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有句话说“人善被人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Back
【有问有答】有句话说“人善被人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问:有句话说“人善被人欺”,行善的人可能会遭人排挤。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索达吉堪布答:
社会上是有“人善被人欺”的说法,这是因为当前的环境不是很好——行善的人较少,作恶的人众多,大家都宁愿同流合污,见人行善反而抨击、怀疑。
佛教的《毗奈耶经》里讲“果报成熟时,彼苦亦难脱”,一个人造下的恶业一旦成熟,痛苦就难以逃脱。反过来说,如果造下的是善业,那么即使遭人排斥,你自己也不会有丝毫过错,而且将来也必定会无欺获得安乐。
《二规教言论》中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即便世上很多人排斥善、造作恶,但是我仍然要秉持高尚的行为,做一个善良的人。
即便你的善行暂时没有得到回报,但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就应当坚持不懈地行持。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发现一件事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那么即使有人批评、阻挠,我仍然会矢志不渝地去做。
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常常担心自己遭到损害。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善,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吃亏。这种人的心是很弱小的。行善方面还是要勇往直前。
佛教中讲,行善时要有两种心:
第一、 勇敢心。如今的很多人遇到行善的机会,就退避三舍,这是缺乏勇敢心。
第二、恒常心。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做善事——去年、今年或者年轻、年老时都一如既往。所以,行善贵在持之以恒。
如果能具备上面两种心,任何违缘、困难都不会障碍你的善行。
——恭摘自西安电子科大问答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