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一些高级学者在晚年的时候,都会去研究佛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Back

【有问有答】一些高级学者在晚年的时候,都会去研究佛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6-21

问:我了解到国内的一些高级学者,在晚年的时候,都会去研究佛学,比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等;而且一些国外的科学家,他们研究得越深入越会发现——其实宗教、佛法才是最应该去研究的,甚至他们会推翻自己以前的研究成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阅历尚浅,应该怎样对待佛法呢?


索达吉堪布答:


的确如此,很多国学大师、科学家晚年会学佛,因为人到垂暮之年,很多阅历让自己知道什么最重要,进而选择一条智慧之路。

 

我特别喜欢跟大学师生交流。有些人就像佛教里讲的,有善根,稍微点一下,就能明白人生的很多道理。其实,如果一辈子把佛教、宗教看作迷信,一直诽谤,到发白齿落或临死之时才反省的话,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不如年轻的时候,对佛教有个公正的态度。

 

我曾看过季羡林的一些著作。他的恭敬心很大,五十多岁时,有一次礼拜母亲,把额头都磕烂了。前段时间我去德国哥廷根大学,看他当时念书的房子还在,那时他研究的是梵文——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来源,而佛教就是依靠梵文来传播的。通过学习梵文,他发现原来佛教如此深奥,后来用很多言辞来赞叹佛教。这一点在他晚年的书里写得很清楚。

 

我也特别希望,年轻人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没有信仰,这要看你自己。但不能把没有信仰当作是最伟大、最正常、最科学、最聪明的;有信仰当作是最糊涂、最散乱、最有问题的,这样判断确实不合理。

 

前两天,我跟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教授面对面讨论过。他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他说:“马克思那个时代,科学没那么进步,量子力学等都还没出现。如果马克思出生在今天,他的有些观点不得不改变,不得不与时俱进,否则,有些现象根本说不清楚。”这句话,我很认可。我们不能一直以18、19世纪的思想,作为自己的依处。科学在不断创新,不断发现过去的很多问题。但人生问题、生命问题,只有从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西方科学出现的时间距今非常短暂,尤其是欧洲工业革命结束时,我们这边还是农业社会。所以,我们所理解的科学,只是一种短暂性的成果,要以它来推翻人类文明中几千年的心灵科学,恐怕非常困难。

 

许多学者认为,古老的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和希腊文明中,印度文明是心智科学,比如佛教;希腊文明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中国文明就是儒教和道教的思想,对应于现在的人文科学。这样划分三大文明,与以前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有点不同,这方面我们很需要研究。汤因比博士也说过:“只有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文化,才能拯救我们人类。”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恭录自首都经贸大学问答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