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佛教故事】104 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Back

【佛教故事】104 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佛教故事】104 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舍卫城里有位富婆,是裸形外道苦行者:潘谛格的信徒。由于她诚恳、强烈的信仰,使她对待潘谛格的呵护,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有加。她有很多邻居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这些朋友经常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并听闻佛陀说法。每当她听到朋友们赞叹佛陀,分享法喜时,她也想去到佛陀座前,向佛陀顶礼问讯,亲闻佛陀开示法义;但几次下来都被潘谛格所拦阻,不让她去。

既然无法如愿亲自前往祇园精舍,她想,那就让儿子去礼请佛陀到家里来接受供养好了。于是,她特别准备了一些食物来供养佛陀及随行弟子;供养之后,佛陀也就随喜宣说法义。善根深厚的富婆,第一次听到佛陀开示这甚深微妙的法义时,身心顿觉法喜充满,并不自觉地发出赞叹:“说的好!说的好!”

这赞叹声被隔壁的潘谛格听到了,一种莫名的愤怒与妒意在他内心升起,他想道:“她已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于是他怒气冲冲地走出房间,向富婆和佛陀咒骂,并就这样一路诅咒地离开富婆家。

对于潘谛格的无礼,富婆觉得十分难堪,她不知只是单纯的供养佛陀、请佛说法,就得罪了潘谛格。富婆内心觉得非常遗憾,又觉得愧对佛陀,害得她再也无法专心听佛陀说法。佛陀知道她的起心动念,就劝她不要理睬那些诅咒和恐吓,应该用正知关照自己的善恶行为,并时时忆念正法以对治,提起自己的正念,因而又宣说:“不要探查他人的过错,不管他人是否已经造作或未作,应该只观察自己做了什么事,什么事尚未作。”富婆在听完佛陀开示后,因宿世所植善根成熟,证得初果。

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心放不下,当遇到一些批评、讽刺、欺骗、背叛…等等负面的事情时,就觉得想要报复,想要以牙还牙,所有负面的情绪都放不下,只沈迷于不愉快的心情,因而怨恨带给您这样情绪的人。但在怨恨之前,请对自己坦诚一下,努力去思考,这些伤害是别人带给你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因为听觉的染污,而不断的回想来伤害自己。所以想一想,受不受伤是自己能选择的,当你决定不受伤时,那么谁也伤害不了你。其实只要把心情转换一下,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这世界的想法就会完全不同了,凡事笑一笑就过去了,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摘自《上师讲故事》

感恩您的阅读,愿智慧之灯时时伴随在您的左右,敬请关注下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