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六祖坛经》23:智慧品之二十二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佛法根据人而兴起,所有的经书也是为人类而宣说。
所谓的愚人或小根机者是暂时的,最终都会证悟,到那时如同百川入海、河海交融,将不存在大小根机之别。
“一切经书及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全部佛经可以分为十二种类型,通常称做“十二部经”。所有的经书、文字,小乘、大乘,以及十二部经,都是根据人的情况设置安排的。人的根机千差万别,为了与之相应,大乘、小乘以及不同的佛经由此应运而生。
“因智慧性,故能建立。”因为人类具备智慧,所以佛建立了这样的体系。
总体而言,人是有智慧的,可以思考,有能力通过闻思修获得更高的智慧。这是人类与动物、饿鬼等其他众生的不同之处,也是佛法出现的基础。
“若无智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此处的“万法”指佛法。如果没有具备智慧的人,佛不会讲八万四千法门,甚至佛法根本不会出现。
敦煌本用的是“若无智人”,宗宝本等其他版本则是“若无世人”,两者都可以,不过我个人认为“智人”更接近原意。前一句“因智慧性,故能建立”接“若无智人”,这样内容连贯,更易理解;其他版本“若无世人”,意思是如果六道轮回中只有地狱、饿鬼等,而没有人类,佛法不可能出现,因为这些众生听不懂。
“故知万法本从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由此可见,佛法根据人而兴起,所有的经书也是为人类而宣说。简而言之,佛法皆以人为本。
当然,佛陀是所有众生的导师,但在六道轮回中,唯有人和天人能够听懂佛法。佛陀以人的身份出现,直接与其对话、受其教育者是人,因此佛陀被称为人天之导师,而非六道之导师。同时,佛陀慈悲,并未放弃其他道的众生,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摄受。
“缘在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故,智为大人。”只是人类当中,有稍嫌愚钝的,也有颇具智慧的;前者为小根机,后者是大根机。虽然人的智慧有大小之别,但相较其他众生,人类还是一个具备智慧的群体。
“迷人问于智者,智人与愚人说法,令使愚者悟解心开。”尚未证悟的人向证悟者提问,证悟者对其讲法,使未证悟者得以开悟。
“迷人若悟心开,与大智人无别。”迷人若能证悟,便与大智者无有差别。因此,所谓的愚人或小根机者是暂时的,最终都会证悟,到那时如同百川入海、河海交融,将不存在大小根机之别。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如果一个念头悟了,众生就是佛。
八万四千法门真正的精华,不在外面,都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