就是出离心的最低限度。
《离四贪》中的“贪爱三界非出离”,把挣钱、享受,作为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严重的贪爱,这样就没有出离心。我们必须常常反观自心:自己贪爱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最低限的出离心?如果连最低限的出离心都没有,甚至以后都不能突破这一缺失,我们的解脱就没希望了。
“贪爱自利非菩萨”
所谓菩萨,是指发大乘利他心者。教言指出:如果贪爱自利,不喜欢利他,随时随地都把自己的事作为头等大事的人,就没有菩提心,当然也不是菩萨。
我们往往自认为正在修菩提心,甚至有人还自以为已经有了菩提心。那不妨自我检视一下:自己是为了谁在修行?最贪爱、最在乎的是自利还是利他?但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妨从低处着手:虽然不能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问题上,都只考虑众生,但大的方向,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把自己的生命目标,定为诚心实意地为了一切众生而求解脱,这样,就有了最低限度的菩提心。
在没有证悟一地的无我见解之前,凡夫随时随地都会冒出贪爱自利的念头——资粮道的时候比较严重,加行道后期会逐步淡化。证悟一地以后,虽然没有明显的自利心,但还有自私的种子、习气。所以,对凡夫来说,从低处入手比较切合实际,若是一下子要求太高,总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对修习大乘佛法退失信心的危险性。所以,佛也没有这样要求初学者,而是要我们循序渐进、次第有序地学菩萨道、行菩萨道。首先把生存的目标建立起来,有了为一切众生而成佛的念头以后,就算是菩萨了。如果连这个最低标准都没达到,根本没有菩提心的影子,就说明自己还需要从头去修菩提心。
小乘行人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一心寻求解脱,不仅在生活细节上,而且总的方向、目标也是为了自己,这与大乘佛法是完全违背的。大乘佛教要求,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都要比利己更在乎利他。
对很多人来说,做到不贪今生,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贪三界六道,也勉强能接受。但不贪爱自利,就很难了。不过,我们也不用气馁,通过菩提心的修法,肯定能达到目标。
在修行的道路上,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人的发心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只要发心正确,总有一天目标可以实现。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只要凭着一股勇气,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伟大的事业,总有一天会达成目标。相比之下,修行就更有可能了,因为修行有很多方法。当内心不可思议的力量释放出来以后,很多自己不敢相信的事情都可以完成。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菩提心自身的力量,还有佛菩萨加持的力量,以及很多其他不可思议的力量。佛经讲了四种不可思议,发了菩提心,就有了其中佛的力量不可思议和因果报应不可思议这两个不可思议。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
轮回没有长远的幸福可言,实在不值得留恋,不想继续轮回,就必须寻求解脱。解脱有两种:大乘的解脱和小乘的解脱。小乘的解脱只是解脱了自己,不能利益任何人,包括父母、亲友在内。如果只顾自己,是很自私的。更何况,小乘的解脱虽然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但也是暂时的解决,小乘阿罗汉最终也要发菩提心,也要成佛,这叫做究竟一乘。在最终的时候,没有大乘、小乘,声闻、缘觉之别,只有一乘,那就是成佛!
几千年前,一个人想与自己的漂亮女儿行邪淫,遭到女儿的断然拒绝。他为了欺骗女儿,便写了很多关于人没有前后世,也没有善恶因果,应该及时行乐等方面的书。因为这种说法对一些人很有吸引力,所以后来就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几千年后,仍有很多人在大力推广这种学说。它彻底否定了轮回和因果,认为生命在死亡之后就进入了绝对的虚无与断灭,因果报应也是佛陀捏造出来的谬论。而实际上,人的生命并不是在死后就一了百了了,还有一个生命在延续,那时的我们,可能是人、动物,或其它生命体;那时的我们,仍然希求幸福害怕痛苦,但幸福和痛苦依然不受我们掌控,它是由因果决定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只要还在轮回中,一切都是未知数,这点我们一定要清醒。
我们必须常常自省,骨子里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在一切正常的时候,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菩萨,既有出离心,又有菩提心。一旦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潜意识就会发现,自己最想做的,还是发财——在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国家买三四栋别墅,轮流去住;买几辆名车轮流地开;衣柜里装满名牌衣服等等等等。
如今是整顿自己的时候了,发现不足之处,就相应地去修外加行、四无量心与菩提心。
// // //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