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 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Back

【有问有答】 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10-22

问:我们常说修心时要把心空掉,从多念到少念、到一念、到无念。但我们有爱心、有善心,这也是一种念头。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索达吉堪布答:


成佛的时候,虽然没有分别念的爱心,但无分别的大爱是有的,无分别中流露出来的悲心,也是有的。

 

修心从多念到少念、到一念、到无念,这是禅宗的一种次第修法。心慢慢这样静下来,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爱心、有慈心、有悲心,这二者并不相违。比如说,我坐禅的时候,住于无念的状态中,但在出定之后,可以多做一些善事。此时,有了入定境界的帮助,做善事的力量会更加增上。

 

爱心、善心尽管是分别念,但我刚才也讲了,它就像是过河的船只,在修道过程中不能放弃。禅宗虽然说所有的念头都一样,恶念、善念都要舍弃,但这是最高的境界。我们还没有达到之前,一定要断除恶念、增长善念。在此过程中,就要分出定和入定,出定时多做善事,入定时什么都不执著,这两个是不矛盾的。

 

关于佛陀无分别的大爱,《入中论》专门有一个比喻,说陶师在做陶器时,刚开始要费很大力气摇转机轮,到了最后,力足之时,不需摇动,机轮也会自然旋转。同样,佛陀在因地时,一直串习、稳固自己的慈悲心,成佛之后,虽安住于无念的境界中,但利乐有情的大悲仍会自然而然无勤产生,佛陀虽然没有念头,但利益众生的事业仍不断地任运出现。

 

 

——恭录自华师大政法学院佛学座谈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