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79 | 放下贪爱与嗔恨,让心态平息下来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79 | 放下贪爱与嗔恨,让心态平息下来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16


传讲时间:2015. 8 .17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现在讲四无量心品。前面讲舍无量心,然后讲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按照无垢光尊者的窍诀,先讲舍无量心。我们昨天讲到了,观修舍无量心的时候,要观想众生的恩德,因为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自己的母亲,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生起嗔恨心,甚至舍弃他们。

接下来就讲到,我们对于舍无量心的观修对境——众生,不能特意去耽著,因为他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冤仇。所以,众生分别念当中认为的纯粹的亲人或怨敌,实际上是不一定的。这种窍诀和修法非常重要。

丙四、以对境不定而修舍无量心: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中者亦成亲非亲,
利益损害不一定,贪恋嗔恨不应理。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如今被我们当作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等的人,这些非常亲密的亲朋好友,实际上也会很快、很容易地变成怨恨的敌人。世间当中大多数怨恨的敌人,其实来自于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他们会变成敌人加害我们,而且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非常难以忍受的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那么,我们对他们回报利益合不合理?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中者亦成亲非亲,”还有一些人是“中者”,对我来说也不是亲友,也不是怨敌。这样的中等人很容易变成亲友,也很容易变成“非亲”,甚至变成特别可怕的敌人。

“利益损害不一定,”而且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损害还是利益,是不确定的。

“贪恋嗔恨不应理。”所以,我们现在对个别的亲方非常非常地贪爱,如沸水一般、滚滚汹涌;对个别怨恨的敌人、关系不好的人生起极大的嗔恨心,就像熊熊烈火一样,不断地燃烧怒火。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不管是贪心还是嗔心,实际上都非常极端,也是非常过分、不合理的,是一种夸张的心态。所以,具有强烈贪心的人,他也不会快乐的,因为他始终处于一种非常不平静的、浮躁的心态当中;还有一种人经常处于嗔恨心的状态当中,实际上他也不快乐,因为他的心没有安住在本来的心态当中。这样以后,具有强烈贪心或嗔恨心的人,不仅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感受许许多多痛苦,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平安、不安全、不快乐,而且他们处处都带有一种危害性,给人一种恐惧感。

有些人可能想:身边的人有嗔恨心的话,我们的确有一种不安全感,但是,身边的人有贪心的话,会不会这样呢?也很难说的。因为,强烈的贪执所带来的后果和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对待所有众生都要带着一种平等的心——所有众生都需要离苦得乐,我都要用慈悲心来维护他们。如果有了这种心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因此作为修行人,虽然在习惯上、在习气当中,对自方有着极其强烈的贪爱之心,对他方、对不悦意的对境经常有一种怒火冲天的分别念,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所以这里也讲了,世间当中的亲怨都是不定的。很有可能,即生当中怨恨的敌人是前世的父母或亲友,而今生当中特别贪爱、执著的家人、亲人,是前世怨恨的敌人。所以,如果是知道前世后世、具有宿命通的人,看到这样的亲怨关系,就会觉得轮回的悲剧、闹剧非常非常可笑。

以前我们也讲过,嘎达亚那尊者曾说:“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就是说,孩子吃父亲的肉,打母亲的身体,把怨恨的敌人抱在怀里,妻子啃食丈夫的骨头,这样的轮回法非常稀有!

现在世间当中很多的亲怨关系,有些是还债的,有些是讨债的,有些是有各种奇妙的因缘在其中。正因为这样,你对他的执著、对他的嗔恨心也是非常强烈的。

我好像讲过吧,汉地的志公禅师是梁武帝的国师,也是汉地共称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婚礼。因为他有知道前世后世的宿命通,结果就看到,娶妻的这个人娶的实际上是他以前的祖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祖母离开的时候,对自己的孙子非常非常地贪爱,所以她拉着孙子的手就死了。死了以后,因为她对孙子特别执著,就变成了他的媳妇。所以志公禅师就说:“孙儿娶祖母。”

进去之后,禅师看到一个小女孩儿正在吃猪蹄,原来这个女孩儿的妈妈已经死了,死的时候她对女儿也是非常贪执,死后就变成了他们家的猪。后来,他们家把猪杀了,现在女儿正在吃它的肉。所以志公禅师说:“女食母之肉。”就是说,女儿正在吃母亲的肉。

