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则生忧惧 胜则怀欣庆
若能息胜负 最妙第一乐
4月17日(今晚),北京时间19:30-21:30,堪布将传授佛学经典《善生经》,道友们可以通过试用平台以及新浪、YY等平台闻法(详情请关注《今日课程》)。
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访问以下链接:
http://play.yunxi.tv/wechat/liveroom/20725
闻法二维码
温故知新
锦鲤上身,学好运聚财之道
佛告诸比丘 :若言我是佛弟子者, 不得饮酒 ,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
——《法苑珠林》
现在人们经常提倡生活佛教,那么佛教中的道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呢?
我们必须了知:虽然佛教中的部分法义高深莫测,可以在实际修行中运用,而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但是也有很多内容完全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且给自他都带来一定的方便和利益。
佛陀宣讲的《善生经》,实际上也是现在提倡的生活佛教。也许有人觉得其中的内容让人感觉到有点儿陈旧、古老,跟现在的生活并不完全适应。但如果你认真去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内容确实非常具有前瞻性。2500多年前佛陀所宣说的高尚者的标准,依然适用于当今时代;那些行为不如法的人,在任何国家都不会被认为是高尚者、智者。
上节课佛陀开始讲经济道德和财富管理理念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那么关于这方面佛陀是如何理解呢?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害财富和事业的法:
一、耽湎于酒,特别嗜好饮酒。
二、赌博。
三、放逸。放逸的说法很多,有些版本说非时入于他方,《中阿含经》里指非时求财,有的指邪淫。
四、迷于伎乐。沉迷于娱乐歌舞。
五、依止恶友,恶友相伴。
六、懈怠和懒惰。
这六种是损害财富的法。如今时代,人们都喜欢发财,但如果行持此六法,财富不但不能增长,反而会损减,同时还会损害名声。
龙猛菩萨的《亲友书》里面也有类似的内容:“赌博以及看聚会,懒惰依附恶劣友,饮酒夜晚入村落,断毁名誉之六法。”这个颂词的六法与《善生经》中的六种法基本上相对应。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仅仅是佛教或者古印度的一种说法吧?当今科技特别发达的今天,一定不会这样。其实,放眼整个世界,用细微的智慧去了解的时候,现在也同样如此。所以,以佛陀和龙猛菩萨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如今仍然具有实用价值。即便我们用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去观察,这六种法也是需要断除的。
所以,不管是我们佛教徒,还是无信仰者,如果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佛教典籍中的道理值得反复去思考。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可以接受;如果觉得没道理,也可以放弃。只要你去深入探究,必定对我们的人生非常有利。
饮酒之人,但贪美味,不虑苦果。
——《正法念处经》
2
相关经文
佛说善生经
(续前)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 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 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 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
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
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 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 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泆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智者当觉知,
宜速远离之,如避于险道。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 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 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 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 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 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慈愍存他亲,
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
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
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
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
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3
一起来上课吧
时间安排 :
19:30-20:00 课前念诵
20:00-20:20 念诵传承
20:20-21:10 讲解经文
21:10-21:25 善根回向
小编为您详细解读同步课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我们追随堪布的脚步,一起开始上课吧——
1
19:30-20:00 课前念诵
如果大家时间允许,每次上课,最好从七点半开始,并以藏音善始善终地念完课前念诵的内容,这些仪轨每一个都非常有加持。
念诵藏音的必要,是因为念诵仪轨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藏地著名的成就者造的,如果按藏音念诵,一方面会得到一种声音的传承加持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翻译不准确而与原文之间的差异。
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
2
20:00-20:20 念诵传承
课前念诵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堪布会用15到20分钟给我们念传承。如果因为听不懂藏文,就错过了这个环节,那你可就亏大了!
堪布说:“传讲任何一部法,传承都很重要。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我们的闻法规律,最好不要断传承。不管你亲自在上师面前听受,还是通过光盘来听受,传法者的声音一个字也不能漏,听受的时候不能打瞌睡,也不能发出大的声音。
传承有特殊的加持,我们经常修的法、念的经,最好是得过传承的。有了传承而念修,加持、感应都是不同的。 ”
3
20:20-21:10 讲解经文
《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么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
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同时,要想到,我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这就是显宗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然后断除各种过失,如理如法专注听闻。
4
21:10-21:25 善根回向
现在我们到了共同回向的时间。既然闻法的功德那么大,那么我们一定要如理如法做回向,否则善根功德很容易失毁。
上师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堪布说:“在所有善法当中,听法是非常大的善根。听法时,前后有念诵,中间是专注听闻,最后是回向,所以一堂课下来,当天就有意义了。就我个人而言,没课那天是轻松一点,但总有“空过”的感觉。有课就很充实,讲一堂课,再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觉着今天是有意义的,活着也是有意义的。”
4
下期课程预告
北京时间:4月22日 周一 19:30-21:30
内容:《维摩诘经》(待定)
了解课程最新信息和指南敬请关注
公众号:zhibeitb
【智悲同步教学】
公众号:zhibei_jt
【智悲讲堂】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