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学习“问佛陀情为何物”有感 Back

【学员分享】学习“问佛陀情为何物”有感

17-网络组圆照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0-18


有些人没有系统闻思佛法,对佛教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他们认为:“佛教是绝情的,一旦走上出家之路,就要抛弃家人和一切社会关系,这种行为太残酷了!”


对于这个问题大恩上师在“问佛陀情为何物”开示中很明确: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舍弃了王位,选择了出家,这暂时的辞亲割爱,是觉悟人生的一种途径。

 

除了佛陀,历史上还有许多出家人,从表面上看,这些人远离了家庭和亲人,似乎太残酷了!但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对一切众生无条件的,更深,更广的大爱。就如,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如研究核潜艇等为国攻关的专家们几十年和外界没有联系,默默无闻,与世隔绝,我们能说他们绝情吗?能说他们残酷吗?只能说他们怀着更深的情,有着更大的爱。

 

我们世间人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非常无常的,时而海誓山盟,时而为爱步入绝境。我们伟大至尊的佛陀也没有否认这种世俗之情。所以并不是世人学佛就得出家,学佛都得断绝感情。佛陀只是告诫我们: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着。

 

学习了这些教言,我的内心豁然开朗。上师的开示解开了我内心的死结。我是一个执着心很重,比较重感情的人,可以说“情”是我修行路上唯一的,最缺乏信心逾越的一个难关,几度曾经妄图绕行,也明知道不可行,就是一直嵌顿在这个情上过不去。我自幼信奉“士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年轻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立马横刀那可是真管啊,该出手时真出手。我的一位老师找我谈心时,明确指出:向东哇!你这个人有个缺点,(我洗耳恭听)“你这个人讲义气”我无语,至于他后来怎么教诲我的,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到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逐渐发现观察判断一个人怎么样?不能只看他对你怎么样?而是要看他对与你无干的别人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对你特别亲近友好,但他对待别的人有失公允,不够正直,那你要警惕咯!他对你必有所图。而今,皈依上师三宝,发下菩提大愿。要根除我执,求得自身解脱,一心利他,救度众生。那我还有什么放不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立足点是“自己”这个死,死不足惜;

 

“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所偏颇,亦不符合普度众生的根本大法;自己的最后一个堡垒“情”,不过是自己最难舍的一个,虚无缥缈终归无常的执着。感恩至尊上师的无私开示,令末学识破了虚伪、丑陋、剧毒、邪恶,而顽固、难舍的所谓“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无常的执着而已。而今,此时此刻的我,真感到自己内心如释重负,犹如初出囚笼,心情无比愉悦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真正体会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这种崇高境界。内心强大了,走在路上都扬眉吐气。也深知若要不退转,必须珍惜,唯有毫不放逸,勤修精进。感恩至尊上师,末学愚钝,祈请各位师兄帮携指正!

 

17届网络组学员 圆照

于西澳

2017/10/16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