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33课 Back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33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静虑是令世俗菩提心再再增上的窍诀。《静虑品》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按次第趋入静虑:首先是前行,“断除静虑之违品”(弃俗世、离妄念),令身趋于静处、心远离贪执等妄念;之后“谨持对治”,即静虑之正行---观察修菩提心。藏传佛教中修世俗菩提心有两大体系,一个是阿底峡尊者的七重因果教授——首先从知母念恩报恩开始,之后修持慈心和悲心,最后生起菩提心;另一个即是本论中寂天菩萨所宣说,通过修持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以“他爱执”来对治相续中自私自利的“我爱执”。


本课的内容仍然在“自他平等”科判下,前文已经学习了“能生起平等心”(虽然生起菩提心很困难,但是只要扩大我执并长期串习,是能生起来的)、“理当生起平等心”(由于自他的对境苦乐相同、自他的有境意愿相同,因此从道理上应当生起来),并从“时间相异”和“对境相异”两个角度来破斥众生的实有执着,得出结论:只保护自己却不爱护众生,只是自他分别的妄念导致的错误。

本课继续对这一部分做摄义,通过辩论的方式,遣除我们内心中的我执和不愿利他的疑惑和分别念,生起利益众生的定解和意乐。最后宣说修持自他平等心的殊胜功德。


1、 遣除对于“一切苦应同等遣除”的争议:

1)既然众生都想遣除痛苦,为什么现在又要通过修悲心把其他众生的痛苦引入到“我”的相续中,这不是给自己增加痛苦吗?完全没有必要。寂天菩萨对此给予破斥:缘众生之苦而修大悲心,发愿遣除众生的痛苦,其实不会给自己增加额外的痛苦。本颂的要点在于深入对比分析轮回之痛苦和悲心引发之痛苦。(详见颂词1)

2)修持大悲心的意义巨大,因此应欣然接受。如果以自己的痛苦能遣除众多人的痛苦,那么这个痛苦所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详见颂词2)

3)通过“妙花月菩萨”的公案,进一步印证修持悲心的意义。公案讲述大乘菩萨为了消尽众多有情的痛苦“不惜殉自命”。(详见颂词3)


2、本颂描述了修持自他平等悲心的功德

当悲心修到一定境界时,菩萨会“乐灭他苦”,甚至连恶趣、地狱也非常乐意前往,如同天鹅欢喜趣入莲花池一般。也就是说,凡夫觉得为他人除苦是为自己增苦,菩萨正相反,认为是快乐。因此,修菩提心就是在逐渐打开心量,从我爱执的痛苦根源当中解脱出来,这是获得真正安乐的唯一途径。(详见颂词4)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发心师兄:定解C09 

审核师兄:定解C20/C05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