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睡眠四意乐 Back

睡眠四意乐

显密佛网 2021-01-12


在日常的所作里,睡眠占很大份量。如何使得它具义呢?就是要做自己的老师,不要随这个业果愚的小孩,顽劣的习性转。你不做自己的老师,就会跟着他走而失去控制。


本文从光明想、正念、正知、起想四个方面,说明睡眠时的清净意乐。并对睡眠的四种意乐,逐一从方法、作用二方面分析。

更完整转睡眠为道用的内容,
请参阅:益西彭措堪布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




1
依光明想而睡眠


■ 方法

当以心善巧作意光明之相,以此光明心而睡眠。

■ 作用

睡眠时安住光明想,能使心不昏暗。




2
依正念而睡眠


■ 方法

正念,即通过闻思修法义所成就的正念,乃至尚未进入熟睡时,应让正念一直在心中随逐。
所应随逐的:平时闻思修所成就的正念;
随逐的阶段:从开始睡一直进入熟睡这一段时间。

■ 作用

通过睡眠时让正念随逐,就能使沉睡时和未睡时一样,心能常常随顺彼法而转,总之,在睡眠时也能修习善行。



 引二则公案进行说明 


明代憨山大师在其自叙年谱中说:

我十九岁时,专心参究一事,但不得要领,于是专心念佛,日夜不断。不久,在一天夜里,我梦见阿弥陀佛现身立于空中,当日落处,而且很清楚地见到佛的面目光相,于是我上前接足敬礼,内心哀恋不已。心中又希望能见到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当时,二位菩萨便显现半身。从此,西方三圣时时炳然在目,于是自信修行可以成办。

这则公案证明了以正念巧便而卧,确如无著菩萨所言:“由正念故,于睡梦中亦常记忆,令彼法相分明现前。

元朝高峰原妙禅师在其语录中说:

我在次月十六日的夜梦中,忽然想起断桥和尚房内“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话头,从此之后,疑情顿发,打成一片,直到东西不辨、寝食俱忘的境地。到了第六天,抬头时忽然看见五祖演和尚真赞的最后两句,而蓦然打破疑团。又经过五年,有一天在睡觉中,正疑此事,忽然听到同住道友推枕落地的响声,蓦然打破疑团,一念无为,十方坐断。

高峰禅师参禅,最初是在梦中发起疑情,最终也在梦里彻悟,可见心在梦中比醒时更具力量。



白天人们的意识非常清醒,六根完全开放,对周遭的境界都能清楚了知,而梦中意识模糊,怎么可能比白天更有力量?


白天由于六根开放,攀缘外境,所以心力涣散;而睡眠时前五根关闭,五识不再活跃,所以心相对比较安定。因此,睡眠时若能令正念随逐,在梦中修法则更易得力。大修行者往往会在梦中生起成就的证相,甚至大彻大悟。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曾开示 


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弟子不识弥陀佛身相光明,愿佛慈悲示现弟子身相,观音势至诸菩萨等,及彼世界清净庄严光明等相。
道此语已,一心正念,随意入观及睡。或有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有睡眠时得见,除不至心。 
可见,睡眠时的正念力对睡梦影响至深,我们应该把握这个修行的良机,不要空过。


3
依正知而睡眠


■ 方法

正知,即睡眠时由这样依止正念,随任何烦恼生起,就能及时觉察了知,迅速舍弃而不染著。

何时正知:在睡眠的过程当中正知。

为何能够正知:因为直到熟睡之前正念随逐的缘故。

正知所要觉察的是:梦中随起烦恼时,能正知烦恼。 
■ 作用
知即不迷。了知它是烦恼,就不会随烦恼而转,这就是“断除不受”。


4
依起想而睡眠


所谓“起想”,就是在睡眠时,先要发起三种善想:

■ 不越起时之想

■ 发起悎寤瑜伽欲乐之想

■ 不舍善法之想



(一) 不越起时之想 

■ 方法

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心不应当为睡眠所障蔽,而应以精进所摄之心,警觉摄心而眠,犹如受伤的野鹿:林中野鹿恐惧被猎人捕杀,所以睡眠时总处在十分警觉的状态,而受伤的野鹿更是警觉,丝毫不敢放松。 

■ 作用

通过这样发起警觉的心入睡,能令睡眠不会太沉,不会超过起床的时间,而能及时醒觉。它的因就是以精进所摄之心。


(二) 发起悎寤瑜伽欲乐之想

■ 方法

作意:我现在应当修持佛陀所开许的觉悟瑜伽,为了修持觉悟瑜伽,我应当努力引发欲乐,安住这种强烈的加行欲乐当中。

■ 作用

通过此想,便能依照佛陀所开许的狮子卧式睡卧,而没有增减,也就是会持守稳固的睡眠行为。

相反,若未发起此想,睡眠行为就不稳固。比如:前三天还是狮子卧,第四天就成了天人卧;或上半夜是狮子卧,下半夜就成了猪狗的卧式。这样就是“眠有增减”,即睡眠行为不稳固。

注:发起第二种想,必须安住在很强烈的加行欲乐当中,才能成办昼夜警醒的瑜伽。如果具有这样强烈的向道心,自然会在睡眠时,按狮子卧如法睡眠,这样才能让身心不懈怠懒惰,不失坏觉悟瑜伽。


(三) 不舍善法之想

■ 方法

应如此思惟:就像我今天勤修觉悟瑜伽以及各种善法,明天我也应当这样勤修。

■ 作用

通过发起不舍善法之想,行善的欲乐便能相续不断,即使在忘失正念时,也能为上上品成就而精勤修习。

以不舍善法之想作为因,就能导致“善法欲相续不断”。

如何相续不断呢?依靠串习,能使相续中不舍善法的心念势力强大,所以即便忘失正念,也能由其作用引动自心,为求得上品成就而精勤。


出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宗喀巴大师 著 法尊法师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相关阅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免费电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