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我曾经也想当医生
大学演讲
各位选择医生行业,我非常随喜,出家前我的理想也是当医生。
当时我有个亲戚叫阿客塔罗,是我们那里有名的藏医,我还在读中学时,就想跟他学藏医了。他不赞叹我读书,“不要再考了,跟我六七年,包你成个好医生。”他常常这么说。
因为他这句话,中学读完我就不想考试升学了,心里老想着当医生,只是迫于老师同学的苦劝,敷衍着把题答完。但结果考上了。考上以后我拿到通知书,也不敢见他,怀着愧疚读书去了。
我读的是师范。当老师也是我的兴趣,医生和老师都是我的理想职业。现在他们问我读什么大学好,我的建议就两个,要么读师范,要么读医学院。因为在我看来,当医生也好,当老师也好,只要你自己争气,对社会、对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进师范后,我并未放弃行医的愿望。我有个幻想,想以后一边当老师一边开诊所,所以每天揣着宇妥云登贡布的传记,一遍一遍地看,都翻烂了。
不过一毕业我就出家了,老师没当成,医生也没当成。出家后,在我研究佛法尤其是翻译《释尊广传》时发现,原来佛陀在因地时也做过医生,于是很感慨:伟大的导师也做过医生,行医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职业是好职业,但现在的医生是不是都是好医生?医院是不是都是好医院?不敢说。在今天这个社会,能够看淡金钱,真正想着治病救人,愿意对患者负责的医生,是比较少的。听一听那些医疗事件,了解一下人们对医生的评价,还是很心寒的。
今年三月份,在哈尔滨一家医院里,一个患者将一名医生捅死了,同时造成三名医生受伤。腾讯网对此做了一项民意调查:读完这则消息您的心情如何?参与调查的人数是6161人,选择高兴的网民居然高达4018人,占到总投票数的65%。全国八十多万医务工作者非常失望:“我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该杀?”
谁不想当个好医生?但医院毕竟有自己的经济原则:国家给10%,其他只能“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了。什么意思?就是医院里每一个人都要完成一定效益,你的工资跟这个有关。这种做法,让医生们不得不另花心思。
有一个藏医每次给人开药时,基本是三千块以上,朋友问他:“为什么开这么多?是药三分毒,对病人不好。”“没办法,年底一定要交那么多,不多开点,到时连工资都拿不到了。”他说。
医生也是人,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有些事情做多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2002年,法王如意宝因为阑尾炎到马尔康一所医院进行治疗。检查中,我听到一个医生说:“本来打开肚子看看也没什么,但法王是大人物,不敢……”言外之意,如果是小人物,肚子可以随便打开看。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摘自当代藏医药学者的历史使命——成都中医药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