然后禅师到了院子里,有一个小孩子正在为了宴请而敲鼓。他用神通一看,原来小孩子的父亲已经死了,死后变成他们附近的一头驴,后来他们把驴杀死,并把驴皮做成了鼓,整个鼓外面的皮实际上是他父亲的。禅师就说:“子打父皮鼓。”

然后,禅师看到了正在欢聚一堂的亲朋好友,在观察他们前世的时候发现,他们前世都是被杀的猪羊,现在都聚在一起。于是禅师说:“猪羊炕上坐。”就是说,炕上坐的这些全是以前的猪羊等牲畜。

他们当天所食用的所有食物,包括在锅里面煮的鱼虾等各种各样的食物,都是他们以前的亲朋好友。所以他就说:“六亲锅里煮。”所有的六亲眷属都在锅里面煮着。

他后来说:“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也有这样的偈颂。

实际上轮回的确是这样的,如果懂得前世今世,我们可以这么讲,举行一个特别大的婚礼也好,过年也好,或者在某种特殊的聚会当中,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吃那些动物,然后那些动物全变成了怨恨的敌人,就这样冤冤相报——有时候我们变成人,吃动物;有时候这些动物变成人,开始吃我们自己所变的畜生。

不懂业因果的人觉得,好像吃动物是无所谓的,六道当中的很多众生,在他们看来的确也是无所谓的。甚至有些宗教、有些人根本不把它们当作生命,而是当作草木植物一样来对待,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轮回辗转的整个悲剧关系,就一定会觉得非常恐怖、非常惊讶,不得不思考人生当中的许多关系;如果你不懂得这些的话,可能也会觉得无所谓。

在现实的世界里做一个好人

不管怎么样,这里说,即生当中来讲,很多亲友和怨恨的敌人,他们的身份其实是不一定的。尤其是我们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当你特别兴盛富裕的时候,很多人也许是你的好朋友;当你已经衰败或者是沦落为乞丐的时候,你最好的朋友也会远离你的。

《萨迦格言》中说:“有财之时皆为友,一旦穷困皆成敌。”当你有财富、有名声、有地位,有各方面利用价值的时候,身边原来互不相干的人也会变成你最好、最亲密的朋友;一旦你沦落、穷困、身体不好,或者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时候,除了极个别特别好的朋友以外,谁都不会看你的,甚至可能另眼相待、怒目相对。这就是世间当中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世间的很多人可能在这方面都有感受。包括一家人当中,当一个人有钱、有能力的时候,家人都对他特别好;一旦他生病了,一旦他最后确实什么都没有了,除了极个别的一些好人以外,其他人根本不会变成他的亲友。这就是很多很多人的做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看得到。

从这个道理反过来讲,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做好人是什么意思呢?当你的朋友被很多人拥护、赞叹、赞扬的时候,你怎么看待他们,这要看你自己。而一旦你身边的这些人确实遇到了困难,比如说生病了,没有钱了,家里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了,这个时候,他们身边的很多亲朋好友,甚至他们自己的亲生之子也会远远离开的。我们藏族有一句俗话说:当你富裕的时候,天上的飞禽也会来维护你的;当你衰败的时候,自己的亲生之子也会远离你的。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做一个好人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做一个好人呢?就是做一个稳重的人。那什么是稳重的人呢?就是说,如果你已经认可了你的朋友、你的亲友,就应该永远把他当作最好的朋友。如果他已经变成了怨恨你的敌人,那你也不要向他报仇。可能你追着他、非要他当亲人的话,他也不一定理你,但这个时候你也不会有过失,因为你也是没办法的。但是从你自身的角度来讲,最好是不要改变。我们经常有这种说法:小时候的朋友,当你离开人间的时候还当成朋友,这是最好的一个做人方法。

现在21世纪,离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也是刚开始关系热得不得了,过一段时间就开始互相说坏话,甚至用各种方式来互相攻击。为什么呢?一方面,这是大乘菩提心修得不好;另一方面,我们在做人上可能也有一些欠缺。

