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公布答案|“有奖问答”16届入行论随堂小测 Back

公布答案|“有奖问答”16届入行论随堂小测

1、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D、主物和常我不可能造作这个世界,因为你们承认它为常有,若是常有则不生,若连自己的本体都没有产生,那制造万物是不根本不现实的;

E、你们承认主物、常我是常有,既是常有之法,则恒时无有变动,又怎么会产生器情世间之种种呢?

答案解析:

考察目的:科判“总破神我与主物”下颂词及内容。


2、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C、胜义谛是圣者所造,世俗谛是凡夫所造。

答案解析:

考察目的:了知胜义谛与世俗谛。


3、颂词:“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是说?

正确答案:

B、一切有情的本性其实都是佛性;

C、偶尔产生的烦恼,可以蒙蔽贤善的本性;

D、真正伤害我们的是烦恼,而不是有情众生。

答案解析:

题目出处:77课,第三个颂词分析。
目的:深刻理解害我们的不是众生的本性,而是偶尔的烦恼,不应对众生起嗔恨心,修习安忍对治烦恼。


4、关于戒除嗔恨、修持安忍,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正确答案:

C、因为修持安忍有很大功德,所以,当怨敌攻击我时我应反击,以此给怨敌提供修安忍的机会。

答案解析:

题目出处:入行论法本第123-126页。
解析:怨敌攻击我们,如果以牙还牙,只会激发怨敌对我们的憎恨,可谓火上浇油,根本谈不上给对方创造修持安忍的机会。修安忍要依靠主观的发心。


5、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以下哪些属于邪命?

正确答案:

F、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

题目出处:入行论法本第136-137页。
解析: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根识散于外境所带来的财富也叫邪命养活。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具体制定了不能以五种邪命来过活。


6、下列选项与颂词“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意思相近的是?

正确答案:

B、两权相害,取其轻;

C、壁虎能断尾保命,作为修行人更应安忍修行的痛苦而避免堕恶趣。

答案解析:

主要考察颂词“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的法义理解。


7、通过本课学习,您觉得以下成语中,描述嗔心与贪心的关系,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A、珠联璧合;

C、狼狈为奸;

D、干柴烈火。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嗔心与贪心之间关系的理解。A选项主要是从二者“互相合作”的关系;B选项错误,因二者往往相互吸引,而“此消彼长”有互相排斥的意思,因此描述不准确;C选项主要是描述共同作用使我们堕恶趣;D选项是描述二者相遇起作用的速度非常快。


8、以下哪些是菩提心的违品?

正确答案:

A、贪心;

B、嗔恨心;

C、嫉妒心;

D、傲慢心;

E、竞争心。

答案解析:

本课重点在讲嫉妒心的过患,其余如贪、嗔、痴等均属于烦恼恶业,完全与菩提心背道而驰。《阿毗达磨》中云:“为贪名利,不忍耐他人之圆满,属嗔之不乐法即嫉妒”。嫉妒心是菩提心的违品,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菩提心,可以看他有没有嫉妒心。


9、法王如意宝接近圆寂时,提出哪四点要求?

正确答案:

A、诚心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B、发菩提心,以慈悲心来对待众生;

D、尽量守持一分戒以上的戒律,这一分戒也主要指不杀生;

E、末法时代,观音心咒转经轮度化众生的缘起非常成熟,每个修行人要经常使用。

答案解析:

谨记法王如意宝教言,以上四点为上师如意宝在“极乐法会”的开示内容。


10、佛陀加持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

A、增上顺缘;

B、逆境违缘;

D、有些表面上是违缘,实际上却是顺缘。

答案解析:

89课第一个颂词:“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深刻理解若贪执利养,来世定会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但是蒙受佛的慈悲加被,有人通过障碍利养的方式,把前往恶趣的门关闭了,我们感恩都来不及,怎么反去嗔恨他呢?同时更进一步了知和能够区分佛陀加持的表现形式不仅有顺缘,也有违缘。

文章原始链接