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佛说阿弥陀经释》02 * 甘露丸 Back

《佛说阿弥陀经释》02 * 甘露丸



选择有意义的人生 


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无有实义,诸如财富、名声、地位、感情等,许多人特别执著这些世间法,可是再过二三十年他们就会知道,现在为之奔波劳碌的这些对境都会烟消云散,临终时一点都用不上,唯有生前所作的善根会跟随自己的心识,让自己获得长远的快乐。

 

很多世间人都自以为人生目标很明确,但从学习大乘佛法者的眼光来看,其实他们的人生目标很迷茫。在座各位在选择人生目标时应该考虑: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长远的利益?在这方面不应该鼠目寸光,应该高瞻远瞩,这样自己的所作所为才会有意义。

 

如今我们在听法、观修、念佛,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佛法是无比殊胜的对境,任何人如果有缘得受这样的圣法,就会种下解脱的善根,必将获得菩提果位。《华严经》中有一个教证:“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意思是,如果有众生没发过菩提心,后来偶尔听到佛陀的名号,以此因缘也决定会成就菩提果位。这个教证意义非常深刻,不仅学佛之人要思维其意义,所有追求快乐的人也不得不思维,如果能真正领会其意义,一定有相当大的利益。


-----------------------------------


愿意往生的向往心


大家对极乐世界一定要有向往心,如果连向往心都没有,佛陀也不可能抓着耳朵把你拽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用手拽着你,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旁边帮忙,要强行把你拉到极乐世界,这个过程中你一直哭喊“我不愿去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自己首先要有愿意往生的心。

 

怎样才会愿意往生呢?要通过学习净土法门认识到:娑婆世界是很苦的,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如果想永远快乐、拥有利益众生的能力,唯一的选择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从这个角度考虑后,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心念:作为一个可怜的凡夫人,谁不愿意往生净土?谁愿意死死抓住肮脏的对境不放啊?所以我一定要往生净土!


------------------------------------


经常观修思维是往生的关键

  

《阿弥陀经》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家应该很容易掌握,关键是要经常观修思维。如果经常观想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这就叫做明观福田,是往生四因之一。这对欲求往生的人来说意义极大。

 

-----------------------------------


《阿弥陀经》的修持方法

  

希望四众弟子们经常读诵这部经典,在读诵的过程中最好一边思维其义,一边产生恭敬心和欢喜心。诵经是汉传佛教的一个良好传统,各个寺院都经常读诵经典。但是光读诵、不思维是不行的,这和鹦鹉学舌就差不多了。因此大家首先要理解意义,然后一边读诵一边观想,这样才能获得大加持。


-----------------------------------


极乐世界遍满七宝具深义


极乐世界的一切都具有特殊寓意,像此处的“四宝”代表常乐我净四德,“七重”代表七觉支。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不清净的法,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一样。

极乐世界的七宝跟人间的七宝完全不同,在价值、质量上都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世间人对珍宝非常耽著,都觉得这是最好的东西,所以为了度化这些众生,阿弥陀佛令其刹土遍满七宝。当然,从了义的观点来说,当人的心清净到一定程度时,所见到的世界就会遍满七宝,所以极乐世界的七宝也可以说是清净心的显现。总之,不管从针对人们的执著还是心识清净角度而言,极乐世界遍满七宝都有甚深的意义。

 

-----------------------------------


生起对极乐世界的坚定信心


对于修净土法门者来说,首先要确定极乐世界的存在。如果是利根者,通过比量和教量完全能对此生起定解;如果不是利根者,只要具足信心和恭敬心,根据佛经和传承上师的教言,也能逐渐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不承认极乐世界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在《净土教言》中,麦彭仁波切用丰富的教证和理证驳斥了种种不承许净土法的邪说。

西方无量刹土外有一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在那里为无量众生宣说大乘妙法,各位对此要有坚定的信心。如果有了信心,就会往这方面发愿回向。就像有些上师的教言中说的那样,太阳落山的时候,面向西方虔诚地顶礼、观想,这就是对极乐世界有信心的表现。


-----------------------------------


生在娑婆世界快乐吗?

 

娑婆世界没有快乐可言,即使有一点快乐,很快就会变成痛苦。有些道友现在心情很好,过一会儿遇到一点违缘就闷闷不乐了,天天都是愁眉苦脸的。为什么?这就是娑婆世界。有些人就是这样,也许是因为娑婆世界确实没有值得开心的,就像以前的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所以总是觉得世间的一切都令人伤感。

在我们这个世界,经常是喜欢的对境不得不离开,不喜欢的对境不得不接触,各种痛苦随时会出现。世间的众生为了快乐日日夜夜在奔波,可是真正快乐的有多少?很多人虽然想拥有快乐,可是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快乐过。所以身处娑婆世界,诸位不要有很大的期望,我们不可能过得特别快乐,除非是具有一定修行境界的人,就像《虚幻休息》中讲的一样,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如梦如幻,那样才会活得比较快乐。


-----------------------------------


以包容心面对世界


虽然我们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但也不要以一些小事扰乱自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其实,很多人的痛苦和忧伤都是心过于狭隘导致的。在这方面,不说有大乘佛法的理念,甚至如果有世间的包容心,很多内心的疾病也会得以治愈。

我看过一本叫《零极限》的书,作者在这本书中说,人的疾病和痛苦都是自我执著引发的,他建议用四句真言治疗这些疾病,即“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无条件地爱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说对不起,将一切过失归于自己,对任何人奉献感恩心,那又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既然所有的不快乐都是执著小小的我带来的,那么虽然我们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肯定是苦不堪言,但只要能以宽广的心态面对世界,也会有一些开心的时刻。


-----------------------------------


一念心清净


(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听到飞禽叫、风吹动等声音后,每个众生会感受到不同的法乐。随每个众生的不同意乐,极乐世界的任何声音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利益。

在我们这里,听到鸟叫就不同了。尤其在修禅定的时候,如果听到乌鸦“哇哇哇”叫,心里会感觉不舒服,有一种讨厌的心态。当然,我们这个世间也有例外,如果是圣者或者有一定境界的人,听到任何声音都能引发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在无上mi法中,也有一些这方面的修法。人和人差别很大,对某些人来说,即使听到别人念经的声音都感觉很刺耳,别人宣讲佛法反而会让他产生烦恼;但如果是境界比较不错的人,不要说听到别人念经或者宣讲佛法,甚至听到别人讲一些特别难听的语言,相续中也会产生对三宝的忆念。


-----------------------------------

 

培养对极乐净土的兴趣


人的心是很容易改变的,如果一个人知道了某个对境的价值,心自然而然会趋向它,如果不知道对境的价值,则不会对其有兴趣。比如你向别人说起美国、法国的国土庄严,原来对方对这些国家没有好感,后来已经懂得那里的山清水秀,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学习净土法门也是同样,我们对净土的功德庄严也应该有所了解,这样就会对净土产生兴趣。当然,你听了一堂课以后,不一定马上会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只要长期学习这方面的经论,你的相续就会逐渐转变:邪见和分别念慢慢会消失,信心和欢喜心慢慢会增上,这样违缘逐渐隐没、顺缘逐渐具足,就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了。




学到了 要记得实修哟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往期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释》01 * 甘露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