所以,每个人至少要处理好自己身边的关系。不应该今天跟这个人好,明天跟那个人好,就像我们藏地的一种刺,不知道汉语怎么讲,这个刺不管遇到什么都会刺穿——只要因缘具足,今天跟这个粘上,明天跟那个粘上,不久又要分开。这样的性格和人格应该说是不受人欢迎的,而且这也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教理。

丙五、以等性修舍无量心: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我们前面也说了,对亲方不要特别去耽著,应该把他观成一个中等的人。

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姐妹、朋友等特别特别疼爱,疼爱得已经过分了、过激了,白天晚上都非常执著,这样对自己的修行、生活各方面,甚至连睡眠都有影响。所以说,有些父母是很可怜的,他们可能对大乘教理也不懂,因此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特别执著;有些人对自方特别贪爱,但太过于贪爱是不合理的。因此,要尽量地把他们观想成中等的人。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而对怨害的敌人,很多人都特别嗔恨,很想把他的肉吃一块,把他的血喝一口,但心里也还是不满足。

有些人吵架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讲:“我很想在你的鼻子上咬一口!”就特别生气呀,很想……甚至有些吃素的居士,吵架的时候也想吃肉,而且吃人肉(众笑)。这样也不太好,对吧?本来发愿吃素是很好的,一些死掉的动物的肉都发愿不吃,但是吵架的时候,还没有死的人肉也想发愿吃一口,有这样的居士。出家人应该没有吧?但是也很难说。有些出家人表面上看很寂静,但实际上,里面的嗔恨发起来的时候,很担心法衣也被烧起来了。

这样对亲方不能过于贪执的修法,修起来确实很难,很多人对亲方还是俱生有一种贪爱。我们这边的很多人,看到家里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说父母死了,姐妹出现一些问题了,就特别特别伤心、痛苦;而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受到特别大的灾难时,好像也面不改色,没啥感觉:“啊?死了?死了那么多人啊!噢,是什么原因啊?噢,死了,对对对,死了,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而与自己稍微有点关系的人死了,他就会说:“啊?!是真的?我怎么办啊……”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对亲方太执著,而对怨方……可能关系不好的敌方国家遭受灾难时,有些人甚至会说:“这个国家天天对我们国家不好,所以他们死了一些人的话……”有些人甚至跳一些欢乐的舞,唱一些歌。其实这些都是不好的心态,不管什么众生都是非常可怜的。

佛经里面讲,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的脚被刺刺伤了,一直出血,当时很多阿罗汉用各种各样的药来为佛陀止血,但都没办法止住。后来,有一个叫做十力迦叶的阿罗汉说:“如果释迦牟尼佛您真的对罗睺罗和提婆达多没有任何差别,完全视为平等,但愿以这样的谛实力,您脚上流淌不止的血停止下来。”他当时一说这样的谛实语,释迦牟尼佛在显现上脚上的血就止住了。

拓展内容

《杂宝藏经》:“尔时如来。被迦陀罗刺。刺其脚足。血出不止。以种种药。涂不能得差。诸阿罗汉。于香山中。取药涂治。亦复不降。十力迦叶。至世尊所。作是言曰。若佛如来。于一切众生。有平等心。于罗睺罗提婆达多等无有异者。脚血应止。实时血止。疮亦平复。”


我们虽然达不到这样真正亲怨平等的境界,但是在修行过程当中要尽量观察:我是不是对关系不好的人经常生恶心、生嗔恨心?如果是,就告诉自己:“这样不好的。”要马上制止,让自己的心尽量处于一种中等的状态当中。我们对自方也是经常生各种各样非理的贪爱之心,这是不合理的一种心态。

刚才我讲了,贪心和嗔心这两个心态实际上都是非理作意。在《俱舍论》和其他一些论典里面,都把它们称为烦恼,属于非理作意,是一种不合理的心态。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应该尽量把这样的心态平息下来,处于一种中等的、也就是中道的心态当中,这就是菩提心修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人说:“我要修菩提心!我要修菩提心!”但菩提心是有一定的因缘才能修行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次第,刚开始就想:“啊,愿一切众生……”这样说起来的时候是很好说,念的时候也很快乐,但是真正修的时候,从行为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到底自己的相续当中有没有真正的菩提心?

这是讲,修等舍的时候先修中等的心。


颂词背诵打卡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中者亦成亲非亲,

利益损害不一定,贪恋嗔恨不应理。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